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一致与冒襄(孙禧斌)
清康熙七年(1668),孙一致因丁母忧,回乡守制,遂不再复出。他辞官归里后,独自走遍江苏、浙江、山东、河北、河南、湖北等名胜之地,并广交各地墨客诗人,与阳城的陈廷敬、德州的萧惟豫、江都的吴绮、苏州的尤侗、宝应的乔莱、如皋的冒襄、盐城的宋曹、庆云寺主持硕揆等清初名流,经常赠诗唱和,吟咏天下山水。此外他与时人龚鼎孳、潘耒、周亮工等清廷官员交友较深。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初,孙一致因病而卒,享年六十三岁。据盐城县志记载,盐城粥厂街曾有康熙皇帝赠予的“孙一致故宅”留世。
后来,孙一致生前好友宋曹、刘沁区为其编辑了《世耕堂诗集》两卷,共收录了他所作的诗词三百八十多首,乔莱在《归田集》中作了孙止澜学士诗集序,吴绮在《林蕙堂集》中作了跋孙止澜太史诗卷,并对孙一致其人其诗作了高度评价。他的诗能够宗法杜甫,兼出入于王维与孟浩然之间,因而形成了沉郁顿挫,清新俊逸的艺术风格。
在《世耕堂诗集》中,孙一致有两首诗是分别写给冒嵩少、冒巢民的:
冒嵩少先生登明崇祯戊辰进士敬纪以诗
先生初拜大行日,盛事当年纪戊辰。
不谓一言能动主,顿令多士蚤荣幸。
六飞龙御丹书下,五色鸾回紫诰新。
莫艳齐贤俱及第,恩纶未逮所生人。
冒巢民以画梅屏索题
泼墨无端得老梅,一株疑是主人栽。
共惊东阁吟诗罢,翻许孤山放鹤来。
素艳偏能矜白雪,清英络不点苍苔。
即今海国升平久,关月休吹玉笛哀。
这二首诗足见孙一致与冒襄之间的友谊非同一般,但孙一致与冒襄何时结识,目前尚难考证。1650年,孙一致初次到南京游学,而1644年后冒襄也经常到南京讲学,因此他们应该是在南京认识的,并成为好友。据说孙一致的后裔在如皋市建设镇王家庄一带落户了,也许是孙一致与冒襄成为儿女姻亲有关,当然有待进一步考证。
冒襄,字辟疆,号巢民,又号朴巢,明末清初的文学家,泰州如皋市人。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生于如皋世代官宦之家,他的父亲冒嵩少,名起宗,己未年(1619年)在科举考试中落第而归,后因宣传道德,金榜获题名,崇祯戊辰年(1628年)中了进士,官至湖广布政使参议(按察副使)。
冒襄十岁能作诗文,十四岁刊行诗集(董其昌为其作序),十六岁中秀才。冒襄在1627年-1642年间,六次去南京乡试,六次落第,仅两次中副榜,连举人也未捞到。崇祯壬午中副榜贡生,当授推官,会乱作,遂不出。他深感怀才不遇。1636年,冒襄与张明弼结盟,参加复社。明季他又以风节文章领导复社,主盟文坛,名列“冒襄、陈贞慧、侯方域、方以智”明末四公子之目。他才华横溢,忧国忧民,一生著述颇丰,传世的有《先世前征录》、《朴巢诗文集》、《岕茶汇抄》、《水绘园诗文集》、《影梅庵忆语》、《寒碧孤吟》和《六十年师友诗文同人集》等。此外还精于音律,长于书法。入清后,冒襄隐居不出,名气益盛。督抚以监军荐,御史以人才荐,皆以亲老辞。康熙中,复以山林隐逸及博学鸿词荐,亦不就。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卒,享年八十有三,私谥潜孝先生。
冒襄的传奇人生、人品和文章,以及冒襄故居为核心的水绘园风景区为如皋人民留下了丰富的文化财富。2012年4月8日上午,“如皋冒辟疆文化研究会”成立及冒辟疆先生雕像揭幕仪式,在冒辟疆先生的故园——水绘园隆重举行,自此带动了如皋市的文化交流与旅游发展。可惜,我至今未能实现到水绘园风景区一游的愿望。
然而,相比之下,孙一致作为一名清初盐城榜眼和苏北历史文化名人,文史界对他的宣传和研究还非常不够,他的人品、诗文和书法同样为建湖人民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财富,倘若地方政府能够效仿如皋市政府予以重视,并兴建一座博大精深的盐城孙氏文化园,精心设计与新建孙一致纪念馆,继而成立“建湖孙一致文化研究会”,我想对于提升建湖的文化品位,带动旅游发展,促进文化交流,具有深远的意义。
- 上一篇文章: 孙榘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