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建湖文史网 > 人物春秋 > 革命烈士 > 正文

刘天恨传

发布日期:2011/10/17 16:47:58  阅读:3274  【字体:
 
 
    刘天恨(1888~1914),原名泽夫,字鹏飞。盐城十四区新(今射阳县新坍镇)人。
    刘天恨自幼聪明好学,清光绪29年(1903),15岁时参加科举县试,取得较高名次,不久科举停止。其时国家内忧外患,使他愤恨不已,遂把泽天之名改为天恨,返乡习武,欲投笔从戎,以报国家。其父劝其继续读书,他则说:“当今朝纲紊乱,政治腐败,不出数年,必豆剖瓜分,大丈夫必以爱存祖国为心,科第何补于民?”遂于次年只身前往苏州应征入伍。
    在军营中受孙中山、黄兴民主思潮的影响,不到一年,遂解甲出走,寻求革命真理。当时他启蒙游广东、香港、湖南、湖北、四川等地,结识了华兴会首领黄兴及革命党人李烈钧、柏文蔚等仁人志士,革命思想渐渐成熟。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刘天恨在武汉组建“湖北将校决死团”,抗击清军对武汉革命军政府的进攻,后奉黎元洪之命,操办青山粮台事宜。1912年初,孙中山在南京成立中华临时革命政府,实现南北议和,刘天恨出国考察日、美等国,以谋共和发展之道。在海外得知袁世凯窃权后,遂于同年7月15日只身回国。“二次革命”爆发后,参加黄兴组织的南京军政府,并与黄兴组织“江苏讨袁军总司令部”,黄兴任总司令,刘天恨任江北讨袁军总司令。
    为了镇压“二次革命”,袁世凯派冯国璋、张勋率兵南下,直扑江苏、江西两省。东路军由张勋沿津浦路开进,刘天恨遂率讨袁军第九师前往迎敌,在江苏北部徐州附近的韩庄交火,不意山东都督张宗昌的骑兵团附逆,致刘天恨部腹背受敌,遂不得已放弃徐州,退守南京。不久,张勋与冯国璋合围南京,黄兴自觉败局已定,遂于7月29日乘日本煤轮离开南京,前往日本避难。刘天恨留在南京指挥,一直至城破,才改装化名出走上海。
    “二次革命”失败后,刘天恨反袁之心不改,与安徽都督柏文蔚密谋,在上海的寿祥里设立秘密机关,重新组织讨袁力量,自己仍任江北讨袁军总司令。其邑人杨瑞文此时已被袁委以徐淮游击统领,探知刘天恨在沪组织反袁,遂派人以同乡身份诱骗刘天恨回盐城组织反袁。刘天恨不知有诈,将章印、委任状等一并带回。到盐城后,即被拘捕,旋即解送南京都督府军政执法处。他拒绝张勋多次劝降,在法庭上慷慨陈词,大义凛然,怒斥袁世凯、张勋颠覆辛亥革命成果的罪恶。民国3年(1914)3月,刘天恨在南京雨花台英勇就义。
    民国17年(1928),经时任盐城县长的李一诚(兴化人)呈请追烈,国民政府江苏省民政厅将刘天恨烈士英名列南京忠烈祠,并抚恤其家属。
    按,刘天恨回国参加“二次革命”的时间。胡应庚、陈中凡《续修盐城县志》记云:“民国二年,赣宁独立,国国,多所策画,事败挝居上海寿祥里。”是回国时间在1903年。
 
作者:佚名   来源:不详
查看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

    验证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