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祥:乐于奉献的老农技员(为同 以桂 孙月)
在高作镇到处传颂着一位身患过重症的老农技员情系农民的动人故事,他就是大墩村农技员周公祥老人。说起今年65岁的周公祥,大墩村的村民们无一不竖起大拇指,啧啧称赞道:“为人朴实,有求必应,有难必帮……”
初夏正是小麦油菜灌浆期,笔者来到住在大墩村六组的周公祥家。刚要进门,就听见里面传来了一位农户的声音:“老周,我家的麦叶子变白了,这是怎么了?”老周连忙回答:“这是小麦白粉病,你要抓紧时间进行药物防治。”接着,老周开始详细讲解起小麦叶子上出现白色的原因,并告诉他如不及时防治就会影响小麦产量。
1969年,周公祥在县农校脱产学习一年。在农校期间,他刻苦钻研农业科学知识,一遇到问题,就向老师请教。他好学上进的精神,得到了农校老师的一致好评。学习结束后,他担任大队农技员,一干就是6年。期间,为了学习杂交稻栽培技术,他先后两次和同行们奔赴海南省学习杂交稻制种技术和化学杀雄育种技术。由于自己的不懈努力,那时他还荣获了县“南繁”二等奖。
1983年7月,周公祥进入镇种子站工作,继续搞杂交稻制种,第一年就负责搞四个组合。起初他感觉肩上的担子重、风险大,为了弄清不育系的开颖习性,他连续一个星期定点挂牌,定期观察每一朵颖花的开颖和闭颖时间,用红笔在每个颖壳上做标记。经过十多天的观察,他终于摸清了不育系的开颖习性,为全镇制种种植提供了可靠的学术依据。1989年12月18日,周公祥参加了全国杂交水稻技术超高产会议。在这次会议上,他凭借自己突出的表现,得到了中国科学院院士袁隆平的表扬。
研究水稻杂交制种时,他经常忙得连饭都顾不上吃,也没好好休息。1997年上半年,他发现自己吃饭时,喉咙疼得难以下咽。在妻子儿女的陪伴下,他来到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检查,最后被确诊为食道癌。身患重症的他,经过手术和多次化疗后,病情逐渐好转,但仍需要在家休息调理,于是他依依不舍地离开了镇农科站。
2006年,手术后第8年,恢复健康的周公祥经过反复调研,决定经营农药生意。他的想法得到了家人的支持和理解,家人觉得他原来就是一名农技员,重干老本行,发挥自己的特长,能继续为农民服务。农药专卖店很快开张了,现在年可提供5000多亩农田农药需求。“想做好农药销售,必须做到嘴勤、手勤、腿勤。首先要宣传,喇叭广播、走村入户一个都少不了。其次,就是亲自做试验示范,经常踏田检查苗情长势以及病虫害发生情况,指导村民及时防治。”周公祥正是靠这种热情感动了广大村民。
每到虫期,周公祥就用电动喇叭到处宣传三麦、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还免费发放简报,帮助农户深入了解防虫知识,并且还亲自把农药送到农户家中。去年8月的一天,正是水稻拔节期,也是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时期。周公祥刚吃完早饭,就骑着电动三轮车运送农药。然而,半路上却下起了倾盆大雨,一瞬间就将周公祥浑身淋透。此时离目的地还有2里多路,电动三轮车已经无法行驶。如不及时把农药送给农户,就会延误防治时间,于是周公祥向附近村民借了草包担子,挑着农药,走在泥泞的小路上,及时把农药送到每家每户。他的举动让农户感动不已,对他赞不绝口。
还有一次,在水稻破口抽穗病虫害防治时期,周公祥像往常一样开着电动车送农药上门。行驶到一段泥路时,他一不小心连人带车翻倒了,三轮车压住他的双腿,疼得他怎么也爬不起来。附近的村民一看是周公祥,立即上前帮忙,把他扶起来,搀到厂棚休息。看到他双腿又红又肿,村民们都心疼不已,说:“周爹爹,下次送药,就不要送到门口了。你停在水泥路边,用喇叭喊一下,我们就知道你来了。以后开车一定要当心,注意安全,不能再发生这样的事了,不然让我们心里多内疚啊。”
周公祥这种情系村民、乐于奉献的精神,得到了群众的普遍好评和赞誉。2011年,他的农药零售点成为江苏省农业科技报品牌零售点,他本人获得了江苏省农业科技报农技咨询点技术员证。
转自《建湖日报》2013年6月19日
- 上一篇文章: 王冠庭:德技双馨的一代名医
- 下一篇文章: 王冠庭:德技双馨的一代名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