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彝白传
吴彝白(1886~1946),字鸿琛,又号鸿碧,东冈吴家桥(今建湖县草堰口永丰村)人,出生书香门第,幼习举业,光绪12年(1886)即考中秀才。科举停罢后入淮安府中学堂,后入扬州同文书院,光绪22年(1896)毕业于南京两江师范学堂。
吴彝白立志于创办新学,清宣统元年(1909)与李竣斋在草堰口东李庄创建育仁小学(民国时改为上冈第一小学,后更名为李村小学。一说与校友杨湘即杨芷江共办育仁小学堂。此据《续修盐城县志·教育》)。他热忱拥护孙中山领导的民族革命,并于民国3年(1914)夏秋之季至日本,加入中华革命党,参加党人在广州组织的武装起义。国民党改组后,他赞成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政策,曾回到家乡一带宣讲新三民主义。民国初年,曾任江苏陆军第2军第23旅马玉仁团参谋长,后因与马政见不合,旋即离去,隐居乡里。
民国6年(1917)张謇所创办的大纲盐垦公司强占北七灶灶民土地,伤人害命,吴彝白挺身而出,与刘障东、沈云瑞等人,不畏权势,自费为灶民打官司,迫使张謇退出强占的灶地。民国10年(1921),当选为江苏省议会议员,对革除苛捐杂税及兴修水利等多所建言。
抗战初期,国民党江苏省政府(驻兴化)代理主席韩德勤,为装点门面,决定聘用在社会上很有声望的吴彝白。吴彝白不满其消极抗日的政策,拒收聘书,并对来员说:“请你转告韩主席,不抗日的政府我不进,不抗日的官再大我不做!”抗日民主政府建立后,吴彝白衷心拥护,特地修书一封,送呈陈毅。后应邀参加盐城县各界人士座谈会,对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与决心钦佩不已。在借枪借粮、保安锄奸、参军优属、减租减息及反“扫荡”斗争中,他与民主政府同心同德,带头表率。1942年10月,在陈毅举荐下,吴彝白被推为盐阜区首届临时参议会参议员,还被选为盐阜区行政委员会委员。在这次参议会前,吴彝白先期到达,向陈毅赠送5支步枪和100发子弹,并赠诗3首。
吴彝白对诗词颇有造诣,与唐碧澄、杨幼樵、李树滋等率先参加陈毅倡建的“湖海艺文社”,多次与陈毅将军唱和。他的《七律三首·上陈军长兼刘政委》在盐阜区传诵一时。其一曰:“不畏雨弹与枪林,独立莺迁并燕忙。怅触皖南偏豆煮,关心苏北已粮荒。十年生聚勋名远,万里长征姓字香。百尺楼头欣仰止,元戎豪气正当扬。”此诗谴责国民党发动皖南事变,歌颂共产党历经磨难,坚持抗日。其二曰:“从容布阵类长蚺,首尾相维兴正酣。搔地鹑鸡徒败北,负天鹏鸟且图南。元方雅望难称二,老子虚怀宝祗三。偏我西河频洒泪,蔗浆至本不回甘。”此诗赞扬新四军英勇抗日,为了民族利益宽容大度,同时也抨击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所作所为。其三曰:“纵横天下拟无伦,揽辔澄清志莫分。敷政大风歌汉室,求才立雪访程门。文章名士推人杰,韬略匡时重国魂。愧我未能筹北道,赖公子惠邂(一作避)西秦。”此诗赞扬民主政府团结大众,一心抗日,同时也表明自己拥护共产党的决心。
抗战胜利后不久,迁居上海,因不善谋生,至贫病而终。
按,《建湖县志·人物》“吴鸿璧”条,记其字 “彝伯”,该志《文化》所录诗则作“吴彝白”。台湾盐城同乡会《盐城文献(第一册)》沈琢之《记吴彝白先生》中,记其名为鸿壁,号彝白;又记其一举而秀才,并未言其为举人。另同书所载薛鸿钧之《吴石仙先生事略》中言及吴石仙(吴石仙,国民党盐城县政府县长,后组织还乡团侵扰乡里,民愤极大)之叔父吴彝白,记云:“其叔父吴彝白公,以清季举人,当选江苏省议员,仁风厚泽,丕著政声。”这里说吴彝白为举人,然未著明时间,故录此待考。
又按,《建湖县冈东乡志》记其为冈东八庄(今建湖县冈东八庄村)人,为国民党籍江苏省参议员。另将其名记为“吴义白”,或误。
又按,吴彝白善属文,尤工诗联。薛鸿钧《念乡贤吴公彝白》中曾记,沙沟赵雪为马玉仁所掳,后死于乱军,人皆默罪马玉仁。盐城各界追悼赵公之日,灵堂挽联甚多,以马玉仁之挽联最为人所瞩目,此联即出自吴彝白之手。联曰:“管仲如彼其专,一叶扁舟,堂阜脱囚资臂助;伯仁由我而死,五更横槊,石梁回首倍心酸。”上联用《春秋》中齐桓公释管仲,并任为国相之典。管仲曾助齐桓公另一兄弟争夺君位,并射中桓公带钩,但管仲被俘后,齐桓公接受鲍叔之劝,在堂阜这地方释放管仲,并委以国政,终成霸业。用此典欲表明赵雪被掳军中后,即被委以重任。下联用《晋书》中王导悼念周 (字伯仁)与宰相王导为好友,王导之堂兄,王敦谋反,周 遇害。王导得知后,痛心地说:“吾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幽冥之中,负此良友。”用此典欲表明赵雪遇害乃部属所为。此联以齐桓公自喻,虽兵败而不失官架;引赵雪为良友,虽认错而不失体面。时论以此联为佳绝。
录自《民族英雄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