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陆秀夫传》注译(上海游万)
陆秀夫,字君实,楚州盐城人。生三岁,其父徙家①镇江。稍长,从其乡二孟先生学,孟之徒恒②百余,独指秀夫曰:“此非凡儿也。”景定元年③,登进士第。李庭芝④镇淮南,闻其名,辟⑤置幕中。时天下称得士多者,以淮南为第一,号“小朝廷”。
【注】①徙家:搬家,全家搬迁。 ②恒:常常。 ③景定元年:景定是宋理宗赵昀的第七个年号。景定元年即公元1260年,农历庚申年。(编者注:据宋《宝祐四年登科录》,陆秀夫与文天祥同为宝祐四年(1256)进士,文天祥为状元,陆秀夫为二甲第二十七名。) ④李庭芝 (公元1219—1276年) :字祥甫,祖籍汴州(今河南开封)。南宋名将,抗元英雄,时任两淮制置使。 ⑤辟:征召。
秀夫才思清丽,一时文人少能及之。性沉静,不苟求人知,每僚吏至阁,宾主交欢,秀夫独敛焉无一语。或时宴集府中,坐尊俎间①,矜庄终日,未尝少有希合。至察其事,皆治,庭芝益器之,虽改官不使去己,就幕三迁至主管机宜文字。咸淳十年③,庭芝制置淮东,擢②参议官。德祐元年④,边事急,诸僚属多亡者,惟秀夫数人不去。庭芝上其名,除⑤司农寺丞,累擢至宗正少卿兼权起居舍人。
【注】①尊俎:借代筵席。尊,通“樽”,酒杯。俎,古代祭祀时放祭品的器物。 ②擢:提拔。 ③咸淳十年:咸淳是宋度宗赵禥的年号,宋恭帝即位沿用。咸淳十年即1274年,农历甲戌年。 ④德祐元年:德祐是宋恭帝赵显的年号。德祐元年即公元1275年,农历乙亥年。 ⑤除:朝廷授予官职。
二年正月,以礼部侍郎使军前请和,不就而反。二王走温州,秀夫与苏刘义①追从之,使人召陈宜中②、张世杰③等皆至,遂相与④立益王⑤于福州。进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宜中以秀夫久在兵间,知军务,每事咨访始行,秀夫亦悉心赞⑥之,无不自尽。旋⑦与议宜中不合,宜中使言者劾罢之。张世杰让⑧宜中曰:“此何如时,动以台谏论人?”宜中皇恐,亟⑨召秀夫还。
【注】①苏刘义(1232—1279):苏东坡第八传孙,南宋进士,抗金名将。 ②陈宜中:(生卒年不详),南宋末年的宰相。 ③张世杰(?—1279年)南宋名将,民族英雄,涿州范阳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 ④相与:一起,一同。 ⑤益王:宋端宗赵昰(shì),宋度宗的庶长子、宋恭帝的哥哥,南宋第八位皇帝,元军攻克临安时,他才5岁。 ⑥赞:助,辅助。 ⑦旋:不久。 ⑧让:责备。 ⑨亟:赶快,赶紧。
时君臣播越海滨,庶事疏略,杨太妃垂帘,与群臣语犹自称奴。每时节朝会,秀夫俨然①正笏②立,如治朝,或时在行中,凄然泣下,以朝衣拭泪,衣尽浥③,左右无不悲恸者。属井澳风,王以惊疾殂④,群臣皆欲散去。秀夫曰:“度宗皇帝一子尚在,将焉置之?古人有以一旅一成中兴者,今百官有司皆具,士卒数万,天若未欲绝宋,此岂不可为国邪?”乃与众共立卫王⑤。时陈宜中往占城,以与世杰不协,屡召不至。乃以秀夫为左丞相,与世杰共秉政。时世杰驻兵崖山,秀夫外筹军旅,内调工役,凡有所述作,又尽出其手。虽匆遽流离中,犹日书《大学章句》以劝讲。
【注】①俨然:恭敬庄重的样子。 ②笏(hù):古代大臣上朝拿着的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 ③浥(yì):潮湿。 ④殂(cú):死亡。 ⑤卫王:宋朝的最后一个皇帝赵昺,当时(1277)年仅六岁。
至元十六年①二月,崖山破,秀夫走卫王舟,而世杰、刘义各断维去,秀夫度不可脱,乃杖剑驱妻子入海,即负王赴海死,年四十四。
【注】①至元十六年:至元是元世祖忽必烈年号。至元十六年为1279年,农历己卯年。
翰林学士刘鼎孙亦驱家属并辎重沉海,不死被执,搒掠无完肤,一夕得脱,卒蹈海。鼎孙字伯镇,江陵人,进士也。
方秀夫海上时,记二王事为一书甚悉,以授礼部侍郎邓光荐①曰:“君后死,幸②传之。”其后崖山平,光荐以其书还庐陵。大德初,光荐卒,其书存亡无从知,故海上之事,世莫得其详云。
——《宋史》第451卷“忠义六”(中华书局1977年版)
【注】①邓光荐(1232~1303),初名剡,字中甫,又字中斋。庐陵(今江西吉安)人。理宗景定三年(1262)进士。历任宗正寺簿、秘书丞、礼部侍郎兼直学士院。 ②幸:希望。
【译文】
陆秀夫, 字君实, 楚州盐城人。三岁的时候, 他的父亲就把全家迁徙到了镇江。稍大以后, 就跟随本乡的两位孟先生读书学习, 孟先生的学生经常有百余人, 但他单单指着陆秀夫说:“ 这个孩子不同一般哪。”景定元年(1260) , 考上了进士。李庭芝镇守淮南时, 听到了陆秀夫名声, 就将他招致自己的幕府中。当时天下人称搜罗人材最多的人,淮南李庭芝为第一名, 号称为“小朝廷”。
陆秀夫才思清丽, 在当时的文人中很少有能够赶上他的。性格沉静, 不随便求取别人了解, 每当幕僚们到官署请见, 宾主共欢同乐, 只有陆秀夫独自一人默默地不发一言。有时在府中举行宴会, 在宴席上, 他总是整天地正襟危坐, 矜持庄重, 很少与人交往。至于考察他的事务, 都治理得很好, 李庭芝因此更加器重他, 即使调任官职, 也不让陆秀夫离开自己,他到李庭芝幕府中, 曾多次得到提拔, 直到主管机宜文字。咸淳十年(1274)李庭芝任淮东制置使, 提升陆秀夫为参议官。德祐元年(1275), 边防紧急, 幕僚们大多逃走了, 只有陆秀夫等几个人没有离开。李庭芝向朝廷举荐陆秀夫, 因此他被授予司农寺丞, 后又多次升迁, 直到任为宗正少卿兼代理起居舍人。
德祐二年(1276)正月, 以礼部侍郎身份到前线讲和, 没有谈成只得返回。二王逃往温州, 陆秀夫与苏刘义,追随跟从他们, 派人召回了陈宜中、张世杰等人, 二人都到来了。于是大家商量一起到福州拥立益王。进升为端明殿学士、签发枢密院事。陈宜中因为陆秀夫长期在军队里, 熟知军务, 每当有事都征求陆秀夫的意见然后施行, 陆秀夫也全心全意协助他, 言无不尽。不久因议事与陈宜中产生矛盾,陈宜中指使谏官上奏弹劾陆秀夫并罢免了他。张世杰责备陈宜中说“这都是什么时候了, 还动不动让谏官弹劾大臣?”陈宜中非常惶恐不安, 急忙召回了陆秀夫。
当时君臣流亡海滨, 大小政事都疏于治理, 杨太妃垂帘听政, 与臣下说话还自称为奴。每当群臣朝会的时候, 陆秀夫仍庄重地捧着手板, 就像过去上朝一样,有时在行程途中, 凄然泪下, 用朝衣拭泪, 衣服都湿透了, 左右的人为他所感染无不悲痛欲绝。又遭遇井澳大风,益王惊惧而病死, 群臣都想借此机会离开。陆秀夫说:“度宗皇帝有一个儿子还在,我们应当怎样安置他呢? 古人中曾有过仅凭借一旅即成就中兴的, 而我们现今百官都在,还有几万军队, 上天如果还没想灭亡大宋, 难道就不能借此振兴国家吗?”于是与众大臣共同拥立卫王赵昺。当时陈宜中前往占城去了, 因为与张世杰不合, 所以屡次征召他都不到。于是以陆秀夫为左丞相, 与张世杰共同执政。其时张世杰领兵驻守崖山, 陆秀夫则在朝廷外要筹措军旅用度, 在朝廷内又要调集工役,凡是有什么需要写的,也全部是他亲自动手。虽然在颠沛流离之中,他每天都还是要写《大学章句》以劝讲皇帝。
至元十六年( 1279 ) 二月,崖山被攻破, 陆秀夫护卫卫王的船一起逃走, 而张世杰、苏刘义则各自开船逃离, 陆秀夫考虑到无法逃脱, 于是拄着宝剑将自己的妻子儿女赶下海去, 自己背着八岁的卫王投海而死, 当时他年仅四十四岁。
翰林学士刘鼎孙也将自己的家眷驱赶入海中, 并将各辎重物沉入海底, 自己投海自尽未能如愿, 被抓起来拷打得体无完肤, 一天晚上得以逃脱, 最后还是跳海而死。刘鼎孙字伯镇, 江陵人, 进士。
正当陆秀夫漂流在海上的时候, 将二王的事都详细地记述下来汇成一书, 并将书交给礼部侍郎邓光荐,说:“你如果侥幸不死, 希望能够把书传出去。”后来崖山战事平息了, 邓光荐将这本书带回了家乡庐陵。邓光荐去世后, 这部书的存亡就无法得知了, 所以那段海上的事情, 世人再没有人也了解其详情了。
- 上一篇文章: 没有了
- 下一篇文章: 台湾三忠庙供奉陆秀夫神像(台湾 左武章)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