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建湖文史网 > 人物春秋 > 文明楷模 > 正文

王生芝:平民“慈善家”

发布日期:2014/11/7 14:08:40  阅读:2270  【字体:
 

  他出身贫寒,却立志成为富有爱心的人;他多年如一日践行着爱心事业,也感召着身边的人加入慈善行列。他就是盐城市永强不锈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生芝。

 

“关键时候帮一把寒门学子能改变他们人生”

 

  今年44岁的王生芝出生于建阳镇一个农民家庭,因家境贫寒,从小学到高中,他没穿过一件新衣服,上学经常吃炒面加腌菜。他说:“读高中时,馒头是5分钱1个,可就是这5分钱的馒头我都吃不起。”

  王生芝体会到了贫寒的心酸。他暗自发誓:等赚到了钱,一定不能让贫困孩子像自己一样泪洒求学路。

  王生芝常年在新疆做生意,新疆医学院7个维族大学生是他的帮扶对象。看到那些贫困大学生,王生芝都能深深体会到对方的艰辛,也能明白当人们处于困境的所想所感,也希望尽自己微薄之力,帮他们一把。

  对建阳中学贫困学生,王生芝每年从中挑选几名品学兼优的孩子作为资助对象。现在,他每年拿出助学金上万元。这些年,王生芝用于贫困学生的资助金已超过20万元。

 

“王生芝不是太有钱,却很有爱心”

 

  “企业每赚一分钱,都要仔细花”。王生芝说,他要认真履行好一个企业对社会的责任。

  1986年,王生芝高中毕业后做零工、跑采购……只要能赚到钱,再苦再累他都不在乎。两年后,他赚到第一桶金2万元,当即就拿出5000元,捐给了镇里10位特困户。当他把500元钱送到一位姓张的老太手上时,老人老泪纵横,泣不成声。从此,每赚一笔钱,他都留一部分用于慈善事业。

  20多年来,每当寒暑假,王生芝就会来到家乡各村,走访贫困学生,与他们谈心。截至目前,受他资助的学生已达100多人。但问起受助者的情况,王生芝却摇摇手,说:“我不知道,也不打听。我不想让受助人认识我,更不想让他们因为受到一些小小帮助而产生心理负担。”

  1991年,建湖发大水。当时王生芝的企业规模还很小,家境并不富裕。但他从新疆往家里打来电话,让妻子捐出1万元。1995年至1998年,是王生芝厂子最困难的时候。那几年,没能帮上别人忙,每年大年三十晚上,王生芝心里很难受,翻来覆去睡不着觉,好像欠了债似的。

  熟悉王生芝的人都说:“他不是太有钱的老板,但他是很有爱心的老板!”

 

“参与公益事业要形成动车组”

 

  王生芝十分推崇“动车组原理”。动车组列车之所以跑得快,仅靠车头动力是不够的,关键是每节车厢都有动力。他比喻说,如果公益事业是动车组,大家就是每节车厢,必须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力量,聚指成拳。因此,他也经常号召周围的朋友加入到慈善事业中。

  一次,王生芝对某同行说:“社会让我们赚了钱,应该回报社会,你也拿些钱做善事吧!”

  一年后,他们又碰面了。这位老板热情地跟老王打招呼,说:“我听了你的话,拿钱把家乡的小路翻修了。现在回家,乡亲们都对我十分感激。”

  如今,王生芝最想做的事就是办好企业,筹募善款,成立慈善基金会,但自身实力还远不够,因此,他工作起来更拼命了。

  “人说我傻,可是我自己感觉很充实。”平民“慈善家”王生芝认为,“我做公益事业并不是图出名,而是想得到一种心里的满足和快乐。我觉得人的一生其实很短暂,我们更应该在自己短暂的人生中奋发图强,来创造自己的人生价值。”

 

转自《建湖新闻网》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查看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

    验证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