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林传
王大林(1921.3~2002),湖垛镇南前李府(今建湖县近湖镇严桥村唐桥境内)人,家境较为富裕。
30年代中期,在后李府小学、湖垛小学读书,后到钟家庄时化中学、楼夏庄群英中学读书。在时化中学因积极开展抗日宣传,校方严重不满,后得进步教师唐采庭(民主建政后任建阳县首届参议会议长、海南中学校长等职)保护,始免遭开除(唐椿《回忆大林同志二三事》。1938年秋,王大林在群英中学读书,便和同学朱昭英(朱耀南)等一起接受树海抗日救亡思想的宣传发动,并按照树海的指示在学校开展抗日宣传活动。1939年5月上旬,王大林、季龙(化名季景云,后任国家轻工业部副部长、党组书记)、苏林森(1945年被伪军杀害)、苏甲森、朱昭英、王立章、孙清、王力均等人一起,到宝应湖西(今金湖县)塔儿集三路二团陈文部队的教导大队受训。陈文部队当时在苏北也是一支真正抗日的武装,并且这支部队在政治上倾向中国共产党,按照新四军的原则制度整建,其教导大队则是按照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的宗旨与模式来训练干部的。是年8月,陈文部队遭到国民党顽固派韩德勤偷袭围攻,陈文惨遭杀害,部队被打散,王大林遂返回家乡继续开展抗日救亡活动,此时,淮海特委派刘大谟来开辟工作,并成立盐城县工作委员会。10月,经时任盐城工委宣传部长的树海介绍,王大林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0年5月,苏皖第三地委决定各县工委改为县委,并调涟东工委书记方秉文到盐城县任县委书记,刘大谟改任组织部长,王大林任宣传部长,县委地下机关设在王大林家中。其时,盐城县委活动分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东南沿海地区,王大林主要在西北地区即今建湖县一带活动。他在工委的领导下,积极宣传发动群众,发展党员,同时进行统战工作,并与李寄农一起把国民党12区区队争取过来,改编为我党武装。是年10月为迎接南下八路军,王大林和杨汉章、刘大谟、王学鸿、赵敬之等秘密潜入上冈镇,作好迎接准备,八路军湖西大队一进驻上冈,他们即接管上冈区公所,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广泛开展抗日救亡工作。八路军、新四军盐城会师后,盐城县委从王大林家中迁入盐城,转入公开活动,并在部队的帮助下在盐城办了民运班。11月底,盐阜地委组织部长冯国柱来盐城建立新的盐城县委,王大林任县委委员。不久王大林调盐阜地委党校学习,学习结束后先后在盐城第7区、第9区(今建湖县沿河镇一带)开展民运工作。
1941年2月王大林调盐城县第12区,任民运队队长兼盐城西北行署工委宣传委员,后调华东局党校学习。是年7月,日寇发动对苏北抗日民主根据地第一次大“扫荡”,王大林受命参加先遣队,为新四军军部转移物色地点,寻找住处。同年12月,任建阳县1区区委书记。当时高作一带土匪非常猖獗,疯狂抢劫,捕杀民运干部,严重威胁根据地的发展和安全。王大林不顾形势险恶,倡言为了民主建政“三不要”,即一不要命,二不要钱,三不要家,带领区队奋勇战斗,最终迫使土匪退守西荡。1943年春,日伪军发动第二次大“扫荡”,侵占了高作镇,企图切断盐阜根据地南北联系,王大林率领地方武装和民兵,日夜袭扰敌人,16天内打了20多仗,终于迫使敌人撤离高作。
1945年1月,任中共建阳县委宣传部部长。1946年肃反运动中,他和县公安局长到各区逐一过堂核查,保证做到不乱抓、不错杀。1947年10月,任县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部长,组织动员各区干部坚持原地斗争,勇敢冲杀在第一线,有力地打击了国民党军和还乡团。次年9月起,任中共建阳县委书记。其间,为加强人民武装、人民政权的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1948年冬和1949年春,连续两次参军运动,他广泛深入发动,鼓励干部层层带头,两次全县共动员近4000人参军。
1949年12月起,先后任盐城地委委员、工委书记、农委书记、苏北区党委农委宣传处处长、苏北合作总社主任兼党组书记、江苏省民政厅副厅长、盐城地委整党工作团团长。1954年1月,调任本溪钢铁公司南芬矿山总厂副厂长、党委委员。1955年4月,调任上海钢铁公司副经理,此后历任南通地委副书记,南京大学副校长兼常委、副书记,扬州地委副书记、书记处书记等职。
从建国初起,王大林在政治上一直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上世纪50年代初,因“建国后第一起大案张达事件”而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江苏省刚组建不久,即因内弟范杰的原因调离省级机关;后又因“苏云反革命集团”案件受到侦查。“文革”中,受到严酷冲击。但王大林对党对共产主义信仰忠贞不渝,同时又乐观面对一切挫折,全身心做好工作。
1975年10月,王大林获得重新工作的机会,出任江苏省石油勘探指挥部副指挥,后升任江苏省石油勘探指挥部指挥、党组书记,地质矿产部华东石油局顾问。在江苏石油地质战线工作期间,他勤勤恳恳、兢兢业业,顾全大局、工作严谨,深入基层、严格管理,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江苏石油勘探事业和石油队伍的建设上,为真武油田(后改称江苏油田)的勘探开发做出了重要贡献,被记“地质找矿二等功”,曾任政协江苏省第五届常委。1990年离职休养。2002年9月在扬州病逝,享年82岁。
按,关于王大林去三路二团的7人。王大林《一段革命史实》、《不朽功勋长留青史 英雄典范永存人间》中两次回忆均为王大林、季龙、苏林森、苏甲森、朱昭英、王立章、孙清,在《关于建湖县在民主建政前后党组织活动和政权建设情况的回忆》中记云:“因人太多行走不便,第一批我只带了6个人去,其中有季龙、苏林生(苏林森)、孙清、王立章等。季龙《抗日烽火战友情》里回忆的7人则略有不同,为王大林、苏林森、王立均(王力均)、王立章、朱耀南、孙清和季龙(化名季景云),少了苏甲森,多了王力均,朱耀南即朱昭英。王力均《悼念王大林同志》中的回忆是:“1939年春,他(王大林)动员十多名知识青年,其中有季龙、苏林森、孙清、王力章、朱耀南和我本人,先后分两批投奔高邮湖西塔儿集三路二团。”但这里是说分两批,未明言第一批是哪些人。王力均《塔儿集之行》中则未言两批,记云:“经树海同志介绍后,一九三九年五月初,季龙、王大林、苏林森、王力章、孙清、朱耀南、王力均七人,化装成到荡西考学校的学生,从楼夏庄坐船至沙沟,路经界首到高邮,在高邮过湖西。”郑正《缅怀王大林同志》记云:“1939年初,大林动员了时化、群英中学学生季龙、孙清、朱昭英、苏林森、苏甲森、王立章、王立均同行。”连王大林则为8人。
又按,王大林1940年底前后的工作。季龙《抗日烽火战友情》回忆:“盐阜办事处于1940年底办了两期民运总队训练班。训练班结束后,派王大林去湖垛所在的十二区任民运队长兼区委书记。湖垛是西北乡的中心,西部隔荡与顽韩控制区相望,搞好这一地区的民运工作,意义十分重大。以后王大林又任九区区长、区委书记、县委副书记、书记、地委民运部长等职。”刘大谟《回忆王大林在盐城的地下斗争》记云:“直到1940年12月以冯国柱为首的新的县委成立后,我分到十四区任区委书记,方秉文、王大林分到十二区任区委书记和民运队长为止。”钱万新《在盐城县工作期间几件事的回忆》记云:“大约在1940年11月下旬,盐城解放后,县里派来了民运队进驻我的家乡——盐城县第七区自强乡。民运队共计六个人:王大林、何玲(女)、王旭、蔡兴六、汤奎士、刘红(女),由王大林同志负责。……我是1941年2月18日由王大林同志介绍入党的。”据此至少此时王大林尚在盐城县第7区工作。
又按,关于张达事件。据邵景元《张达事件始末》(《淮安市志·附录》)、野泉《〈槐树庄〉主人翁原型张达的悲哀》,张达,淮安县(当时属盐城地区)范集张武村人。其家庭1946年土改时定为富农,土改复查时当地传言张达投敌,遂将其家定为“反属”,扫地出门。1950年冬,时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905部队某营教导员的张达返乡,请求县区政府帮助解决土地、宅基等问题,淮安县委书记张美璠、县长张玉琢与蹲点该县的盐城地委委员、地委农委书记王大林商量,认为张达为现役军人,现在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其所提要求尚属合理,遂同意帮其调地建房。后因有1户农民悔约,并通过其在苏北行署检察院任秘书的亲戚(后来此人也是事件调查座谈会的记录者、报告撰写者)上告,引起中央高度重视,认为有反攻倒算之嫌,不久张达锒铛入狱。1951年,苏北人民法院认定其非法向农民倒田报复、破坏土地改革,处以有期徒刑5年。刑满释放后,定为坏分子,在徐州铜山县教育系统接受改造。1951年3月,县委书记张美璠本已被任命为中共建阳(建湖)县委书记,因此事被撤职,县长张玉琢行政记大过、党内警告,盐城农委书记王大林党内警告。直至35年后的1985年,此案件经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宣布彻底平反。《王大林纪念文集》记为“张答”,并记其为解放军空军军官。范杰,方平(王大林之妻)之兄。解放前夕被国民党军队从学校征招入伍,任中尉军需官,未打过仗,也没有血债。南京解放前夕逃亡香港,因找不到工作而返回大陆。1953年“镇反”运动中,被怀疑是国民党特务,虽未查实有现行行为,仍被枪毙。以现在观点看,属镇反扩大化之列。苏云案件,为上世纪60年代初三年困难时期南京市一个大案,因苏云1948年10月在1949年3月曾任建阳县政府货管局局长,其时王大林为县委书记,遂被诬以搞小集团而受牵连,“文革”结束后彻底平反。
录自《民族英雄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