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建湖文史网 > 人物春秋 > 革命烈士 > 正文

陈中柱传

发布日期:2015/2/3 14:57:18  阅读:4646  【字体:
 

  陈中柱(1906.10.201941.6),幼名为让,学名斌(《泰州文史资料(第三辑)》李昌龄文),字退之,化名苏刚(薛鸿钧《陈烈士中柱将军事略》),今建湖县草堰口堰东村人。早年丧父,多得堂兄陈独真资助。幼年读书时即有天下大志。年轻时在上海当电车售票员,接触过一些进步青年。大革命时期,在家乡曾参与组织农会,斗争地主陈如本等。民国16年(1927)考入江苏警官学校,次年转入南京军官研究班学习,编属黄埔军校6期。结业后,派至江苏辅佐警政。不久被任命为赣榆县警察大队长,采取多种手段,和缓平息神道闹事,然而该县县长责其未大开杀戒,遂愤然辞职。民国19年(1930),陈中柱受训于南京宪警高级班,后在中央大学任军训教官。民国21年起,先后在上海市公安局、北宁路、津浦路等处任职。陈中柱多次为同窗好友中共党员赵敬之提供方便和救助,民国24年(1935)帮助赵进入国民党中央军校政训班学习(赵敬之日记),后来赵敬之被盐城县农职中校长唐秉玄(一作唐炳炫)告发,为韩德勤驻军密捕,关押在东台顽省保安处,陈中柱得知后,派其胞弟陈勋武和一个团长专去东台,将赵敬之保出。

  民国26年(1937)抗战爆发后,陈中柱以徐州、鲁南为基地,组织铁路员工、学生成立战地服务团,后军事委员会委任为战地特种工作团第2总队少将团长,赴台儿庄战地工作。徐州沦陷后,任第2路军第2旅旅长(一说陆军步兵2团团长)。台儿庄战役,他率部深入敌后,打击汉奸,破坏敌人通讯和军运,配合主力军行动,成为第5战区最富机动性之游击武力。在鲁南大洞山之役,血战终日,毙敌数百。在皖北灵璧青塚湖之役,全歼来犯之敌。主力军西撤后,在徐州以东与日寇遭遇,伤亡惨重,部队冲散。

  民国27年(1938)底(一说1939年初),苏鲁皖游击总指挥李明扬委任陈中柱为该部第4纵队少将司令。陈中柱在徐州一带召集旧部,重组人枪,在苏鲁皖边区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后部队移驻在淮阴西坝、王营一带,共有兵员3000余人。次年春,率部在宿迁戚家圩与日军作战,毙伤敌军无算,但所部损失也不小。同年秋,该纵队奉命南下泰州,李明扬委任他兼任江都县县长。他重建了县政府机构,加强地方抗日武装,并与新四军联防,对付从扬州出来骚扰的日伪军。陈中柱热心抗日,治军极严,部队有着很好的群众基础,深得李明扬信赖。民国29年(1940)夏,陈毅与李明扬在泰州达成合作抗日协议,陈中柱也参加了谈判。他很钦佩陈毅的远见卓识,对共产党、新四军的认识有所转变,并派副官室主任吴应奎运送一批军需物资赠给新四军以示友好。黄桥战役时,他信守诺言,坚决按兵不动。1941年元月初,李长江公开投敌前,陈毅曾派陈中柱同乡同学赵敬之(一说两人为盟兄弟)前往泰州争取他,陈中柱明确表示“决不附逆”,坚决与共产党、新四军合作抗日。至于率部起义之事,陈中柱因感激李明扬的知遇之恩,一时难以决断,但他的态度实际是很积极的,他对赵敬之表示“率部来归,容再三思,今秋可定”(蒋世俊《陈毅同志指示赵敬之密赴泰州之经过》)。

  民国30年(19412月,李长江率部叛国投敌,陈中柱率部从塘头突围,转移至靠近新四军防区的兴化县卢家宅。同年64日,日伪军五路分进,“合剿”陈中柱的防区。陈中柱率部苦战三昼夜,伤亡惨重,最后被敌伪包围在一个极为狭小的地带里,他率残部在武家泽(一作武家宅)一直战斗到最后一刻,身中6弹,壮烈殉国。其牺牲后,敌人发现了他的尸体,把头割下带回泰州请功,无头尸体由当地百姓用门板钉了一口棺材下葬,并插有一块写着“陈中柱将军”的木牌。后来其夫人王志芳索回头颅,又重新安葬于泰州西门外西仓桥下一个唐姓地主的田里。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追赠陈中柱为陆军中将,灵位送烈士纪念堂供奉,其英烈事迹送国史馆立传。改革开放后,盐城市及建湖县等有关部门,对陈中柱烈士事迹,多次调查核实,具文报请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追认其为革命烈士。1987214日,江苏省人民政府以苏政复[19877号文批复同意追认陈中柱为革命烈士,同月国家民政部门向烈士家属颁发了革命烈士证书(《盐城人文景观》)。次年冬,烈士遗骸从泰州运回盐城,安葬在盐城市烈士陵园东南侧,墓碑题曰“抗日烈士陈中柱将军之墓”。在台湾台北市园山忠烈祠中也有陈中柱的牌位和事迹展览,其家乡草堰口堰东村亦建有将军墓。2009年建国60周年大庆时,陈中柱入选为江苏省建立新中国作出突出贡献的50位人物之一。

  其夫人王志芳携女入泰州日军司令部向日酋南浦襄吉(一作南部襄吉)索取将军头颅,也至为动人。改革开放后,王志芳多次回大陆操办陈中柱将军安葬及纪念等事宜,2010年还委托其女陈璞女士回乡扫墓,《建湖文史网》亦有专题报道。《建湖文史网》有其夫人王志芳女士口述、其女陈璞专篇回忆。

  按,关于陈中柱烈士牺牲地,记载不一。《建湖县志》本传云,其先移师于兴化卢家宅,后来被围并牺牲于武家泽一带。陈为刚(烈士二弟)《永久的怀念》记云,其驻地为塘镇,后来突围方向为卢家宅,最后在强渡蚌蜒河时牺牲。《盐城市志》本传只说日伪军合围其驻地,未予明言。王志芳(烈士遗孀,当时就在战场附近)《悼念先夫陈中柱将军》记云,将军率部退至兴化蚌蜒河一带的河汊地区,后来从老阁方向开来10多只日军汽艇,在武家泽一带围住了将军,将军率部想突破武家泽,把队伍带过蚌蜒河,拉往盐城方向。《盐城人物志》、陈为刚文均引用原三战区前线日报所载总指挥李明扬给蒋介石的电文,皆言在蚌蜒河前线牺牲,不过,前者记为“武家泽一带”,后者记为“武家宅一带”。余疑《建湖县志》所记“卢家宅”即由“武家泽”讹音而致,此当有熟悉兴化地理者为之考证。

   又按,陈中柱将军的政治立场一直有着不同的说法。陈中柱在其早期坚决拥护国民党的统治这是不奇怪的,所以有资料记其1930年时在蒋介石围剿苏区时参加青年剿赤奋勇队(薛鸿钧文)。1940628日,李长江指使其所辖鲁苏皖游击总司令部第1246纵队对郭村大举进攻,陈中柱确实是先锋(《陈毅同志在苏北盐阜区的活动记略》),被李长江视为骨干与王牌,称之为“青年大队”(《新四军故事集》、张震东《浴血奋进》)。我认为,这些是他当时的思想立场与职命所系。但是陈中柱的贫苦出身也决定他对社会不公的反感,对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政府渐萌不满。在这期间,有两个共产党人对他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一个是他的同窗同乡好友赵敬之。1940年初陈中柱在明知赵敬之是中共党员时,还毅然派自己的五弟到东台将他从特务机关保出来,这不能只从亲戚朋友关系来认识,实际上反映的是陈中柱的一种心态。至于为什么到了5月在郭村还参与进攻新四军,那既是奉命行事,亦为李长江“杀头令”所逼,其实这次战斗也正是他对新四军态度转变的关键。还有一个对他产生重大影响的共产党人那就是陈毅。郭村战斗中陈中柱全力进攻,结果损失了1个整营。在陈毅与李明扬的泰州谈判中,陈毅对抗日大局的透彻分析,对郭村事件的大度处置,这一切都教育了参与谈判的陈中柱。正因为有这样的基础,后来当李长江行将公开投敌之际,陈毅专派赵敬之去泰州劝说陈中柱。据《赵敬之日记》:“1941年春节前,陈毅将军密令我赴泰州说中柱勿随李长江投汪精卫,与我合作抗日,余趁泰州扰乱,惊险完成此任。”并作诗记存此事,诗云:“陈毅将军夜密召,言李日内投汪二。令我赴泰觅中柱,说项依刘家国保。特殊使命千斤担,生死度外闯‘陈桥’。差成复命再负重,创建红中第一校。”(见夏守甫文。)这一记载最好地说明陈中柱此时对新四军的态度,而后来的事实更说明他完全接受了陈毅将军对他的关怀和忠告。李长江公开投敌的前一天,即1941214日,陈中柱跟随李明扬先生离开泰州,率领部队到东台、兴化、泰县三角地带打游击,坚持抗战,最后直至壮烈成仁。石言、吴克斌《陈毅北渡》(战士出版社,19838月第1版)记云:“两李部队中比较反动的陈才福六纵队、陈中柱四纵队,在郭村已遭痛歼。”时任我三纵参谋长的张震东在其回忆录《浴血奋进》中记称:“顽第四军纵队司令陈中柱被我活捉,顽军全线溃逃,一直逃到塘头镇。”后我军主动释放所有俘虏。而《新四军故事集》中专门述及此事,当时传言陈中柱被俘,实际被俘的是其手下第5支队长陈东生,后来陈毅为求两李一起抗日,将陈东生等全部释归。看来张震东此回忆值得推敲。

  又按,台湾盐城同乡会《盐城文献》所记陈中柱事迹,颇可补大陆材料之失,然除立场之偏见外,于史实颇多讹谬,需加甄别。如薛鸿钧《陈烈士中柱将军事略》中述其早期工作经历颇为具体,而述其牺牲之经过则多所臆测之语,更诬以新四军阻其突围,还暴露其目标给日寇,实属信口开河,不可据信,可参阅前条按语。又如台湾盐城同乡会资料室所作《陈独真先生事略》中,记云:“先生之堂弟中柱,少孤,遵太夫人命善视之,培植至陆军官校毕业,勗以忠诚报国之道。至抗日战起,中柱任苏北纵队司令,殉国于黄桥之役,恤其孤寡,无微不至,于焉见先生之仁且义。”此中云陈中柱殉国于黄桥之役,则显为误记,无庸置辨。

  附一,第四纵队军歌歌词(《泰州文史资料第三辑》)

  

第四纵队军歌  

  前进,前进!我们是抗日的四纵队。昨天我们还是老百姓,今天我们拿着枪杆上前线。我们用战争消灭战争,用血肉争取生存。四纵队决保鲁苏皖边区土地,四纵队决把鬼子走出国境。我们是抗日的四纵队!

  

  附二,何志浩《断头将军歌》(何志浩,19052007年,国民党中将,黄埔4期生,抗战期间在国民党中央军委任职,1949年去台湾,1965年退役被聘为中国文化大学教授。《断头将军歌》载于《盐城文献第一册》。

 

断头将军歌

  陈烈士中柱,字退之,军校六期毕业,后抗战军兴,兼任苏鲁边区游击第四纵队司令。台儿庄、大洞山、青塚湖诸役,烈士率部将战数载,歼灭倭寇甚夥。三十年六月被围于泰州,弹尽援绝,奋战殉国。烈士夫人王志芳女士闻耗,深入敌区,向日酋坚索烈士头颅。寇敬其贞烈,卒许之。画家刘狮作《贞烈图》,描绘烈士夫人抱头颅步出敌营,敌军肃然状态,洵不朽之作,因作歌纪之。

 

  刘氏有图写中柱,血肉模糊不忍睹。英灵赫赫在吾侧,阴风惨惨天欲雨。

  血笔为写贞烈图,图出烈士硬头颅。俨然四壁闻血腥,一掷头颅救万夫。

  我闻将军骂贼酋,头虽落地骂不休。黄埔毕竟有健儿,黄花碧血辉千秋。

  千秋功业足惊人,此图血色应常新。将军有妻贞且烈,敌酋敬畏如天人。

  我敬烈士歌以哭,一见头颅惨心目,痛惜英雄头不白,出师未捷死何速。

  我敬英雄哭且歌,夫人壮烈尤足多。手抱头颅出虎口,英姿飒爽惊妖魔。   

  将军矢志励忠贞,宁愿断头不偷生。南八地下倘相逢,泰州恰比睢阳城。

  将军有图永不朽,凌烟阁上传必久。欲效将军杀败类,不使域中出群丑。

将军壮举起雄风,浩气磅礴摩苍穹。愿断敌头夺敌魄,精忠贯日为长虹。

象山何志浩   敬撰

 

 

录自《民族英雄传》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查看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

    验证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