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建湖文史网 > 人物春秋 > 革命烈士 > 正文

章书记领导我们在二区(李少滨 刘建中 张学纯 吴清明)

发布日期:2011/10/17 16:47:53  阅读:4345  【字体:
 
 
 
 
 
 
    一九三九年至一九四零年,陈毅同志率领新四军部分主力部队渡江北上,经过同国民党反动军队的反复较量,特别黄桥战役之后,苏北的局面被我们打开了。一九四零年十月,南下的八路军和北上的新四军胜利会师,建立了苏北抗日民主根据地。但是,由于这里我党的干部力量不足。要想巩固根据地,困难是很大的。特别是新四军主力部队一旦离开这里,敌人马上乘隙而入进行反攻。为了使这块根据地不再得而复失,就必须加强这里的干部队伍建设,以利屐群众和组织群众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章克华等一批干部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来到这里的。射阳县革命根据地一开辟起来,我们就和章克华工作、战斗在一起。他任射阳县二区区委书记兼游击大队教导员,我们在他的直接领导下工作。
 
    射阳二区南邻建阳(现名建湖),北靠阜宁,周围敌人据点林立,形势对我们很不利。仅大的据点就有,东北角有沟墩,东南角有草埝口,西南角有湖架。当时,我们面临的敌人除侵华日军外,还有投降日寇的汪精卫的“和平军”以及反动土方武装“自卫军”、土匪等。这几股反动势力纠合在一起,经常配合起来以我们二区的埝辛、群策、平民等乡为中心,三天两头进行一次“扫荡”,有时天天下乡抢掠烧杀。敌人有时兵分三、五路不等,白天进行“清剿”,夜间进行偷袭。他们妄图消灭我们的武装力量,推翻我们刚刚建立的抗日民主政权。
 
    在那相当艰苦的斗争环境中,章克华有着坚定的革命信念、顽强的革命斗志和高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由于敌人的反复清剿,分割包围,章克华带领我们这些区干部只能分散活动开展工作。有时敌人从那边进村,我们就从这边出村;敌人前脚走了,我们就后脚进村。敌人封锁严密时,我们白天不能进村,就只得住到野外老百姓的看庄稼的小草棚子里,有时甚至在麦田里露宿,任凭着夏季的雨淋和蚊虫叮咬。“大扫荡”时,我们区委的十几个人不能集中在一赶快 ,一切消息和任务只能靠秘密交通员传递。必须开的会,就集中在一起讨论、研究,会一散又分头去执行任务。我们就这样,在章克华的领导下坚持到掂胜利。敌人要“扫荡”,我们就要反“扫荡”。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章克华指挥我们避实就虚,使敌人对我们根据地的军民无计可施。一天夜里,我们在章克华的率领下移动到一个叫笆斗山的村子。天蒙蒙亮时,哨兵发现在不远的地方象有敌人在走动。天将亮时,我们就看得比较清楚了,确实是敌人。这一大股敌人很快地向我们奔来。当时 我们才十几个人,力量是远远不如敌人的。章克华当即指挥我们把大枪藏在褂子里,有短枪的就更好掩藏了。然后我们有的提着篮子,有的拿着粪兜儿,有的扛着劳动工具假装农民出去干活的样子。一直到我们走远时敌人才醒悟过来。敌人在我们身后架起枪搜身起来,但是已经不起作用了。章克华笑着说:“日本鬼子汉奸兵,你们使劲打吧,我们不奉陪了。”有的同志则站在高处对着敌人喊道:“小鬼子、狗汉奸,你们不要送行了,老子走了!”同志们听了一阵大笑,刚出村时那股险急急劲一点也没有了。还有一次,单日 克华带领几个人到边区去打“狗子”(伪军),碰上也两个“狗子”在夺老百姓的东西。章克华上前只大喝一声,这两个“狗子”竟跑得比兔子还快,章克华他们很容易地拣回了两支步枪。事后,章克华用他那很浓的陕西口音把这件事讲得有声有色,带得大家哈哈大笑。
 
    面对敌人的猖狂进攻,二区群众生命安全得不到保证,思想也很混乱。章克华同志到二区后,他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大胆地放手屐群众。章克华领导区委大抓抗日宣传,号召群众团结起来共同对敌。章克华常说,“茅柴成把硬”,“众人一条心,泰山也能移”。章克华同志在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为巩固二区革命根据地,配合主力部队作战夺取抗日斗争胜利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当时,要想屐群众,主要靠抗日民主、救国的宣传和党的减租减息的政策。在抗日战争的艰苦年代里,如果不能团结各阶级、各阶层的人士组成抗日民主统一战线,就不可能有抗战的胜利。因此,在解放区和抗日根据地如何对待各阶级,怎样掌握又能团结又斗争的策略,开展“有利、有理、有节”的斗争,特别重要。一方面要有利于团结地主、富农共同抗战;国一方面又要减租减息改善农民生活,不这样做群众就发动不起来。章克华同志在这些工作上政策观念和群众观念都很强。他能够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区委会议上,章克华经常教育干部要耐心地引导、说服群众,不要简单、生硬地挫伤群众的积极性,向群众泼冷水。章克华同志在群众工作方面,他抓得很紧。在我们二区,以贫下中农为主体,分别组织了农救会、妇救会、青救会和儿童团。就连在减租减息中表现较好的开明地主、进步士绅也选进我们 的群众救国组织。并且还成立参议会,叫这些人当参议员。在区委的统一领导下,定期召开会议共商大事,发挥了群众的积极性,形成了抗日民主统一战线。
 
    群众发动起来后,最重要的是怎样组织群众武装。在章克华同志领导下,我们二区仅基本上脱离生产的济南大队就经常保持在一百人以上。我们游击大队坚持边区对敌斗争,配合主力部队作战,使新四军主力部队得到一定补充。为了就地坚持对敌斗争,我们射阳二区根据地普遍建立了民兵组织。每个乡都有二百多支步枪。为了能随时应付情况,执行任务,每个乡又成立了三十人左右的基干民兵。区上成立了民兵大队,乡里成立了民兵中队。乡与乡之间还组织了民兵联防。这些民兵平时白天站岗放哨,夜间巡逻,还轮流到边区袭击敌人据点,使敌人成了热锅上的蚂蚁,终日不得安宁。敌人下乡“扫荡”,我们就我敌人打游击,保卫家乡,保卫工作根据地。由于我们二区的民兵联防工作做得非常出色,章克华同志曾受到县总队的好评及嘉奖。
 
    作为区委书记,章克华在复杂的对敌斗争中,始终不能忘党的建设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他严于律己,克己奉公,密切联系群众,是一位优秀的领导干部。章克华同志认为,在艰苦的环境中坚持武装斗争,首要的工作就是加强党的领导,做好支部建设工作。他经常深入边区,帮助支部了解、分析敌情,发挥堡垒作用。由于党支部发挥了作用,群众都团聚到党的周围,敌伪的活动,支部就能及时掌握。如有一个叫李义俊的人,在晚上领回了伪乡长的委任状,第二天中午就被支部派出的民兵抓获了。对于可以发展入学的积极分子,章克华同志坚持先办学习班的形式,热气当时的环境和形势决定,或分散或集中,章克华多次给这些积极分子讲课,说明党必胜,人民必胜。这样做使很多积极分子从为报一己之仇到为国为民族报仇,以相互的阶级爱憎升华到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由于章克华同志亲自抓党的建设工作,我们二区根据地村村都建立了党小组,稳中有降乡都建立了党支部,民兵手中的枪杆子就掌握在赏和积极分子手里。群众武装力量一旦掌握在党的手里,就更为活跃了。敌人的活动受到了最大限制和最有力的打击,我们的根据地很快就得到了巩固。
 
    大约到了一九四六年下半年,我们听有的同志说章克华同志已经牺牲在祖国东北的同江县。我们闻风遥望北方,眼流热泪。党推动了一位优秀的干部,人民推动了一个好儿女,我们推动了一位曾经患难与共、风雨同舟的好战友、好领导。
 
 
    注释:
 
    1、本文选自中共黑龙江省同江市委党史研究室《回忆章克华》。
 
    2、章克华,原名杜玉铭,又名杜有学,字治邦,参加革命后必名水源、章克华。1919年出生于陕西省同官县(即今天的铜川市)一个农民家庭。1936年,章克华小学毕业,在本村当教员。1937年10月参加共产党举办的安吴堡青年训练班,投身革命。1939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随八路军第五纵队(后改编为新四军第三师),开赴苏北。先任阜宁县八区区委组织委员,后调至盐阜地区公署北沙工作部。1942年4月,调至新区射阳县二区任区委书记兼游击大队教导员。1944年春,调至射阳县委,先后任组织部长等职。1945年9月,章克华夫妻随军开赴东北建立革命根据地。同年11月章克华任中共同江县委第一任县委书记、人民民主政府第一任县长,组织带领全县人民与反动组织与土匪武装展开殊死的斗争。1946年5月章克华率部攻打盘踞县城的国民党“光复军”,激战几昼夜,5月4日凌晨章克华不幸被捕,5月5日章克华慷慨就义,年仅二十七岁。
 
    3、射阳县二区,据成少伯同志回忆,地处串场河以西,朦胧、硕集子以东,南边隔北塘河(在今建湖县钟庄镇境内)和建阳(今建湖)县交界,北面和射阳一区比邻,同处于射阳河以南,其地大约相当于今天阜宁县沟墩镇一部、建湖县宝塔镇全部、建湖县钟庄镇一部。
 
    4、本文作者之一张学纯(1921~2002),江苏省阜宁县沟墩镇人,时任中共射阳二区区委干事、民兵大队大队长,后历任射阳县二区、陈桥区区委书记、建阳县喻口区委书记。解放后,历任建阳县委党训班党总支书记、主任,城市工作委员会书记,苏北里下河地区抽水机站站长,盐城地委农工部党总支副书记,建湖县荡东区区委书记,县委工业部部长,上冈公社党委书记等职。“文革”后先后任建湖县生产指挥部主任、财贸办公室主任。
作者:佚名   来源:不详
查看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

    验证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