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建湖文史网 > 人物春秋 > 历史人物 > 正文

辛亥革命中的“孟氏三杰”

发布日期:2011/10/17 16:45:53  阅读:3553  【字体:
 
 
                                   唐张新
 
    100年前,古老的中国在亡国灭种的危急关头,爆发了一场伟大的革命,那就是辛亥革命。这场革命彻底推翻了中国2000年的封建帝制,开启了寻求拯救中华民族新的航程。这这场伟大的变革中,我们建湖(当时为盐城县西北乡)全境有许多英雄儿女投身其中,“孟氏三杰”正是杰出代表。
 
    孟氏三杰,指的是盐城县西乡孟家舍(今建湖县恒济镇孟庄居委会)三位爱国青年,他们是孟佐天、孟蕴华、孟铁珍。
 
    孟佐天,原名钱山。1881年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自幼天赋聪颖,好文爱武。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因家境日衰,17岁的孟佐天遂在家乡开设私塾,一边教书,一边习武。其时,清政府腐败无能,先后与列强签订庚子、辛丑等条约,他痛心疾首,经常与同里青年孟蕴华、孟铁珍等研讨国事,痛恨清廷腐败无能,深为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担忧,其时乡人誉为“孟氏三杰”。光绪三十二年(1906)3人相偕同去南京,投南洋陆军第九镇当兵。第九镇新军中多革命志士,他先后结识了柏文蔚、熊成基、范传甲、伏龙(阜宁益林人,1916年牺牲)等革命党人,受到孙中山先生革命学说的影响,坚定了民族革命的信念。不久,入陆军兽医学堂学习。毕业后,授正军校,留营服务。经同盟会江苏主盟人章梓(一说为黄兴,与下黄兴复电准予处决似有冲突,不甚可信)吸收为会员。孟钱山更名为佐天,用以表达他辅佐中山先生创建共和的意愿。
 
    光绪三十四年(1908),孟佐天和伏龙协助熊成基发动安庆起义。起义失败后,只身潜回故里,在青年中传播反清排满思想。辛亥起义后,他渡江南下,在皖省民军领袖柏文蔚部下供职。同年11月,他奉柏的命令到安东(今涟水)一带集合会党,组织人枪,参加苏浙皖民军会攻南京的战斗。次年1月,他率部两千余人渡江北上,进至东沟、益林,为清吏间谍离间,部队解体,孟佐天自己差一点遇害。
 
    不久,柏文蔚派他和王士英率人枪百余前往海州组织起义。途经宝应,孟佐天一行18人入城筹集军需。该县军政府负责人李春煦、王棣山、鲍友恪等拒不理睬,反说他们出示的证件纯系伪造,将其一行逮捕。然后捏辞电告黄兴,诬为土匪,提请处决。黄兴不明真相,复电准如所请,比及柏文蔚来电解释,除厨役张某逃脱,孟佐天等17人已皆被杀害于宝应文庙。
 
    临刑前,孟佐天神态自若,仰天大笑,嘲讽王棣山等人是“夫子庙前戕孔孟”(其随员中还有一位姓孔的)。烈士遇害后,宝应百姓义愤填膺,在夫子庙大门两旁书写一副对联:“夫子庙前戕孔孟;观音庵里捉高王。”(高王,民间对观音一种称呼。一说当地还有一个劣坤头目姓高。《恒济社志》记云,捉高王是指另一件事,但未明言。从文意看,当是指随员中有姓高的与姓王的。)
 
    在宝应城外接应的孟铁珍得知孟佐天被害,遂赶回孟庄报告孟佐天夫人唐氏。备一快船,由孟佐天好友同乡人毛顺一起陪唐氏同至宝应,历尽曲折,终于寻得孟佐天之尸。毛顺驮着尸体跑了18里,一直驮到望直港(今宝应县城北),经唐氏认定,藏入船舶中,连夜运回孟家舍安葬。后来人们曾编淮剧《毛顺驮尸》,以颂扬孟佐天为国捐躯的精神。
 
    民国元年(1912)春,南京临时政府追认孟佐天等人为革命烈士,追认孟佐天为陆军上校(《恒济社志》),并处决了杀害他们的元凶王棣山、鲍友恪等人。民国十六年(1927)秋,国民政府追授孟佐天为陆军中将,抚恤烈士家属,并拨发立碑基金1000元(后因家境困难,未能立碑,此事甚为遗憾)。
 
    孟蕴华,1886年出生。光绪三十三年(1907)在北平罗马兽医大学读书时参加同盟会,积极从事反清活动。后随堂兄孟佐天在国民军中供职,参加会攻南京。孟佐天遇害后,孟蕴华具文盐城县转呈江苏省府,请求“查案昭雪”。不久,退伍从政,历任楼岗市(原盐属第11区,今建湖县沿河镇一带)市长、沙沟市(原盐属第9区,今兴化市沙沟镇一带)市长、徐州市公安局长和江苏省盐城、阜宁、淮城等6县督察。中年以后,弃政从商,客居高邮。1953年病故。(《恒济社志》两记其卒年而不一致,一记为1946年,一记为1953年。)
 
    孟铁珍(《建湖县志》作孟铁真、《盐城历史名人》作孟铁铮),1884年出生。光绪三十三年(1907)参加同盟会,多年跟随堂兄孟佐天进行民族革命活动,曾参加会攻南京。1912年元月孟佐天等遇难,在城外接应的孟铁珍于次日返回孟家庄,与毛顺一道,盗回孟佐天遗体,后又向柏文蔚汇报孟佐天遇难经过,终使凶手伏法。此后,孟铁珍继续从事革命活动,积极宣传三民主义思想。孟铁珍为人廉洁正直,对当时官场黑暗深感不满,遂弃官隐居乡里。民主建政后,孟铁珍拥护民主政权,并根据我党安排,让其年轻夫人马兆梅任恒丰镇镇长,保证我方政令推及。1943年4月因病去世,建阳县第9区区长孙达伍代表民主政府亲临吊唁,并撰写挽辞,赞其为“民主革命的先驱”。
 
    辛亥革命虽然过去了一百年,但英雄们的奋斗与牺牲永远值得我们纪念。
 
 
作者:佚名   来源:不详
查看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

    验证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