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建湖文史网 > 人物春秋 > 县外游子 > 正文

走进幻彩霓虹世界(颜世贵)

发布日期:2013/2/8 14:54:32  阅读:4920  【字体:
 

 

这是一位平平常常的小人物,但在同伴中又是一位不同凡响的佼佼者。当初,她怀揣挣脱贫穷困苦的梦想与决心,走出了偏僻的农村,到了几百里外的大上海。后来回到家乡——南方的一座小县城,由于一次偶然的机会,又使她萌动了出去闯一闯的念头。于是,她单枪匹马,告别了家乡,来到遥远的北方,融入到首都北京的茫茫人海之中。

 

她没有资本,也没有背景,完全凭借自己一股坚忍不拔的毅力与智慧、自信与诚信,一路走来。转眼间,她落脚京城已十多年了,终于创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新天地。在京城的一隅,有了自己温馨的住家与宽大的办公室,建立了自己的经营理念与销售渠道,从一个弱小的女青年成长为一个灯饰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而且在业内还小有名气。

 

当然,对今天的咸清来说,这已不是梦,是完全实实在在的。不过,这位总经理在同我谈起她的这些往事时,话语中出了一些成就感,更多的是讲她这些年来闯荡所经历的艰辛与挑战。

 

“我是从农村出来的,纯农民一个。”咸清回忆说,“父母亲在家种田,两个妹妹一个弟弟。因为家里穷,我虚岁16岁那年初中未毕业就去了上海,给一个远方老太爷带小孩。原是让别人去的,被我争取到了。”

 

这个老太爷是个离休的老干部,他家里的书恨多,还有许多报纸。喜欢读书看报的咸清,一有空就学习。在老太爷家6年的时间内,她看了许多的书,也从报纸上知道了很多国家大事,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文化水平。小孩子大些不需要她带了,老太爷就给她在上海一家冰箱厂找了一份安装工作。老太爷对她说,做事胆子要大,做人要实在,不能耍滑。

 

咸清在这个厂工作了3年,牢记着老太爷的话回到了苏北老家,在一家皮鞋厂找了一份后勤工作。3年之后,她听说县城的一家化妆品厂招收业务员,就去应聘,结果被选中了。这是个难得的机会,也是她能够施展自己才干的平台,她十分珍惜。

 

经过这些年不同工种的磨砺与悬系,她觉得自己还是比较聪明、能干,她相信自己能够做好这份工作。

 

市场营销是一门学问,但她毕竟没有销售方面的经验。于是,她在工作的同时,挤时间买了不少有关这方面的书看,从中得到启迪。营销始终有一句名言她一直记得:“自信加勤奋,等于成功。”她认为这是经验之谈,她把这句名言记在了她的每一个笔记本上。

 

“当时化妆品厂只招收10名业务员,在女同志中我是做得最好了。我负责跑辽宁这一带,一去就是3个月,很辛苦。”咸清告诉我,“坐火车买不到坐票就站着,20多小时,背着10瓶化妆品,很沉的,腿都站肿了。冬天去辽宁跑业务冷得要命,南方人没有经历过这样的奇冷天气啊。”

 

就这样,不到而立之年的咸清,在辽宁各地一气跑了3年,厂里看出她的业绩不错,东北的市场,一下全归她管了。她付出了辛劳,也收获了成功。

 

1996年国庆节,咸清来到了北京。她没有想到,这一次遇到的机遇,竟成就了她今天的事业。她的一个远方亲戚在北京的一个大单位搞装修。吃饭的时候,亲戚的战友问她做什么,她说是来玩的,没事做。“你做灯具吧,有活!”那战友随口说,咸清却当真了。结果,还真的让她在中国富华大厦做成了一笔业务。这是她在北京挖的第一桶金。

 

自此,咸清开始了艰难的创业人生。一个人租了一小间平房,开头与别人合作,寻找客户,联系厂家。没有钱,凭她的诚信厂家先给她货。后来,她带着自己的弟弟一起做。由于她够朋友,做事认真,也就慢慢地打开了业务的门路。

 

这些年来,通过激烈的竞标,咸清先后争取到了京城的一批有名的大工程:比如大会村主体楼灯具、奥运村的灯具、北京建委大厦的灯具、国家质监局大楼的灯具、国际会议中心9号楼的灯具,以及金融街的一些项目的灯具,都是由她的公司安装的。

 

以前,咸清给别人打工,现在则别人给她打工了。我想,命运的转换,不仅在于她的机灵与能干,也在于她的为人与闯劲!

 

转自《中国人物传记》20107-8下半月刊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查看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

    验证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