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建湖文史网 > 人物春秋 > 丘东平研究 > 正文

丘东平传

发布日期:2015/5/16 11:19:31  阅读:21709  【字体:
 

  丘东平(1910.5.161941),幼名潭月,学名席珍,小名山子,东平乃其笔名。广东省海丰县梅陇镇马福兰村人。中国“左联”早期的军事文学家、报告文学家和小说家。

  丘东平童年先入马福兰村私塾,后到梅陇镇瓣香小学读书,不久转至莲花山麓一所学校就读,并在该校参加红色外围组织“儿童童子军”。民国13年(1924)入海丰县陆安师范读书。次年,参加广东革命政府东征,并入海丰特支干训班学习。是年4月,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编辑《海丰青年》。民国16年(19279月,参加海陆丰第一次武装起义,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共东江特委书记彭湃的秘书。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后,被迫去香港,作过船工,当过报社校对。

  “九一八”事变后,他参加了19路军,从事抗日救亡宣传。“一二八”抗战时,在该军某部负责政治鼓动工作,组织战区民众参加战地服务,并参加翁照垣旅固守吴淞口炮台的战斗。后来为翁整理了《淞沪抗战记》一书,自己也著有《一二八抗日战争回忆》。19路军奉调福建打反共内战时,他离开部队,去香港与友人合办《亚细亚》月刊,宣传抗日救国主张。他的处女作《梅岭之春》发表在该刊第一期上。该刊共出3期,就被迫停刊。不久,回上海参加“左联”,继续从事文学创作。1932,发表以海陆丰斗争为题材的短篇小说《通讯员》,1934年,被鲁迅和茅盾收入中国作家短篇小说集《草鞋脚》。

  民国22年“福建事变”时,他是受19路军委托与中共中央联系的人员之一。民国24年(1935),为了研究日本和苏联的新情况,他和朋友赴日本考察,并参与东京的中国“左联”活动,与陈辛仁(左翼作家,广东普宁人,曾在新四军2师从事宣传政治工作)同为“左联”干事。他曾去千叶县郭沫若流亡时的住地,详述自己创作历程与艺术追求,他说:“我的作品中应包含着尼采的强者,马克思的辩证,托尔斯泰和《圣经》的宗教,高尔基正确沉着的描写,鲍特莱尔的暧昧,而最重要的是巴比塞的又正确又英勇的格调。”郭沫若在《东平的眉目》一文,说从东平作品中“发现了一个新的世代的光影,我觉得中国的作家中似乎还不曾有过这样的人”。

  民国25年(1935),当丘东平得知红军长征在陕北会师后,便和陈辛仁回到上海,准备去苏区。由于地下交通中断,转道香港,遇到中共中央派在那里的代表宣侠父,宣要他留在香港、九龙帮助开展民族统一战线工作。因为其时陈铭枢、蔡廷锴、蒋光鼐和李济深等在宣的推动下,已组织了“中华民族革命同盟”,仍以“反蒋、联共、抗日”为宗旨,并办有报纸、杂志,丘东平协助筹办“半岛书店”,出售国内外进步书刊。“两广事变”和平解决以后,丘东平又回到上海,在鲁迅等63人发起的《中国文艺工作者宣言》上署名,积极参加文学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活动。

  抗战爆发后,随董必武去汉口参加新四军,先在战地服务团工作随粟裕率领的先遣队挺进江南敌后。民国27年(19386月,任新四军第一支队政治部敌军工作科科长兼陈毅的对外秘书,经常为陈毅起草文件、记录报告。韦冈首战告捷,丘东平撰写了《截击》一文。这篇特写展现了江南处女战的经过,连同他写的《宣扬“皇道”者的行列》、《把三八式枪夺过来》等报告文学,由军部编印成《向敌人腹背进军》的小册子。

  民国29年(1941)秋,随陈毅来盐城。新四军、八路军会师盐城后,担任华中鲁迅艺术学院教导主任(同年5月由黄源接任,7月在湖垛举行了欢送仪式)和苏北文艺界协会第一届理事,并以教导主任身份,代表院长刘少奇主持全院工作。5月中旬,他为了更好地投入创作,使长篇小说《茅山下》尽快问世,主动要求辞去教导主任职务。19417月,日伪对苏北发动第一次大“扫荡”,他和许晴、孟波等率领该院第二大队及新安旅行团200多人,从湖垛东北陶家舍向西南楼王庄(今属盐都区)转移。24日凌晨四点多钟,途经县境北秦庄(今庆丰镇境内),与“扫荡”之敌遭遇。丘东平只身担任后卫,掩护师生撤退。经过英勇阻击,他率领一部分同学已经突围,在等待另一部分同学时,被敌人机枪打中腰部。面对敌人围追,他举枪自尽,壮烈殉国。同时殉难的还有许晴、袁万华、张平、张杰、王海纹、徐辉、张炳炎、朱丹、魏征、叶玲(姚莲娟)、李锐等30多人。另有60多人被俘。前来救助的当地群众有8人被杀害,4人受伤。

  在清理烈士遗体时,民运组长沈尹发现丘东平时,折成环形的黄油布雨衣还斜背在身上,挎包里放着尚未完稿的长篇小说《在茅山下》的手稿。《在茅山下》中有这样的诗句:“莫回顾你脚边的黑影,请抬头望你前面的朝霞;谁爱自由,谁就要付予血的代价。”丘东平正是以自己的牺牲,为民族自由解放付出了代价。

  陈毅将军惊闻噩耗后,不胜悲痛,他在《本军抗战殉国将校题名录书端》一文中,对丘东平等烈士倾注深情。他说:“又如丘东平、许晴同志,……擅长文艺,年事青青,前途讵可限量,而一朝殉国殒身,人才之损失,何能弥补,言念及此,伤痛曷极!”1941106日,《解放日报》、《新华日报》均发表丘东平不幸在苏北殉国的消息。同年1216日,延安文艺界70余人集会悼念丘东平,胡风等作家亦撰文志哀,叹云:“他忠于生活,忠于艺术,忠于革命,他的死为抗战以来文艺文学上最大的损失。”

  遗著印成专册的有《沉郁的梅冷城》(《盐城人物志》“冷”作“岭”,此据《建湖县志》及花城出版社19833月版)、《将军的故事》、《第七连》、《火灾》、《给予者》等小说集及《在茅山下》(长篇小说,未完)等。1953年,新文艺出版社编辑出版《丘东平选集》。

  按,《盐城史话》记为邱东平,误。《建湖县革命烈士英名录》记为邱东平,并记其牺牲于19426月,皆误。

  又按,诸多资料记丘东平参加海陆丰第一次武装起义时间为民国15年(1926),误,海陆丰第一次武装起义时间为19279月,《江苏革命史词典》所记1927年为正。

录自《民族英雄传》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查看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

    验证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