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建湖文史网 > 人物春秋 > 历史人物 > 正文

杨幼樵:开明抗日自逍遥(金学桂)

发布日期:2016/7/20 10:24:35  阅读:1794  【字体:
 

 

  杨幼樵(18761957),今建阳镇赵墩村人。幼年即从其胞兄、举人杨酉山就读,自幼好学,7岁即能作画,尤好数学。后入盐城第二高等小学读书。

  1901年考入南京省立算绘专科学校,1903年以第二名的优等成绩毕业。当时科举制取消不久,清廷例赐举人。此后,在苏州、昆山、兴化、淮安、扬州等地教书,1923年任浙江省武义县视学。后经前清道员蒯光典引荐,任安徽合肥县教育科科长。

  1928年,年逾半百的杨幼樵返归故里。时值地方匪乱丛生,乡人公推他任洗穆乡保卫团团总,于保境安民多有建树。盐城县民主建政后,他当选为盐城县临时参议会参议员,第6区参议会副参议长。此后,历任盐阜行政公署行政委员、盐阜区临时参议会参议员、建阳县参议会副参议长。在此期间,他为抗日救国做了很多有益的工作。借粮借枪时,他带头献粮40余石,献长枪2支。在敌人严密封锁下,他经常冒着生命危险深入敌占区,为我军搜集情报。他积极协助抗日政权发动群众投身抗日,有一次在1区锄奸大会上说:“坏人好比农家田里生的稗子、獐舌这些野草。野草不除,家苗就不长;坏人不肃清,好人就没有好日子过。”在动员参军的群众大会上,杨幼樵说:“我近70岁了,没子没孙(其时儿子尚未出生),但我的祖坟还在这里,再说,哪个不想过安稳日子。我如果有子孙,一定叫他去当兵,把日寇赶出中国!”他还说:“参军抗日,人人有责。我没有儿子上前线,我有责任在后方做好优抗工作。凡我家乡抗属,由我出田他们自种自收。有牛有劳力的人家,要给抗属代耕代种,保证抗属种田不烦心,生活不担心。”这一切对士绅和普通群众促动很大,洗穆乡不但在全县第一批完成参军任务,而且优抗工作也是全县搞得最好的地区之一。19425月,他应邀参加盐阜区各界人士座谈会,积极进言,提出:“抗战要素有三:人力物力财力均应爱惜,有力出力,有钱出钱。中国历来办事不彻底,照旧例者多,现在减租减息、扶助工农、团结抗战应彻底实行。”这一主张得到陈毅军长的充分肯定,在总结讲话中专门引述杨幼樵先生的这一发言。其时,陈毅军长还经常与他诗词唱和。

  杨幼樵国画造诣颇深,擅长翎毛花卉,蜚声省内外。1936年印行的《续修盐城县志》即称其为民国年间盐城“画界耆宿”。抗战期间,他以诗画为武器,呼吁抗日,拥护民主政权和新四军。1943910日,新四军盐阜区抗日阵亡将士纪念塔在阜宁芦蒲落成,杨幼樵撰写3首诗和诔文。抗战胜利后,当我新四军3师奉命北上时,杨幼樵赠黄克诚师长1幅画,画面为:前面是3头勇猛健壮的雄狮,后面有许多小狮子跟着,所有这些狮子身上都着了浓淡不同的黄颜色。其寓意是:黄师长率雄师健旅北上,定然马到成功。

  杨幼樵思想开明,民主建政后,更是竭诚与共产党合作共事,坚持进步,带头革命。土改时,他从县里开会一回家,就把120亩的田契和所有家财全部交给农会,并写下一首白话诗:“田是镣,屋是牢,浮财家具是包袱。现在——敲去了镣,走出了牢,放下了包袱,行也逍遥,坐也逍遥。”

  1955年初夏,陈毅特地为杨幼樵80寿辰题寄祝寿诗,赞扬杨幼樵老先生为人师表“功古奇”,而且称他有唐代大诗人、画家王维之才,对这位后半生坚决拥护民主政权的老先生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本文主要参考《建湖县志》(首志)第28篇第1章第2节“近现代人物”《杨幼樵》一文;《建湖民族英雄传》一书中的《杨幼樵传》一文;《塘河流韵》(建湖县卷)一书中的《爱国民主人士杨幼樵》一文。)

 

转自《建湖抗战往事》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查看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

    验证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