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建湖文史网 > 人物春秋 > 历史人物 > 正文

[明]方良永 厓门吊古记

发布日期:2020/12/8 9:29:24  阅读:1554  【字体:
 

弘治甲子春二月丙午,予出按海北。取道新会县,舟次东亭驿。县官属谒既,予进知县罗侨,语之曰:“厓山之事,千古痛愤。瓣香敬吊,行与子偕。”乃具牲帛,僦民舟习海行者以行。
夜二鼓,乘汐出港口,前后数十舸齐发,风静波平,予卧舟中,不知其为泛海也。天未明抵岸。予急起盥栉,起篷窗,东视厓门甚迩,景色曚曚未辨。登岸,肩舆由松径萦纡而进。典祠者率其子恩平痒生,逆于道左。问之,勤王义士伍隆起七世孙也。予以松间且去祠伊迩,戒毋喝道。少顷至祠下,舍舆步入。先诣至全节,次诣大忠。达观二祠殿宇碑亭,考其营建颠末。大忠则创于故方伯陶公自强。中祀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三公,两庑皆祀同时死节诸臣,东庑又特设伍隆起配亭之位。全节则创于今佥徐公朝文。特祀慈元杨太后,其额与祭,则皆上请于朝,得旨俞允者也。观礼毕,易便服,穿丛薄间,从西上直至山椒。转顾后山苍翠,亭耸如庡,环视左右山,逶迤盘踞,如虎伏龙行。当建祠处,隆然突起。稍前又突出一阜,朝北如拱,水绕其势如弯弓。隔岩诸峰层叠,秀丽如画,无巉岩嵚岈之状。较以形胜,此亦足恃,而顾不能救国之亡,岂地势无与人事;抑天命已去,非此所能胜欤?悄然而退。
遂从车下,寻慈元殿旧址。去年所创祠可百步许,已鞠为榛莽。复谒国母坟,坟在旧殿之南稍东,国母即杨太后也。牡蛎为垣,半已就颓。夫志不载杨太后葬处,而端宗陵寝见于志者,已漫不可寻。今国母有坟,岿然独存,其好事者为之;抑中原遗民,悯后之节,收其遗骸,或具衣冠瘗之,以示哀思欤?时微雨霏霏,驰还具服行礼。始就位,天色晴朗。三献既毕,日已正中。县官请随祭大忠,予谓祭吉礼,非日昃所宜行,乃约戊申日五鼓即事。予回舟次,伫立岸上,见水鸟飞鸣下上,渔歌互答于两涯。追思往事,衋然伤怀。徘徊间,典祠者曰:“前有奇石可往观。”予遂乘小舟径诣石处。蹑磴仰视,巨石如屏。前二石如人立,顶趾皆巨,中约如腰状。屏石上有刻,磨灭不可读。云旧有大刻“元柱国将军张弘范灭宋于此。”近巡按广平徐公瑁易刻曰:“宋丞相陆秀夫太傅张世杰死事于此。”今石长字没矣。予窃论弘范宜不足责。宋之执政,以国与人,如弃遗然,恬不知恤;非得二三公振起其间,天理民彝,或几乎息。彼弘范犹元臣也,何足深咎。况二三公之名实,昭然史册间,当与日月争光;区区磨崖,胡能轻重,而必与之较争哉!典祠者又云,昔有磨刀石,自海门飞来,至今尚在。予令觅之,潮没不可得,乃返。
因与罗尹论厓山事:谓当宋室播迁之时,杨后非正位中宫,三公非顾命大臣,皆无与国休戚存亡之义,即使不死,亦无敢非之者。今其孤忠大节,乃出于寻常之所不料,此所以尤起后人追思景慕,不容已已也。祠有田三顷余,乃知县丁积割废寺遗业所充。又山故无虎豹,居民素不为盗,巡司虽设,频年无捕获功。近稍不逞者,密诱他盗来掠其村,然犹畏不敢肆。天既薄暮,予独坐舟中,感今念昔,屡就枕而不成寐。
未五鼓,即起与大忠之祭。既竣事,咸曰:“自有厓山之行,天日无此晴霁,风波无比平安也。”遂回舟,由故道过昨所观奇石。值潮落趾出,牡蛎栖其四旁,男妇扭亏为盈器,状如斧,长二寸许,争敲取之。又有荷锄掘取蚌哈于泥中者,鹭从旁争啄其余,无惊惧态。无何入港,舟行至见冈。漫书是行所见与所论议者,作厓山纪行录。以朝文易今题,曰厓门吊古记。
译文:

弘治甲子年春天二月的丙午日,我出京巡察海北。路经新会县。新会县的官员们拜见之后,予召见知县罗侨,对他说:“厓山之事让人千古痛心悲愤。我要置备香烛去祭拜凭吊,请你陪我一同前往。”于是就准备了祭品,租用了熟悉航海的民船前往。

晚上二更天,乘着潮汐驶出港口,风平浪静。天不亮时抵达厓门岸边。打开舷窗,向东望去,厓门近在眼前,但天色曚昽,辨不清景色。登岸后,掌管祠堂的人在路边迎接。不一会到了祠堂前,遍览殿堂碑亭,察考它建造的始末。殿正中祭祀的是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三位,两厢祭祀是都是和他们同时为国殉节的大臣。祠堂的匾额与祭文,都是向朝廷奏请,得到圣旨准奏设立的。在祠堂祭祀之后,我换上便服,穿过茂密的草丛,从西边一直登上山顶。回看后山,一片苍翠,高耸如屏风;环视左右的山峰,蜿蜒曲折,如虎踞龙腾,水流如弯弓般环绕其间。隔水相望的许多山峰,层峦叠嶂,秀丽如画。凭此险要的地势与元军较量,这也足以依仗,可是却不能挽救国家的灭亡,难道是险要的地势也无助于人为;还是天命已经失去,国运不是这个所能胜任的吗?我默默地离开了。

我回到泊船处,久久地站在岸边,看着水鸟上下翻飞鸣叫,两岸间渔人渔歌对唱。回想当年厓门战事,不禁内心怆然。正徘徊时,主管祠堂的人对我说:“前面有奇石,可以去看看。”我就乘小船一直驶到奇石处,沿着台阶,登岸仰望,巨石就如屏风。大石的平面处有刻字,但已经磨灭了,无法辨识。向掌管祠堂的人询问,他说是过去石上刻有大字:“元柱国将军张弘范灭宋于此。”近世的广平巡按监察御史徐瑁将字改刻为:“宋丞相陆秀夫太傅张世杰死事于此。”现在巨石仍在,字迹已经不可辨识了。我以为对元将张弘范应是不值得指责。南宋掌握国家大权的高官,把国家送给别人,就如同丢弃多余的东西一样,安然处之不知顾恤;如果不是陆秀夫、张世杰二位在其中有所作为,天理人伦,可能都几乎要泯灭了。那个张弘范是元朝的臣子,哪里值得去过分指责呢?何况这几位贤臣的名望和事迹,永垂青史,会与日月争辉;这几个字的摩崖石刻,哪里值得看重,一定要去和它计较呢?

于是就和罗知县谈论厓山的史事:认为在南宋王朝流离迁徙的时候,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三位并不是先帝临终前托以辅国重任的大臣,都没有和国家休戚与共、共存共亡的责任,即使他们不为国牺牲,也没有敢指责他们的人。现在他们忠贞自持的高尚节操,的确是人以平常心无法料想的,这就是他们尤其被后世人怀念景仰,不能遗忘的原因。祠堂拥有三顷多田产,是知县从已废弃寺庙遗留下的田产中划拨的。厓山中向来没有虎豹等猛兽为害,居住在这里的百姓向来不做盗贼,虽然这里设置了主管巡检的官员,但多年以来并没有捕获盗贼的功绩。天已至傍晚了,我独自坐在船舱里,感慨古今,多次躺下但却无法入睡。

祭祀归来之后,大家都说:“自从去厓山之后,天气没有这样睛朗,风浪也没有这样平静的。”

方良永,字寿卿,福建莆田人。弘治三年(1490)进士,历官浙江左布政使。钱宁以钞二万鬻于浙,公卿台谏不敢言,良永讼诛之。世宗时官至右副都御史,卒谥简肃。撰有《方简肃文集》十卷。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查看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

    验证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