晚清举人孙大鹏(孙禧斌)
祖父孙苞乡,字晓楼,邑庠生,他二十二岁中秀才,因家贫以教授为业。馆教极认真,危坐讲论经书,终日不倦,曾经教出不少名士。父亲孙和衷,字协恭,又号叙天,增贡生,他十二岁县考得第十名,二十三岁府考得第二十二名,入县学深造,学院继考华科一等,得中秀才。母亲张氏,乃江苏宝应县文生张文成之女,知书达礼,贤惠过人。
孙大鹏自小便受到良好的教育,五岁时入家塾师事本县秀才李沣会先生,熟读《三字经》、《千字文》等,六岁就能背诵四书五经,九岁后就开始作诗了。十五岁后,他又师从饱学之士曾鸿猷习业,从此如鱼得水,日渐长进,终于在同龄人中脱颖而出。
一八八一年,孙大鹏参加淮属岁试考中第一名秀才,一八九七年秋闱乡试,考取中式第七十一名举人。一八九八年,他赴京参加科举会考时,因清朝政府丁内外艰,科举停罢,未能获考,是为一生憾事。当年只得由礼部咨送会典馆,充任誊录官。
一九○五年,因母亲、父亲先后去世,他在孝服满期后,再次进京,被援例以知县引见,分发浙江省侯补。在此期间,他历办催米、勘荒、查案等差。一九○七年,他在浙江受委办差事结束后,又潜心攻读宪学,遂后赴浙江省立宪政研究所参考,考取最优等第一名,并于次年被浙江省立宪政研究所法政学校录取,从而进入官办讲习班第三班深造。可是毕业后因无分配,便返故里等召。
一九一○年,因浙江抚宪曾子固来文委任绍属征兵官,他再次赴浙江就任。他在征兵公务之余,又被委考查江山、常山、开化、汤溪等县吏治。一九一一年,浙江省布政使吴引荪委办湖州厘捐局事宜,并代理乌镇同知。当年暴发武昌起义后,浙境震动,地方赃官趁时局鼎革处于混乱之机,便敲诈办理厘捐的孙大鹏,并使他身陷囹圄四十余日。所幸的是孙大鹏能言善辩,方澄事实得以解脱。经过此次打击后,他目睹了官场的黑暗,愤然辞官归里。从此,他便将全部精力用于家乡教育事业上了。
一九一三年,他立下了“乐育英才,振兴中华”的宏愿,捐资创办了大孙庄、梁垛乡两所国民小学,从而将“国家兴亡,重在教育”的理论变为自己的实践活动,并开创了盐城县中部兴办新学之先河,后来他又动员方圆几十里内的仓家冈、徐王庄、肖家荡、潘家庄等二十多处的庵堂庙宇,让他们献出山田,腾出偏殿厢房,兴办学校,从而使这一带成为苏北地区兴办近代教育起步较早,发展最快的地方之一。
一九二五年秋,他将自家举人府厅堂东侧十二间楼房献出作教室,创办了盐城私立海南中学(现为江苏省建湖县中学),自任校长。同时,他将自家五百亩良田拿出作为学田,解决办校费用,规定学校男女生兼收,贫寒子弟入学一律免费。他还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提倡白话文,反对奴化复古,为盐阜地区的新文化启蒙运动作出了贡献。
一九二七年夏,在国民革命军北伐抵达盐城前夕,他带领盐城海南中学全体师生,做彩旗,写标语,赶排《八十三天皇帝梦》、《打倒列强》〉等文艺节目,并书写“驱逐帝国,振兴中华”,“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等条幅,步行百余里至盐城,参加在盐城淮美中学举行的欢迎北伐军大会。他在会上热情赞杨“北伐军吊民伐罪,是王者之师”的铿锵之语,博得台下热烈掌声。
一九二八年四月十三日,孙大鹏因积劳成疾抱病去世,享年七十岁。他生前著有《盐城芹香录考证》、《三衢采访记》、《草堂杂咏》、《遁斋文存》、《宦海风波记》等著作。此外,他还于民国元年冬月为北洋大学堂编写了《中国历代法制考》讲义,从此填补了我国法律专业没有专业教材的历史,从而受到广大师生们的欢迎。
转自《搜狐网·孙禧斌》博客
- 上一篇文章: 孙一致诗文寄乡情(孙禧斌)
- 下一篇文章: 明末廉洁进士孙榘(孙禧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