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建湖文史网 > 人物春秋 > 历史人物 > 正文

革命信念高于一切党的使命重于泰山(中荣 学桂 学言 征浪)

——追记革命老干部、共产党员刘捷三

发布日期:2012/12/6 21:33:01  阅读:3212  【字体:
 

 

在革命战争时期,有无数知名的和不知名的共产党员和革命战士,他们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为推翻蒋家王朝,建立新中国,为实现解放全人类的崇高信念和理想,默默无闻的战斗着、工作着。他们不图名,不图利,一心想着的是人民的利益和党的需要,他们不怕苦,不怕死,胸怀着革命的远大目标,肩负着党的重大使命,在血与火面前,面不改色,心不跳;在生与死面前,腿不软,腰不弯;在公与私面前,手不伸,眉不动;在名和利面前,耳不闻,眼不瞄。他们立党为公,一心为民。有多少无名的烈士倒在敌人的枪口下,死在敌人的屠刀下,没有丝毫记载甚至连名字也不知道。有多少无名英雄,他们为革命流血流汗,忘我奋斗,没有留下任何标榜自己文字,他们的事迹在人们心中树起了伟大的丰碑。本文所记载的是出身建湖县的一位革命老战士,他在为家乡的解放,为革命事业的胜利在默默无闻的工作,競競业业的奉献。从1937年投身革命,经历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直至新中国成立,在革命的征途中留下了无数个鲜为人知的事迹,他就是原建阳县副县长、第一任法院院长、共产党员刘捷三同志。

 

投身革命   义无反顾

 

刘捷三同志1899年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十分贫苦,住在建湖县高作镇过去叫东涔村的一个小村庄里的。刘捷三的父母是个地道的农民,靠种两亩薄田养家糊口,有时养点鸡、鸭卖钱以补家用。刘捷三从小聪明好学,读书认真,在他担任涔庄小学校长期间,向广大青少年传播革命知识和道理,积极开展党的地下工作。捷三是全村公认的好小伙子。他生性刚直,爱打抱不平,村里有些不平的事,都是他带头说理。他心底善良爱憎分明,办事公道。邻居争吵互不相让时,都说去找捷三评理。家庭不和,婆媳口角也说去把捷三请来,看那个没理。就这样,刘捷三成了全村人的主心骨,大事小事都把他推到台前。有他在,村民们办事就有底。那是1933年(民国22年)夏天,由于天气干旱,蝗虫成灾,庄稼几乎颗粒无收,到了年底,地主仍然扛着罗筐到穷人家收租,丝毫没有因干旱蝗灾而减租。这一下激怒了佃户们,他们要和一个姓孙的大地主评理。大家一致推出捷三领头。当时捷三才到而立之年、血气方刚,领着一伙青年找姓孙的论理。那个姓孙的捧着大烟袋,推着啤酒肚头高八丈地说:“种田交租,天经地义,你们想抗租,难道没有王法不成?”这时刘捷三拍案而起说:“今年天气干旱、百日无雨,蝗虫遮天盖日,难道你没有看到?田里几乎颗粒无收,你睁着眼睛说瞎说,这又是那家王法规定的。”一席说得老地主哑口无言。这一年,全村佃户没有一个向地主交租,老地主也没再敢硬行收缴。大家对捷三更加信任。捷三在东涔也成了不是村长的村长。凡事都是他出头露面为老百姓办事。有人要筹钱感谢,他分文不取。民国二十七年五月(19385月),驻在湖垛的鬼子突然扫荡六区(当时高作属盐城县第六区)大尖村,有十多个村民被日本鬼子杀害,造成了有名的大尖惨案,当区小队赶到那里,只见乡亲们哭天呼地。面对血肉模糊的尸体,时任区小队民兵队长的刘捷三第一次流泪了。他咬着牙,发誓道:“此仇不报,誓不为人。”从此他领导抗日队伍,在与日寇的战斗中,勇敢杀敌,冲锋在前!老父老母耽心儿子的安全,对他说:“捷三,你在家里是顶梁柱,又有几个孩子,枪子不长眼,要是有个三长两短,家里怎么办?”,捷三坚定地对父母说:“日寇不除,国家不保,国家不保,家里还能安全?爸、妈!我们要坚决把鬼子打跑!不能当亡国奴!”。

 

抗日反顽  毫不手软

 

刘捷三参加抗日由乡民兵干到区民兵,还担任了区民兵队长。他作战机智勇敢,有谋有略,常常以少胜多。民国三十年,(公元1941年)为了抗日战争的需要,经盐阜地委和新四军军长陈毅、政委刘少奇的批准划出盐城县西部和阜宁县南部地区,成立了建阳县抗日民主政府,并在刘捷三的家乡高作长北滩举行成立大会。把原王氏祠堂作为县政府办公所在地。当时区小队已不适应斗争需要,于第二年春区民兵小队扩编成区民兵大队。高作由原第六区改为建阳县第一区,于四五月份成立区民兵大队。刘捷三同志被任命为区大队长,负责全区武装斗争。此时抗日形势发生了变化。一区东南的湖垛镇被日伪军占为据点,而一区的西南部则靠韩德勤占领区(当时韩德勤为伪江苏省主席,驻守兴化),面对着敌强我弱的态势,刘捷三领的一区区队在新县委领导下,决定以武装斗争打击敌人的气焰,振奋人们的抗日精神,打开整个抗日局面。就在1942年秋天的一个下午,刘捷三大队长得到情报,驻扎建湖的伪军约200人,从湖垛出发,经季家埝去马厂扫荡抢粮。区队侦察员得知此情况,也同时向大队长回报。经过周密思考,刘捷三同志决心组织一次伏击战,他又亲自到马厂附近侦察地形,随即组织两个排的兵力,一排从北边屠家楼子一带埋伏待敌;二排隐掩在东边季家堰、周络庄一带埋伏,待敌人进入包围圈内,二排伏兵切断敌人退路,一排迎头痛击;机动排打敌增援,作为预备队。下午二时许,敌人耀武扬威直扑小马厂,满以为这一回必将抢得若干粮食和鸡鸭猪羊,于是大摇大摆地进入我民兵伏击圈。只见刘捷三同志一声枪响,民兵战士枪口一齐开火,手榴弹也扔向敌群,敌人遭此突然袭击,晕头转向,望风而逃。逃到季家埝一带尚未喘息,又遭阻击。二排民兵迎头痛击,打得敌人屁滚尿流,喊爹叫娘。三个排的民兵把敌伪二百多人围在圈子里,只有部分敌人用船渡过建港沟,方才逃得性命。这次伏击战打死打伤敌人二十多个,缴获了一批枪枝弹药和物资,大涨了全区军民士气,大灭了日伪军的威风,是建阳建县后第一区大队取得的第一个大胜仗。

 

生死决择  大义凛然

 

1942年,抗日战争进入最严峻的阶段,随着建阳县民主抗日政府的成立,首批民运队员也进驻高作地区,开辟根据地。当时除积极组织民兵抗日、减租减息外,还要和汉奸、土匪作斗争。为了保护和巩固新生的革命政权,取得抗日战争的彻底胜利,我们和汉奸、地方恶霸、土匪流氓也进行了坚决斗争,该镇压的镇压,该判刑的判刑。那是1942年九月份,时任区长的刘捷三和民运队员蒋克文、刘敏一起到临近湖垛敌据点附近的村子开展工作,组织地下党员和骨干分子开展减租减息工作。会议直开到凌晨三点,由于地方歹徒告密,会议住地被敌人突然包围,刘捷三、蒋克文和刘敏分别被投靠日伪军的惯匪孙采堂抓获。这个汉奸卖国贼、土匪头子孙采堂以为捉到了三个大人物,如获至宝,分别对他们进行了突审,企图将三人送到湖垛鬼子那里邀功。在一所审讯室里,面对熊熊燃烧的火炉和老虎凳,他们把刘捷三带到了这里,先打了几十皮鞭,打得刘捷三同志血肉模糊,体无完肤,追问的内容是:全区有多少党员,有多少堡垒户,有多少武装人员,县政府的活动场所等等!面对敌人如狼似虎的审问,面对刽子手的屠刀,火钳、烙铁和老虎凳,刘捷三同志大义凛然,不屑一顾,只微微一笑,你们要知道的我不知道!你们要问我是谁,我是刘老板,你们要问我干什么来,是做生意的。我们三个人正在想做一笔“大买卖”……气得土匪头子孙采堂暴跳如雷,无计可施,决定亲自对刘捷三进行审问。那天下午,这个杀人不眨眼的土匪突然斯文起来,穿戴一新,笑容满面对刘捷三说:“嘿嘿,我马上要娶第五房姨太太了,她是你的同伙!怎么样,请你刘区长吃杯喜酒……”刘捷三一听,心向下一沉,有一种不良的预兆略过心头,难道刘敏……她……。”他不敢想象其后果,这时孙采堂又嘿嘿一笑:“你那个蒋克文先生是个死脑筋,没有刘小姐聪明,刘小姐她对我一见钟情……怎么样,区长大人,能不能咱们谈一谈?请你担任我的证婚人。”刘捷三再也忍无可忍,一口浓痰吐到土匪头子的脸上,“你别痴心妄想吧!共产党人不是软骨头……总有一天,会惩办你们这些败类!”气得孙采堂七窍生烟,连呼用刑,钢铁汉子刘捷三在老虎凳上被烙铁烙得昏了过去……

 

后来县政府派出侦察员组织对刘捷三营救,在地下党的密切配合下,于押往盐城的途中被救出,救出的刘捷三同志被敌人严刑烤打得不成人形……当他得知蒋志文被土匪杀害,壮烈牺牲,刘敏经不起考验,失节屈从了孙采堂为妾时,怒恨交加,一下昏死过去,决心讨还血债,为蒋克文报仇。刘捷三被救后,经过仔细的侦查,查出了这次告密的汉奸并对其绳之以法,同年还镇压了小恶霸吕继光、土匪葛延户和勾结日伪军的宗教道义会道长陆大华子等,保证了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减租减息的顺利进行。

 

土地纠偏  公正执法

 

抗日战争胜利后,于1946年,高作地区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废除地主阶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时任建阳县副县长刘捷三同时兼任县法院第一任院长,专门分管负责土地改革中的有关施法执法的问题。按照规定,土改运动分四步进行:一是集中培训骨干;二是宣传发动群众;三是和地主算帐分浮财;四是废毁旧田契,重分田地,在运动中,刘捷三同志遵循县委有关指示精神,牢牢把握土改中的方针政策。当时划定成份的标准是,土地大都出租靠收取租金,自己不劳动,具有剥削行为的为地主;且有部分土地出租,收取一部分租金具有剥削收入的为富农;自己有田,自给自足,不进不出,没有剥削的为中农;靠租种田为生,自己没有土地,还要交租钱的为贫农;纯粹以靠为人种田打工的称佃农。同时在农会组织下,分浮财、丈量土地,开展了一场史无前例的群众性的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由于这一运动来势凶猛,群众亦被充分发动起来,因而在执行政策上有些偏激,少数地区伤害了部分佃中农(后称下中农)的利益。身为法院院长的刘捷三同志深入土地第一线,走村串舍,宣传党的政策,亲自抓好典型并组织力量抓好试点工作,他在自己的家乡东涔村开展试点工作,把握好对中农的政策,坚持中农不动两头平。由于少数区、乡对政策的执行有偏差,某种意义上还是给土地改革工作带来了负面影响。1947年至1950年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土地复查,刘捷三同志带领土地复查工作小组,走遍全县十多个区和二三十个乡,亲自到十多个村作调查,对土地政策执行有偏差,实行纠正错误,对土地分配上有问题,组织丈量还田。对少数受到伤害的农民,上门道歉。如高作一区高西村的孙利堂、孙润堂兄弟俩原定为富农,出田十多亩,在复查中改为中农,田地归还本人。又如高作乡的孙竹、马曰仲、李成筛等户由佃富农纠为佃中农。在刘捷三同志细致深入的调查和处理下,对照党的政策,对于成份错划的进行纠正。在全区范围内,错划为富农、佃富农成份经土复纠正为中农、下中农的约一百多户。刘捷三同志在宣传复查纠偏的过程中,对有些思想转不过弯来的同志说:“我们纠偏一个就壮大了一份自己阶级阵营的力量,更体现了我们党的英明伟大,公正执法才能取得群众的信任。”高作区西涔村有一户姓胡的农民觉得自己对照政策不应划为佃富农,就将申诉送到法院。刘捷三接到举报后,亲自深入该户,了解情况,查根据,算细帐,结果该户按照政策找回二亩地,成份由原来的佃富农改正为中农……刘捷三亲自把盖着县政府大印的土地证交到该户主人手里,主人连呼:“共产党英明伟大,刘院长是青天大老爷!是百姓的官!”

 

征粮送粮  一尘不染

 

1948年底,解放战争进入大反攻阶段,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连连举行了辽沈战役、平律战役和淮海战役,淮海大决战关系到党的最后胜利,地方政府的工作重点转移到后勤方面来,筹军粮、做军鞋、向前线输送军用物资成了头等大事。建阳县政府把军粮筹措的任务交给刘捷三,要刘捷三同志在两月内筹集军粮20万担,输送淮海前线供数十万大军与国民党决战。军令如山毫不动摇,刘捷三连夜抽调精干人员,组织筹粮工作组下乡,同时召集各区财粮干部下达任务,还组织运送队伍,向前线送粮。为了打开筹粮局面,刘县长一边将自己的所有亲属朋友组织起来,向他们宣传政策,要他们带好头,这些亲属平时觉悟就高,听说捷三让大家带头,个个拥护,一下子筹集一万多斤。捷三的老父亲把自己过冬的二百斤稻子和过年的五十斤小麦送到粮库,使大家十分感动,老人家说:“多一斤粮食,就多一份力量,让解放军早日打败反动派,让大家过上好日子!”在他的带动下,在刘氏家庭的影响下,征粮工作迅速在全县开展,单第一区就筹了五万担。刘捷三在抓亲友交粮的同时还抓典型。在全高作区把进步地主、土绅、地方名人集中起来,讲明征粮意义,鼓动群众平时省一把,每顿省一口,全家每天省一斤等于向前线送一颗手榴弹,这样一动员,迅速掀起“节约一斤粮,支援上前方,消灭反动派,打个大胜仗”的热潮,在两个月内及时筹集了20万担军粮,堆积如山,如期如质的完成征粮任务。

 

淮海战役在双堆集围住了国民党十几万部队,上级命令,要建阳县把这批粮食送到华东野战军指挥部,副县长兼秘书长刘捷三又接受了送粮任务。他在三天内组织了一千挂独输车,二千副担子,组织了浩浩荡荡的支前送粮大军。时值隆冬,北风呼啸,大雪纷飞。刘捷三推车走在队伍前面,象一条巨龙,浩浩荡荡,冒着严寒,冒着枪林弹雨,向前线迈进。半途中,刘县长累病了,炊事员为了他早日恢复,就偷偷拿了一斤大米熬了一点稀饭,给刘县长,被他知道后狠狠地批评了这个炊事员,“同志哥哇,一斤大米比金子还贵重,它能让两个战士吃饱,吃饱的战士能多打几个敌人,我生点病算什么,难道比战士的生命还重要?记住军粮如生命—样宝贵,一粒也不能浪费掉!”结果刘捷三让炊事员把大米粥送给运粮民工中的重病号吃了,他仍然啃他冻成冰渣的干粮——大麦面团子。当军粮一粒不少地运到前线,陈毅司令员抓着刘捷三的手激动地说“咱们淮海战役的胜利,是苏北人民用小车和扁担挑出来的,感谢人民对党和军队的支持!

 

刘捷三同志在南通市民政局局长任上离休,1984,因病逝世与南通。刘捷三,这个不为名不为利,一身为革命,为人民的老战士,一个普普通通的共产党员,以他对革命事业的忠诚和对党崇高理想的忠贞,无私的奉献自己,默默的为党工作,就在那种生死存亡的战争年代,他将自己的五个儿子刘兆龙、刘二龙、刘又龙、刘仕龙、刘五龙分别送上前线,送入革命队伍,这五个儿子在革命的风雨历程中,在不同的岗位上都作出了杰出的成绩和贡献,为党的事业、为人民服务,奉献出自己壮丽的青春。

 

(本文取材于高作社志及有关史料,并由原水利站长胡宏儒提供)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查看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

    验证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