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建湖文史网 > 人物春秋 > 历史人物 > 正文

唐君照传

发布日期:2015/4/25 16:45:29  阅读:7718  【字体:
 

  唐君照(19101990),又名唐秉光,建湖县草堰口人,大学文化。(唐君照《江阴要塞起义的前前后后》记自己为上冈人,这与过去上冈辖区有着直接关系。其家乡后划属建湖县草堰口镇。)

  1926年春,由中共盐阜地下党员仇一民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因仇一民被反动军阀杀害而与党组织失去联系(据苏风《怀念战友唐君照同志》)。1931年秋,考入上海复旦大学,与同为建湖籍青年王翰(陈延庆)一起领导学生运动。1932年,担任中国社会科学家联盟(简称“社联”)上海复旦大学分盟支部书记。

  抗日战争爆发后,唐君照受中共江苏临时省委委员王翰派遣,回上冈地区组织失业失学的各界青年投身抗日救亡。唐君照回到家乡,在自己家中多次召集唐君鄂(唐君照的大哥)、唐小什(又作唐小石,唐君照的三弟)、陈宗泽(金陵大学学生,今冈东陈灶锅人,1940年与党组织失去联系,后任江苏省九三学社组织部长)、赵敬之(1947年牺牲)、韩锦文、陈仰梅(陈灶锅人,上海东南医学院学生)、陈久仁(陈灶锅人,复旦大学学生)、陈宗良(陈灶锅人,镇江医政学院学生)、周庚、韩镗、韩钟、皋学炳、鲍廷铨、孙嘉时(抗战前在日本早稻田大学学生,抗战后回国,抗战胜利后去台湾)等开会,决定组建“盐城县十四区上冈青年抗日救亡服务团”,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外围组织,并设立陈灶锅分团,由陈宗泽负责。

  1937年,唐君照至武汉在中共长江局青委工作。同年秋,经王翰介绍,唐君照恢复党的组织关系,并被派遣至徐州从事抗日救亡工作,任五战区抗日青年救国总团团长,实际为我党苏鲁豫皖边区特委青委党团书记。其间,唐君照在徐州周边几十个县建立了分团,不少地区在“青救”旗帜下,恢复了党的组织建设,建立革命武装,成为后来八路军南下发展的基本依靠力量。1938年,奉命打入国民党战干三团任地下党特支书记。“皖南事变”后,唐君照和胡叔度等同志经党的西南局批准,转道香港,转移回苏北,开展盐阜区抗日根据地的开辟工作,任盐城县西北行署主任。19419月,建阳县立县。唐君照任首任县长兼建阳县总队总队长,在此期间,他在县委领导下扎实推进政权建设,取缔旧的保甲制,实行乡村制;亲自抓好地方武装建设工作,切实组织全县军民反“扫荡”,并以县政府名义发布《为剿匪告全县同胞书》,组织剿匪安民;认真建立统一战线,通过组织开明士绅座谈会等形式,与陈曙东、杨幼樵、乔炳等开明士绅面对面做工作,团结全县民主人士帮助抗日政权开展工作,迅速开辟并有力地巩固了抗日民主根据地。

  1942年秋,调任盐城地委组织部长。是年10月(一说4月,误。据《射阳县志》,是年4月首先成立的是射阳县政府,首任县长陈克天;6月成立中共射阳工作委员会,工委书记李萍;10月成立射阳县委,首任县委书记唐君照,李萍任组织部长。《江苏革命史词典》记云6月成立射阳县工委,11月改建为县委),盐阜区党委派唐君照建立射阳县委,并任县委书记。射阳县是由几个县的边区合并的,大部分地区是敌占区,由于此区盛产棉花,所以也是敌人重要的战略区。唐君照和县长陈克天(建湖县人,后任江苏省副省长、江苏省政协副主席)一起,对射阳全县党的组织进行全面的整顿与整风,并建立起完整的网络体系。同时,在新四军主力部队的支持下,从建阳县(今建湖县)总队调去1个主力连(连长丁连吉,后任副营长在建湖草堰口作战牺牲),建立射阳县总队,下辖3个连和1个警卫排,一年后上升为射阳独立团,后编为新四军323团。在此期间,深入做好有民族自尊心的上层人士的工作,团结其投身抗日,很快将射阳县开辟为巩固的抗日民主根据地,成为新四军休整和坚持原地斗争主要基地之一。194411月,调华中党校学习,毕业后调任苏皖区五地委任组织部长。19452月,任苏北公学教务处长(《盐阜区教育史》)。

  解放战争时期,为了适应新的斗争形势,稳定群众情绪,加强对党的工作领导,19469月,中共华中五地委将所属12个县(市)划分为4个片,建立4个中心县委,其中叶挺(盐城)、建阳、盐东为一个中心县委,唐君照任书记。后任华中11地委组织部部长兼社会部部长、解放军华东野战军12纵队2支队政委、盐城城防警备司令部政委。1947年底,调任华中公学副校长兼党委副书记,次年12月,华中公学改建为华中大学,唐君照任党委副书记兼第一教育长(《盐阜区教育史》记其为副教务长,此据《建湖县志》)。其间,成功组织领导了江阴要塞国民党军队策反工作,保证渡江战役时守军起义,为人民解放军胜利突破长江天堑立下战功。大军渡江后,唐君照出任解放军江阴要塞政委、党委书记兼江阴地区军管会主任。

  新中国成立后,任南京市3区(今秦淮区)第一任中共区委书记,组织领导开展了对国民党旧政权的清理整顿,精心部署了对国民党特务组织以及黄赌毒等丑恶现象的打击与清扫斗争。1950年春,调任华东革命大学南京分校主任(即校长),在此期间,训练改选国民党首都旧政权遗留下来的数以万计的旧公务员,使之成为新中国各项专业工作的建设干部。在完成此项艰巨任务后,该校与市委党校合并,改为南京市干部学校,唐君照任党委书记兼常务副校长,因与当时兼任校长的南京市委书记柯庆施不合,在1952年“三反”运动中被当作南京市铺张浪费的典型进行错误批判与撤职处理(“文革”后彻底平反)。此后,历任南京市委“五反”运动办公室主任,国营金陵机器制造厂筹委会主任兼党委书记、江苏省重工机械厅常务副厅长、南京工学院副院长、党委副书记等职。

  “文革”中,唐君照受到残酷迫害,但他革命信念从未有任何动摇。在最困难的时候仍然坚持马列主义理论研究,做了大量的读书笔记。同时,他对林彪、四人帮的迫害予以坚决的抗争,决不屈服。

  改革开放后,唐君照任东南大学顾问。1990110日病逝,享年80岁。

  按,唐君照是其家族中较早投身抗日、参加革命的先进分子,在他的直接动员与影响下,唐氏家族中许多人参加革命,而且态度坚决,立下赫赫功勋。其中唐君照5个亲兄弟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人称“唐门五杰”。抗战胜利初,人们知道的是5兄弟分为两大阵营,一派在共产党的唐君鄂、唐小什(唐小石)、唐君照,一派是国民党的唐秉琳、唐秉煜。直至渡江战役胜利,人们才知道秉琳、秉煜也早就是共产党。这其中唐君照影响最为重要,他继陈克天之后任盐城西北乡行署主任,建湖立县后的首任县长,在家族中有着绝对的影响力。

赵如先、周德芳传

  赵如先(1893.21962.11),庆丰赵庄(今建湖县庆丰镇北凌村)人,周德芳(1901.71993.5),赵如先之妻。

  1941723日,鲁迅艺术学院华中分院戏剧、音乐系的师生在北秦庄住宿。次日凌晨突遭日伪袭击,鲁艺师生遭受重大伤亡,丘东平、许晴等35人阵亡,60多人被捕。鲁艺学员王群的双腿及肩部三处中弹。受伤后,她被北秦庄党组织用船送到吉庄一看场小屋藏了起来。赵如先夫妇得知后,主动承担起护理王群的任务。当时环境险恶,向南不过几里路就是东乔庄日军据点。赵如先夫妇只要发现有陌生人出现在村口,就用小船把王群送到夏家荡隐蔽,有好几次差点被日寇、伪军碰上。在此期间,赵如先请北凌庄的张先生为王群治伤。由于药品缺乏,伤口化脓生蛆,周德芳象照顾自己女儿一样,精心清洗。后来周德芳又去娘家建阳请来名医李宪章为王群治伤,4个月后,王群的伤基本痊愈。赵如先夫妇按照区领导的通知,用一只小船把她送回盐城便仓家中。数十年后,盐城籍作家朱剑把这件事编成电视剧《喊魂》,赵如先就是电视剧中赵六子的原型,周德芳就是赵大嫂的原型,王群是白薇的原型。

按,《华中鲁艺殉难烈士纪念册》记赵大嫂之名为夏中英,依事当与周德芳为同一人。参见《群英荟萃》庆丰镇部分。

 

录自《民族英雄传》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查看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

    验证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