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建湖文史网 > 人物春秋 > 文明楷模 > 正文

用爱诠释教育的真谛——记九龙口镇初级中学教师代伟

发布日期:2014/10/5 9:01:51  阅读:2496  【字体:
 

 

2011年盐城市师德演讲一等奖、2012年参加盐城市师德报告团全市巡回演讲、县师德标兵……这些成绩和荣誉都与九龙口镇初级中学一位普通教师的名字联系在一起:代伟。

 

代伟1995年从老家安徽来我县九龙口镇初级中学任教,一教就是18年。在这18年里,她坚持以一名共产党员、优秀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是大家公认的好老师。

 

每天,同事和学生都能看到衣着整洁大方的代老师微笑着走进校园、走进班级,以身作则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给学生传递着温暖、乐观、进取,把爱洒向每一个孩子——不管成绩好的,还是成绩差的。代伟说:“成绩好的孩子每个老师都会喜欢,但成绩差的孩子也有优点和闪光点,需要更多关心。即使不能成才,也要让他们成人。”她特别注意自己的一举一动对学生的影响,哪怕是一个眼神。她总是用欣赏的眼光看着学生,那些成绩差的孩子在她关爱的眼神里,一个个回归到正常的学习航线。

 

班里有不少父母外出务工的“留守儿童”,缺少家长的关爱和教育。代伟深知,作为老师,不仅要从学习上教导他们,还要在生活上关爱他们,呵护他们健康成长。

 

2003年,班上有个孩子,父母开轮船跑运输,常年不在家,每个月寄上500元让他自己生活。日子长了,孩子逐渐变得叛逆,经常逃课,甚至晚上也不回家。代伟多次为他补课,并苦口婆心地劝导。好多次夜里,都是代伟在镇上找到他,然后送他回家。一天,学校晨检,代伟发现该同学没有上学,以为他又逃课了,安排好工作后立刻去他家寻找。原来,这位同学夜里发高热,晕晕乎乎,不能起床。代伟急忙冲到卫生所找来医生,给他看病。之后,代伟坐在床边陪着输液,直到下午完全清醒过来。代伟叮嘱道:“这几天在家好好休息,等完全好了再上学,拉下的课老师帮你补上。”哪知道,第二天一早,该同学就来到代伟的办公室,哭着向她保证:“我以后再也不逃课了,一定好好学习。代老师,你要相信我啊!”后来,他真的变了个样,认真上课学习,还凭借良好的身体素质,参加学校3000米、5000米的跑步比赛,屡屡获得第一,为班级争得了不少荣誉,同学们都以他为荣。他的父母回家过年,惊喜地发现儿子的变化,特地到学校感谢代伟。

 

代伟说,只要是学校里的孩子,都是她的学生,老师有这个责任和义务。

 

今年新学期的一天,在盐城办企业的陈老板在网上找到代伟,告诉她学校里有个女生多次找他,想要到他企业打工赚钱。代伟大吃一惊,赶紧找到正读九年级的这位同学,询问事情的来龙去脉。原来,这位同学刚出生母亲就去世了,父亲在服刑,她跟84岁的奶奶相依为命。由于家境贫寒,她想辍学外出打工,可是因为未成年,无法找到工作。恰巧认识了同乡陈老板,她就恳求人家收留打工赚钱。了解情况后,代伟含着泪水对她说:“从今天开始,我就是你的妈妈,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你都要告诉我,我一定让你吃饱肚子,安心上学。”从此以后,这位同学就经常到代伟家吃饭、学习。遇到代伟工作忙的时候,就打个电话汇报一下情况,让代伟安心工作。

 

代伟说:“每当我看到这些孩子变得乖巧、认认真真地坐在教室里学习时,心里就特别踏实,这种感觉和看到孩子们优异的成绩单一样令我自豪。”

 

冬天,代伟还给衣着单薄的孩子送棉衣;让一些成绩落后的学生到她家吃饭,然后给他们补习功课;过年和同事一起买一些糖果、零食送到贫困学生的家中;为贫困和生病的孩子捐款……这样的事情真是数不胜数。

 

在学生的眼里,她就是一位母亲,一位亲切和蔼的老师。然而,在女儿陈欣的眼中,她却是一个不合格的妈妈。陈欣经常向代伟抱怨:“我每次回家,家里的门都是关着的,人家妈妈都早早等孩子回家,就你不在家,总是忙个不停。”女儿在大学阑尾炎发作要做手术,可代伟的学生临近毕业考试,思前想后,她只得把女儿托付给班主任照顾。谈及女儿,代伟深感内疚。不过,让她欣慰的是,女儿很聪明也很争气,大学毕业后考取了公务员,现在上海工作。同样让代伟觉得内疚的还有她的父母,2010年,她的父母相继中风,生活不便,代伟因为放心不下任教的九年级学生,一直未能回去照料,直到将学生们送进毕业考试的考场,她才赶忙坐车,看望年迈生病的双亲。

 

由于常年劳累,代伟的体质变差了,先后患上了类风湿关节炎和高血压。2011年9月,代伟被检查出癌前病变,做了宫颈切除手术。同年11月,被上海华山医院确诊为子宫癌,又进行了子宫切除手术。尽管如此,2012年春节后,代伟又坚持回到了学校,回到了她所热爱的工作岗位上,回到了她所热爱的学生身边。

 

不管多苦多累,她在学生面前始终保持着微笑,她是学生眼中的“爱和温暖”的天使。坚守在平凡的教师岗位上的代伟,用智慧、责任身体力行诠释着一个简单的道理:爱是教育的真谛。

 

 

转自《建湖文明网》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查看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

    验证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