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建湖文史网 > 人物春秋 > 历史人物 > 正文

马玉甫传

发布日期:2015/4/12 13:47:04  阅读:2669  【字体:
 

  马玉甫(19021972),十八团马庄(今建湖县庆丰镇)人。出身雇农。苦难的雇工生活,磨练了他敢于斗争的性格。

  1941年春,中共盐城县委派民运队来十八团开辟工作,马玉甫受到阶级教育的启迪,积极协助民运工作的开展,为县委宣传部长金韬所赏识,着意培养其为农民运动的骨干。在借粮度荒、减租减息和征集私人枪枝组建地方武装等工作中,马玉甫能团结当地贫雇农,冲破封建宗族观念的束缚,跟同族的富户展开说理斗争,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带动了邻近地区农运工作的开展。他亦因此在旧制盐城5区声名大振,并被吸收为中共党员。

  是年4月,5区成立了盐城县第一个农救会,马玉甫当选为会长。同月下旬,马玉甫应邀出席胡服(刘少奇)亲自主持的全县农民代表座谈会。他的即席发言备受刘少奇的赞赏,并要求各地学习5区的农运工作经验。是月21日,盐城县农救会召开成立大会,刘少奇向大会作了贺词。大会选举冯国柱为会长,马玉甫、顾延龄为副会长。

  同年7月中旬,苏北日伪进犯盐城。刘少奇率领华中局机关人员向盐城西北一带转移。途经马庄,刘少奇特地召来马玉甫,告诉他形势紧迫,一些重要文件不能带走,要其暂先保存,待后转移到指定地点。马玉甫随即与其他两个党员将文件装进空棺,运往较隐蔽的十顷荡里埋藏起来。当时,远处的炮声已隐约可闻,他亲撑小船,将刘少奇一行护送过十顷荡、夏家荡,继续向西北方向转移。同月下旬,日伪对5区进行梳篦式“扫荡”,情况异常危急。为确保文件安全,他与那两个党员,趁着黑夜,将埋藏的文件取出,装上小船,冲破敌人封锁线北沿河,运往指定地点。

  建阳立县后,马玉甫继续从事农运工作。当时,该区敌堡如林,斗争形势极其严峻。他在游击区坚持斗争,历经艰险,备尝辛劳。后因多病而体力不继,病休回家。建国后,刘少奇曾指示地方政府给予他一定的生活照顾。“文化大革命”初期,马玉甫因护送过刘少奇,一度遭到批判。1972年病逝。

  按,《群英谱》记马玉甫为庆丰镇刘庄村(今刘庄居委会)人,为马庄之邻村,与《建湖县志》等不一致。

  又按,关于盐城第5区农会的成立时间。据黄源《华中鲁艺战斗中的知友——蒋天佐》(载《靖江文史资料》第9辑),刘少奇、陈毅派新上任的华中鲁艺教导主任黄源带领师生到5区开展工作,限其1个月内帮助组织全区农会。此文又记云:“当时是炎热的夏天,大家擦着汗,在锣鼓欢天中建成了全区农民协会,而后,又愉快地和农民告别,撤离到建阳县的湖垛镇,继续教学工作。……当时,军部也已转至湖垛镇附近。”与《建湖县志》等所记相异。

又按,关于马玉甫因护送过刘少奇而在“文革”中受到批判,实在是一种时代的荒唐。我还记得当时的《新华日报》、《新盐阜报》上曾刊有托名为马玉甫的批判刘少奇的文章,其中有这么一句印象颇深:“要是我知道刘少奇是个大叛徒大内奸大工贼,当时我就一篙子戳死他了。”这自然是那些无耻文人假造的荒唐之语。

 

录自《民族英雄传》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查看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

    验证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