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技皇后”夏菊花(李世安)
从十八团夏家班走出来的夏菊花,曾以绝技“顶碗”,成为红极一时的“杂技皇后”,也书写了她的人生传奇。
夏菊花本姓徐,原籍安徽省潜山县。因家贫生活无着,父亲徐造钱在流动演出的苏北十八团夏家班当长工。班主夏群,婚后无子,算命先生说,只要能收个养女做“押子”,就有得子的希望。徐造钱知道后,就主动向老板提出将自己的女儿带来做“押子”之女。1942年春,夏家班马戏团来到潜山县柳岭村演出,这儿离徐家只有几里远,徐造钱便回家说服了小菊花的母亲; 在家靠挑野菜度日,不如让女儿做张家的“押子”,这便是一条活路。一家人含住泪水,让徐造钱把女儿带进了夏家班。班主夫妇见小菊花一副机灵的样子,便答应下来。从此,徐家父女不再以父女相称,但留住菊花这个名字,以纪念她取名的外婆。
小菊花5岁进夏家班,在十八团特有的文化背景下,6岁学艺,从“摸爬滚打”练起,不久开始登台演出。13岁那年,小菊花随夏家班来到武汉这个大城市演出,当时朝鲜战争爆发,武汉的文艺工作者纷纷报名申请去朝鲜前线慰问最可爱的人——中国人民志愿军。夏菊花乡和养父养母都报了名,公布名单时,养父养母都榜上有名,而她却不在其中,原因就是她没有绝活。这对满怀激情的小菊花来说,无疑是个沉重的打击,但也使她猛然惊醒过来;学艺要出人头地,就得有看家本领。原来她的养母曾要她学顶碗,她却认为这是男孩子练的行当,我这女儿家干这行多不体面,后来只好改练其它杂耍。这时她想,正是没有女孩子学,我就要立志做新中国第一个顶碗女演员。于是,她在养父母赴朝期间,就自加压力苦练。她先用三块砖头代替瓷碗,站也顶,坐也顶,连吃饭也在顶,一顶就是几个小时,时间长了,头上顶小砖块的地方,就压出凹型。这时,她就将瓷碗放在“凹”上,从一个碗、两个碗顶起,一直加到二十、三十、四个多个碗。她凭借自己身体柔的优势,练出顶着碗走碎步、扳腿、探海、拿顶,最后发展到用双脚夹着一摞碗做倒立、转体等柔术动作,突破了历来只将顶碗顶在头上的传统。三个月后,她顶着碗登上了汉口最著名的娱乐场所民众乐园舞台,高超的技艺,优美的造型,一下子就红遍了武汉三镇。难怪养父养母对她刮目相看。不久,她便随团访问朝鲜,并为志愿军举行慰问演出。1954年,夏菊花首创的“新顶碗”被拍摄成电影纪录片《中国杂技艺术表演》,一经播放,反响空前。一夜之间,她就成为全国家喻户晓的大明星。1957年,夏菊花应邀赴莫斯科,参加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的杂技比赛,荣获金奖,取得了中国杂技在世界杂坛的历史性突破。
杂技是一门吃青春饭的行当,尤其是顶碗、柔术等节目更是显小不显老。夏菊花35岁淡出舞台后,却没有离开杂技。她除了培养“顶碗”接班人外,还担当起带团出访充当“文化使者”的新角色。杂技女演员李丽萍在她的精心培育下,很快走上了国际杂坛,成为一颗耀眼的新星。1983年12月,15岁的李丽萍在第九届摩纳哥国际杂技节上献演夏菊花新授的《新顶碗》,一举获得“金小丑”奖,成为继夏菊花之后第二个在国际比赛中荣获金奖的中国杂技女演员。“文革”前,夏菊花携成名绝技《新顶碗》,访问了欧洲、亚洲、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在国际杂坛上被誉为“顶碗皇后”,不少国家还授予她“艺术勋章”或“议会勋章”。从1973年开始,她又带团出访了巴西、法国、加拿大、德国、日本等国,先后访问了50多个国家,成为蜚声海内外的“杂技外交家”。夏菊花历任武汉市文化局局长、中国杂技艺术家协会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第三届至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四届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
杂技大师夏菊花,一贯关注十八团杂技的发展。2005年,年近古稀的夏菊花特地来到她幼年学艺的地方——建湖参观访问,看望了新一代十八团杂技艺人。据知情人讲,当大师获悉2008年建湖杂技被选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以及不久前建湖杂技音乐《美猴王·西游记》登上美国林肯艺术中心大剧院连演27场的消息,非常兴奋,逢人便说:“十八团又有喜讯了!”大师情系十八团,建湖人敬重大师,衷心祝愿大师健康长寿,魅力常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