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明绅士陈曙东
陈曙东,名万芳,又名宗焕。清光绪十一年(公元一八八五年)腊月二十九日出生于本县钟庄乡武港村陈家墩。一九七六年十一月十五日于青海省西宁市三子延山处病故,终年九十二岁。
陈曙东祖居上冈东北大南庄,祖父由亲戚关系来梁垛(现钟庄乡)置田地而迁入。父名陈廷珍,字良甫,亦为务农出身,原有地四十五亩,实量三十八亩,后连续置达四百余亩。陈曙东手又于东海洋马港置二百多亩荒碱地,开垦种棉花。其时自种四十五亩,余为佃种。
陈廷珍生一男四女,陈曙东是独子,幼年入读私塾,中学毕业于淮安府中学堂,后在上海同德医科专门学校就读,该校系德国人创办,故用德文教学,是同济大学的姊妹校,因战乱和本人身体不好,遂于中途休学归里。
陈曙东生有三子一女,长子延庆(参加革命后改名王翰),上海复旦大学毕业,中共党员,曾任新四军五师政治部副主任、中央监察部副部长、司法部顾问等职,一九八一年于北京病故。二子延熙,金陵大学毕业,北京农业大学教授。三子延山,上海商学院毕业,青海省商业厅物价处处长,现已离休。女儿岫青,早年在我党青训班毕业,中共党员,在中国人民建设银行任处长,已离休。
陈曙东是一位温文尔雅的知识分子,无党派而又有远见的民主人士,党和政府以及地方群众,对他很敬重,尊称为曙老,真是蜚声乡里,有口皆碑。解放前,担任过县十二区区团董和第六学区征收主任(征收土地买卖的契税和水凫捐,上缴作地方教育经费),以及县教育行政委员会委员,参与全县教育工作的讨论。民主建政后至一九五五年,担任过盐城县参议会常务委员、盐阜区行政委员会委员、盐阜区参议会参议员、建阳县(即今建湖县)政府委员、县参议会副参议长、县优抗会主任、县参动委员会副主任及二区(后名秉文区,现为钟庄乡)区政协进会主任、区参议员、苏北首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表、江苏省政协第一届委员会委员等。出席过江苏省一、二、三、四次政协全体委员会议以及视察活动。
曙老一生,性情爽直,待人宽厚,不畏强暴,乐于助人,自俸俭朴,扶困济贫,集资办学,为民谋利,尤其在旧社会,白色恐怖的岁月里,让儿女远离家乡,投身革命,更是难能可贵。他大儿子延庆即王翰、二儿子延熙因参加革命活动,屡被学校开除,他从不抱怨半句。一九三二年,王翰在上海被捕,并被交通大学开除,当时出庭辩护主要律师是赫赫有名的吴觊声,是曙老找他的四舅弟臧海珊请的。吴在王翰释放后对臧海珊说:据案情王翰是共党无疑。臧海珊告诉曙老,曙老付之一笑。“一二•九”运动时,延熙被山东大学开除,曙老给他信中说:“不要紧,不要着急,回家休息休息再说。”一九三七年左右,曙老又支持二子延熙、小女岫青到内地从事革活动。
解放后,曙老坚持民主、积极拥护民主政权,支持抗战、支持建设,政府号召,带头执行,思想进步,令人敬仰。今钟庄乡五六十岁以上老人和县部分老干部,提到曙老,都知他是开明士绅。
热心教育 教化乡里
曙老休学归里后,见其社会贫困,群众大都贫穷愚昧,究其原因,文化落后,亦是其一。于是他立誓要为地方发展文化。当时,他见乡邻除少数富户子弟入读私塾,大部分青少年欲求学无门。遂于民国八年(一九一九年)八月,在陈家老墩,独资筹办了一所私立小学,为三年制。初办一个班,有学生三十名,第二年、第三年各增招一个班,共有学生六十余名(其中有部分住宿生),教员六名,先后砌造校舍十四间。这时,仍有不少群众,要求送子弟入学。但因校小人多,无法容纳。为满足乡亲们的渴望和要求,又在住宅河西新置的一个高墩子上,扩建一座拥有三间的两层楼房和二十九间砖瓦、茅草结构的四合大院,大门朝东。于民国十一年(一九二二年)八月,将原小学迁此合并,创办了梁垛乡(今钟庄乡)第一所完全高等小学(实行四、二制)。校名为“盐城县私立梁垛乡高等小学校”,后又改名为“盐城县私立陈村高级小学校”。扩招寄宿生,供应伙食,置办了必要的校教具。教师待遇一般高于他处,初小教员年俸二百四十吊钱左右,高年级教师更高一些。民国十五年,初小教员陈炳颐先生年俸为八十元,供饭。其薪俸来源:一是学费收入;二是县教育局津贴;三是曙老的私产补助。学费标准:高小每人三元,初小一至二元。并规定对穷苦人家和佃户的子弟免费入学。离校较远的走读生,遇风雨雪天,不能回家,留宿供食,不取分文。因此,连几十里以至百里外的上冈、草堰口、高作、公兴庄、阜宁、淮安等地也有青少年远道来校读书。最多的民国十九年(一九三○年),在校学生二百几十名,住宿生达百名。
为启蒙诸生,教化乡里,除聘请高师,曙老还担任校长,亲自执鞭。以后因社会事务繁多,只担任校董,另聘校长主持教学事宜。但仍经常听课,翻阅作业簿本,参加校务和教学研究会议,不断研究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他还关心学生生活,注意学生健康,时常夜晚至学生宿舍查房,见到有的学生开夜车加班复习功课,就督促及时熄灯睡觉,见到有的学生光着身子睡觉,就替他盖好被子。因而学生大都能努力学习,成绩较好。民国十七年(一九二八年)的应届毕业生二十二名,投考盐城县中,正取二十一名,备取生一名,最后全部入学。深受学生和家长们的爱戴。
一九二七年至一九三二年,苏北里下河一带,接连发生水、旱、虫灾和匪患,人民生活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农村经济处于破产之绝境。一九二九年,这所学校和曙老的住宅,受到土匪朱汉卿部的侵扰,大部分房屋被纵火焚毁。曙老当时经济已濒于破产;在这重重的困难处境中,曙老为了地方教育事业,仍千方百计,重修校园,使学校继续存在。日夜操劳修缮校园的繁忙事务,使这位老人的一个幼小女孩,因病得不到及时的医治和照料而夭亡。现在的乡邻老人每忆此事,都赞叹地说:“陈大爹爹为办学校,不论在经济上、精神上,都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民国二十年(一九三一年)发大水,陈曙老目睹村舍被淹,群众有稻弄不出米来,学生无法入学。他又想方设法购办了一台碾米机,利用两间空教室为群众碾米,解决困难。水退后,又在住宅旁搭起了三间茅草房,开办了一爿碾米厂,既便利了群众,节约了劳力,又为办学积累资金,开辟财源,受到了大家的欢迎。
由于陈曙东热心办学,所以,在他四十生辰之日,盐城县教育部门特赠给他一块黑漆金字横匾,上书:“热心教育”四个大字,由地方各界代表敲锣打鼓结队赠送,以表庆贺。这块金字匾额后被土匪纵火时焚毁。一九四○年,民主建政后,曙老即将学校移交给民主政府接管,一九四二年六月二十九日,苏北歌协湖垛支会,于陈村小学成立,选举了唐彩庭、李廋云、赵湘臣、陈润芳等十五人为委员。陈村小学的歌咏队演唱了革命歌曲,深受与会者的赞赏。一九四二年九月,建阳县政府将该校树为全县重点小学,名为“建阳县陈村实验小学”。在战争年代,这所学校不仅为推行民主教育发挥了很大作用,同时为地方培养了许多人才,除了有留学生、教授、工程师、学者多人外,革命老干部更是遍及县、乡和一些省、市、自治区。真可谓:桃李满天下,芬芳香万里。一九四八年底,钱俊瑞部长在良乡曾称赞:陈村小学是我们解放区模范学校之一。
爱憎分明 嫉恶如仇
曙老青年时,也是一位刚正不阿、不畏强暴的知识分子。旧盐城县第六区界沟乡马家楼子(今建湖县高作乡陆沟村马家墩)有个卖私盐出身的马玉仁,后因带兵,曾被旧政府收编,当过师长、军长等职,因兵源混杂,其部下有的昼是官兵,夜为土匪,为拥护冯(冯玉祥)、阎(阎锡山)反蒋(蒋介石),他的部属曾在苏北里下河一带闹过“马党”。马玉仁一度有枪,有钱,有势,不可一世。曾在上冈东边一些地方,跑马圈地,贱买强占民田,陈曙东的老家大南庄,民田亦遭其侵犯。他见不平,仗义执言,出面与马玉仁打官司。好多人劝他不要和马去碰,莫吃眼前亏,可是他毫不畏惧,据理力争,终于使马玉仁退还原地,赔偿损失,还在那里修建了—条流水渠道。传奇色彩事件,在当时盐城县境内引起了轰动,传为美谈。他的胆识、智谋、品德,博得了社会上的一致赞扬。此后,声誉日隆,影响渐著。
二十年代,孙达伍和另外六位青年大学生联名将湖垛(今建湖镇)街上的恶霸小江山(江幼眉)控告入狱,盐城八家地方报纸发表社论叫好,要求严办,可是以国民党盐县党部主要成员吴森为首,却公开出面呼吁,为小江山辩护。在辩护书上请陈曙东具名,被曙老严正拒绝了。并说:小江山绑票勒索,豢养士兵,私造军火,荼毒地方,陷害人民,学生挞伐他们是正义的。并明白表示赞同孙达伍等人的主张。这充分表明曙老在旧社会就爱憎分明,嫉恶如仇。
曙老家乡武港口,有个小地主陈延洋,拥有良田八十亩,风车一部,其人虽有家资,但不务正业,经常聚伙做土匪,扒抢嫖赌,肆无忌惮,乡邻深受其害,怒不敢言。陈延洋还参与另一土匪头子孙三等杀害我革命干部方秉文等同志。他是曙老的堂侄,虽经多次规劝,但屡教不改,曙老便于一九四二年具文报告建阳县政府,予以处决,为地方除了一害,群众拍手称快。
佃主开明 关系融洽
陈曙东一生自俸俭朴,布衣淡饭,住着三间平瓦房,两间厨屋,为人办事,从不计酬,见难就帮,乐于助人,每到寒冬腊月、逢年过节、青黄不接(春天)之时,常到佃户和附近群众家去走走,见到困难,慷慨解囊,缺钱借钱,缺粮借粮,从不计息,有的根本不要偿还。有一年腊月,贫农朱巨国,到东坎(今滨海县东坎镇)卖青菜,在菜行门前土桥上,被散放驴子撞下桥,跌断腿筋骨,无钱医治,一家八口生活更难,曙老知道后,派人送一大担粮食和五块钱(法币)给以安家。又亲自到盐城新兴场治伤专科那里,买来特制膏药,送给朱巨国治伤。事后,朱巨国经常对人说:“陈大爹爹救了我,还救了我全家的命!这种恩情我永远也忘不了。”
旧社会,这里农村流传着“黄豆开花,种田的没家”的民谣,即每到黄豆开花之时,地主就“洗泥”了(即回佃)。可是,曙老每到此时,隔两年反来个倒“洗泥”。办酒请佃户吃饭,要大家安心耕种。不仅如此,而且从来没搞过什么“上庄”(即佃户上田向地主交押板金)、“拖打”(即为地主白种几亩田)等封建陈旧陋习。并言明对好田:主、佃对垩对分;丑田:主垩对分。对佃户,有什么困难,亦主动帮助解决。民国二十年大水,住宅河西有两块低田,佃户吴维廉见排涝开支太大,恐得不偿失,意欲放弃。曙老便鼓励他说:“你尽量踏车排涝保苗,多收一点好一点。排涝费用归我出,收稻归你的”。结果吴家多收好几石稻。曙老出的排涝钱,一粒子稻都未要。吴家感激地说:“这都亏陈大爹爹的恩德啦!”因此,主佃关系,十分融洽,佃户都安心种田。佃户孙朗元、吴维廉、吕以贵、陆怀成等,一直种到土改,仍在原地未动。
赞成民主 支持抗日
陈曙东的为人,绝非一般世人所云的“慈善”,而是有其信仰,有其依托的。抗战初,获悉长子延庆(王翰)在五师住院治病,他通过三师汇去两千元,以减轻组织上的经济负担,并嘱其病愈后,坚持抗战到底!王翰收款后,又复信托其父“帮助我军”。
民主建政初,旧势力还有残余,恶霸仍当道,地方土匪横行。我三师七旅二十一团敌工部派仇泊池(已故)、刘彦德等同志到二区工作。新来开辟的同志,工作有一定的难度。曙老把他们和县委领导同志安排住他家里,生活上热情照顾,工作上给以方便。有一次,鬼子、伪军下乡奔袭扫荡,他亲自送信给模范班(民兵)转移,从而保护了群众,避免了损失。
一九四一年,敌人大扫荡前,我军江淮印刷厂住北左庄,由王阑西、唐彩庭二同志与曙老共同商量,将全部机器和器材、白报纸等装运到他家,妥善埋伏在他家附近很隐蔽的瓦瓷沟里,扫荡结束后,又安全无损地交还江淮印刷厂。同年八月二十二日(即农历七月初二),驻上冈、草埝口、石桥头等地的日伪军,联合向塘河东的三区(后为冈西区,现为冈西乡)进行大扫荡。适逢我西北行署机关及领导人唐君照和唐彩庭等同志也在三区,正向西北高作方向转移,转到天蒙蒙亮才到三区西边的王家荡,必须经过塘河西的二区(即曙老家乡所在地)。那时,二区土匪横行,恐受阻扰,便由与陈曙东熟悉的唐彩庭同志写了一封密信,请一个割草的农民送给曙老。因为他的大儿子在共产党里做事,内弟臧卓(上冈冈北人)又是伪军苏北行营主任,所以,西北行署机关在曙老的掩护下,就顺利地通过三区,转移到高作一带了。
抗战期间,县政府机关,经常移住二区东郑庄、钟家庄一带,三区的通信员徐常保同志经常来往送信,因而与陈曙东比较熟悉。一次送信,刚走到东塘河西,被坏人发现跟踪,他见离陈曙东家较近,便大踏步跑进陈曙东的家,并说:“大爹爹!后面有人追我。”曙老连忙跨出门槛,对追来的人说:“他是东海(指上冈以东)的亲戚,你追他做什么?”那坏人见是曙老,也熟知他的社会威望,只好怏怏然走开。
一九四一年至一九四三年,他以县副参议长的身份,联合二区副参议长陶益吾、唐秉坤等,为支持抗日、维持治安、壮大地方武装力量,动员各界人士献枪献子弹,他本人先后献出长枪三支、短枪两支及子弹若干发,充实区队和模范班(民兵)的装备,并将自家的机米厂献给地方政府,捐资兴办信用合作社,受到地方政府的赞扬。
他在担任县优抗主任、参动委员会副主任时,积极带头动员参军,做好优抗工作。几年中,单他亲自动员参军的就有十多人。一九四三年春季参军运动中,亲自动员与他有亲戚关系的陆怀成的儿子陆必秀参军(陆曾任东北某某军区师级干部,现已离休),主动献出四亩田给陆怀成作抗属田,并给了不少粮食安家,又给抗币五元(盐阜区发行的货币)为陆必秀做一套新衣裳入伍。在他的带动下,各界人士紧跟上,对全区完成参军任务起了一定的影响作用。逢年过节,他还带头献粮献钱,买慰问品,慰劳新四军、慰问烈军属。
一九四二年春荒,好多群众家缺种子,缺吃粮,政府号召各界人士有钱借钱,有粮借粮,齐心合力度春荒。曙老带头响应,除借粮给地方群众生产自救外,又拿出五十戽稻子,由乡政府分发给穷苦群众度荒。
一九四五年一月,陈曙东和唐碧澄、乔跃汉、陶益吾等一、二、三区的三百二十四名各阶层代表,联名写信给新四军三师黄师长、洪参谋长、吴主任、杨副主任暨全体指战员同志,致春节慰问,并表示更加做好拥军优属工作,团结抗日,夺取胜利(附资料一)。二月二十三日,三师首长又代表全体指战员复信回敬,表示要英勇杀敌,积极搞好拥政爱民工作(附资料二)。两封信在报纸上发表后,全体军民深受鼓舞,更加团结抗日。一九四五年五月,陈曙东以盐阜区行政委员会委员的身份,联系秉文区参议长陶益吾等,以动员全区人民为补充军工原料,献铁一万五千斤,并献枪、献子弹壮大地方武装,动员伪军家属,说服子弟反正自新,搞好拥军优属工作的实际行动,致电毛主席,拥护成立联合政府主张。
抗战胜利后,盐阜区举行追悼抗日阵亡将士大会。曙老缅怀先烈,挥笔写了一首《悼盐阜区抗日阵亡将士》的诗,以慰忠魂(附资料三)。
执行政策 为国分忧解难
民主建政后,陈曙东对党和政府制定、颁布的各项政策、法令,都模范遵守,带头执行。
缴公粮,他要求佃户和乡邻晒干扬净,把好粮送给政府,由此,被公推为乡临时征收公粮委员会委员。他不仅带头交公粮,还积极为政府储粮,在他家最多藏过公粮一万多斤,从未出过任何事故。
一九四二年,减租减息、四六分收开始。个别佃户思想有顾虑,不肯减,他耐心做好说服工作,坚持按章办事。佃户吴维廉租种的十一亩田,应多分得十几戽稻,因认识不足,白天分,夜里又悄悄送回。对此,他不但进行说服教育,照减不误,还送了两个海门大布,以示酬劳。
一九四六年夏季,土改工作一开始,他带头献出所有的田契,并在全区(在陈村小学操场上召开的)大会上, 当众焚毀,对推动全区的土改工作有较大的影响。
一九四七年,土改复查补课中,他自动将仅存的六只金戒子,二十一块银洋钱,两听火柴和一边土布、火油等,全部献给贫农团处理,深受群众好评,对土复工作的推动也起了一定的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国家财政上存有暂时的困难,政府发行建设公债。当时,曙老的经济虽不太宽裕,但为了支持国家建设,将子女寄给他的钱,节省下来,一次认购了建设公债五千元(建国初期发行的人民币)。
陈曙东一生,为党和人民做了不少有益的事,受到了党和人民的尊敬。虽然在土改复查补课以及“文化大革命”中,由于极左路线的干扰,曾受过不应有的处置,但他始终是坦然对待,向无怨言。一九五五年,他和老伴迁居北京前,还将土改时留给他的住房和什物,全部献给地方政府,所以,他一直被公认为开明士绅。
附资料一:一九四四年春节唐碧澄、陈曙东等联名给三师指战员的信。
黄师长、洪参谋长 三师全体同志:
吴主任、杨副主任
日本帝国主义者向我国开展横暴侵略战争,始由于昏庸腐朽、腐败无能之国民党当局寡头专政,对军事措置失策,致大好半壁河山沦陷敌手。卒赖我英明睿智共产党领导之八路军、新四军,一贯坚决抗日,忠勇奋斗,收复广大地区,挽救国家民族之危亡。
我盐阜区自建立以来,距今已历四年之久。其间,虽经敌伪于民国三十年夏季与三十二年春季及个别县份中的区乡及边缘地带推行“扫荡”、“蚕食”、伪化“清乡”种种残酷政策,蒙我首长等统率劲旅,运筹帷幄,指挥战士,英勇向前,不屈不挠,对敌斗争,卒能粉碎其狂妄企图,拯救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而登衽席。军纪严肃,兵戎所至,无犯秋毫,尤为古今所罕见罕闻。至遇领导统一,实行“三三制”抗日民主政权,颁布减租增资法令,发展生产,减轻负担,改善生活种种政治设施,无不以爱护广大人民为出发点,致使根据地不仅渐趋巩固与扩大,而且日(益)滋长繁荣,日新月异,饮水思源,当为我首长等与全体战士之所赐与,我广大群众,秉承厚惠,世代铭感。
唯念我一般群众由于正统观念太深,思想上未能一时彻底转变, 没有认识到一切服从战争的重要性,因对部队与抗属帮助欠缺,甚或表现不良事件,反躬自省,曷胜愧对。
兹当初春佳节,于惭愧之余,以乘拥优运动中联名具函向我首长等道歉,承认错误。并誓愿今后纠正以往,更加团结,更加努力,建立军民一条心,坚决经常办理拥军优抗工作,迎接反攻胜利,图报于万一。
并致
崇高敬礼
兼祝
春节
建阳县一、二、三区各阶层代表:
唐碧澄、陈曙东、乔耀汉、陶益吾等三百二十人同启
附资料二:三师首长的复信
唐碧澄、陈曙东
乔耀汉、陶益吾
诸先生 全体代表:
接诸先生来函,拜读之下,不胜惭愧、欣喜与感激,为诸先生之过奖而惭愧,为诸先生爱国爱民之热忱而欣喜,为诸先生拥军之坦白检讨而感激也。我军来盐阜地区已五个年头,这五年中建立并巩固了抗日民主根据地,保卫了人民的利益,开展了生产,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执行了共产党照顾各阶层人民利益的政策。这些成绩的获得,虽说我党我军起了一部分作用,但主要的还是各界人士的帮助,如捐助,粮草、出民夫、参军、拥军优抗等工作,起了基础的作用,这是我军要向诸先生和各界人民深致感谢的。我军反省对人民的贡献还太小,相反可许多对不起人民的地方,如个别部队中还有打人骂人,强用民夫、强借东西、不尊重人民风俗习惯以及违反本军“三大纪律,十项注意”的光荣传统的现象,这些是我军要向诸先生及各界人士道歉并保证在今后纠正的,希望诸先生及各界人民对我军继续鞭策,并对这项工作多予批评和指导,做到军民更加团结,为祷。
并致
敬礼
黄克诚 洪学智、吴法宪、杨光池
二月二十二日
附资料三:悼念盐阜区抗日阵亡将士诗(陈曙东)
抗敌摧倭何热烈,短兵拼沥沙场血,
苦战原为报国仇,黄炎自是多奇杰。
诲甸妖氛连连起,东风惆帐暮云低,
不惜牺牲寻壮果,崇隆勋绩震华夷。
新军踊跃呼河渡,警退虾夷无限数,
里闾生灵获苟全,浸见光明是前路。
崇德由来在报功,巍峨一塔树苍穹。
群伦企仰鬼神护,砥石砺节树高风,
吾不见燕然勒石何辉耀,前人英烈后人省;
又不见铜柱铭勋至煌赫,迄今艳说扬陈迹,
斯塔斯人万口传,岂第芳徽坐竹帛。
(郑建堂、周治方、曾小峰、蒋宝珍搜集整理)
- 上一篇文章: 陆秀夫后裔保存之《陆秀夫家谱》 (叶劲)
- 下一篇文章: 著名书画家杨幼樵(蒋保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