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建湖文史网 > 人物春秋 > 历史人物 > 正文

孙一致与陈廷敬

发布日期:2019/9/23 11:39:32  阅读:2574  【字体:
 

孙禧斌

   去年底,中央电视台热播电视连续剧《一代名相陈廷敬》和《陈廷敬的为官之道》,广大观众对康熙重臣陈廷敬有了新的认识与定位。此前,陈廷敬是一位“生前宦达显赫,死后文名寂寞”的历史人物。其实他不仅是清初的名臣,而且是著名诗人,在经学研究领域也颇有造诣。

然而,作为陈廷敬的至交好友,两朝文学侍臣孙一致同样是一位文名寂寞的历史名人,现有《世耕堂诗集》与十多幅书法作品传世,他诗宗少陵,书法俊秀,却不为世人所知,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孙一致比陈廷敬年长八岁,却是交往密切的朋友,平时他们经常赠诗唱和,据《午亭文编》载,陈廷敬不仅给孙一致写了多首五言诗与七言诗,还题写了《孙止澜学士寿序》与《封朝议大夫内弘文院侍读孙公及配颜恭人墓志铭》两篇文章,从而不难看出 他们的深厚情谊。

孙一致与陈廷敬都是顺治十五年(1658年)的新科进士,不同的是孙一致被顺治帝钦定为戊戌科榜眼,授内翰林弘文院编修,而陈廷敬则为三甲进士第195名,选取为庶吉士,后来他们同在翰林院当差,为什么陈廷敬能够成为康熙朝重臣权倾一时,孙一致则辞官归隐淡出朝廷,恐怕与清初政治环境、家庭教育背景、个人性格爱好等不无关系。

孙一致生于1630年,卒于1692年,享年63岁,陈廷敬生于1638年,卒于1712年,享年75岁,且看他们在同一时期入朝为官的人生经历:

顺治十六年(1659年)

孙一致颇受顺治皇帝赏识,升任翰林院侍读学士,从四品官位,同时任会试同考官

顺治十六年(1660年)

孙一致随内阁翰林詹事诸臣赴瀛台参加顺治皇帝赐宴,并即兴赋诗纪恩二首

顺治十六年(1661年)

顺治皇帝于二月五日驾崩,二月八日参加康熙帝即位大典,因康熙尚小,命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为辅政大臣。五月陈廷敬被授予内秘书院检讨一职

康熙元年(1662年)

陈廷敬、孙一致先后均以亲老请辞,归乡侍亲

康熙四年(1665年)

陈廷敬假满返京,仍补检讨一职

康熙五年(1666年)

孙一致复入京师,再次供职翰林院侍读学士一职

康熙六年(1667年)

九月,陈廷敬被任命为《世祖实录》篡修官,在京官考察中为一等称职,被封为正七品文林郎

康熙七年(1668年)

孙一致闻公言,再以病乞归奉养,后因丁母忧,回乡守制,遂不复出

康熙八年(1669年)

陈廷敬擢升为国子监司业,正六品官位,兼任日讲起居注官后,成为康熙皇帝近臣

康熙九年(1670年)

九月,宋曹与友人买舟一条,沿京杭大运河经扬州至杭州造访严沆,孙一致随宋曹与杭州名士十八人齐聚西湖游览,同赋登高杭州限韵诗

康熙十二年(1673年)

转任翰林院侍读学士,充武会试副考官

 康熙十四年(1675年)

陈廷敬升任詹事府詹事,兼翰林院侍读学士、经筵讲官,从正四品擢为正三品,从此进入高官之列

从上面的履历不难看出,陈廷敬用了十四年才升任翰林院侍读学士,而孙一致则用了一年多就获得了通往高官之列的门票,进而可望成为皇帝的近臣,为辅佐皇上,造福百姓,实现自己报效国家的政治抱负奠定坚实基础。可是正当孙一致在官场上春风得意之时,年仅二十四岁的顺治皇帝突发天花驾崩,从此使他的仕途划上了休止符。康熙登基后,因命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为辅政大臣,朝廷中汉臣均居于排挤地位,孙一致与陈廷敬均选择了暂避朝廷险境,以亲老归养为由观望时局发展。

清朝初期,因朝代更替导致政治生态险恶,皇帝高深莫测,官场风云变幻,而陈廷敬能够过困难时期,驰骋官场五十多年,历任工、吏、户、刑四部尚书,官至文渊阁大学士,自然与他具备官场上折冲的等、稳、忍、狠、隐这五字真经是分不开的,也缘于他有着忠君爱民、宅心仁厚、精明强干、从善如流、儒雅铁腕等个人特质,由于出生官宦之家,家风严谨,注重学习,善于揣度康熙皇帝的心思,在官场上能够左右逢源,因而一生官运亨通。

孙一致则不然,他虽早于陈廷敬在官场上得志,但因赏识他的顺治皇帝意外早逝,从而丧失了升迁为股肱之臣的最佳机会,面对八岁就登基的康熙皇帝,他感觉政治前途迷茫。他在纪念顺治皇帝赐宴而作的《跸瀛台恭纪》诗中抒发了“为继卷阿应有赋,词臣得侍衮衣前”的知遇之恩,在《寄王处士筠长》的诗中抒发了“悲歌独下苍生泪,匡济谁分圣主忧”的忠君爱民情怀,在《都门五十初度述怀》的词中抒发了“壮志那教颜色驻,吏情早结沧洲久”的追悔之意,可见他在科举入仕初期也是怀抱着建功立业,忠君报国的远大志向,可是他一边在朝廷做官,一边与明朝遗民冒襄、宋曹、唐华鄂、硕揆等人保持着深厚的友谊,内心里充满着矛盾。

此外,孙一致早年深受叔父孙榘(明末进士,抗清斗士)的指授与影响,为人正直,性情淡泊,喜欢交游,并践行耕读两行的孙氏家训,十分孝顺父母,苦于忠孝不能两全,最终因丁母忧而辞官归乡,遂不复出。当然,孙一致为何年仅三十八岁就远离朝廷仍然是个谜,如陈廷敬在《次韵宋樨恭兼寄孙止澜》中写道:“磊落同岁生,吾爱孙射州。圣道虽浩邈,志士耽林丘。朝寄讵不任,避荣追前修。五年三请急,归必与予谋。”揭开朝寄讵不任的原因,还需要更多翔实的史料来加以佐证。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查看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

    验证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