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就像一本书(唐光忠 陈廷明)
——纪念妈妈逝世四十五周年
我的爸爸妈妈出身于十九世纪末期,二老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一生以农耕为主。爸爸是行家,妈妈是主持家务及帮助爸爸种田劳动的贤内助。爸爸妈妈一生相依为命,日出而劳作,日落而归家,同帮同苦,辛勤劳动,无怨无悔,默默无闻,勤俭简朴,平凡伟大,爱党爱国爱家爱生活。
今年五月二十日是妈妈仙逝四十五周年祭日,多年来,我脑海里常常浮现妈妈慈祥、厚道、纯朴的笑容和身影。尤其接近妈妈的祭日,想得更多,从我记事起,觉得妈妈就像一本书,一本看了令人回味无穷的书,一本永恒指引、鼓励、教育我们的书。
翻开第一页,看到的是女性的伟大
妈妈一生抚育六个儿女,三男三女,我是最小的。她把孩子一个一个的从十月怀胎到分娩哺育,从吃饭穿衣、拉尿拉屎,抱抱背背搀搀扶扶到学走路,慢慢拉扯大。就是我们能自己会吃饭穿衣大奔大跑时,妈妈的关怀仍无微不至。我最小,妈妈更疼爱我,我吃妈妈奶,就吃到五岁。
妈妈为儿为女含辛茹苦地操劳到儿女逐渐长大成人,而妈妈就这样逐渐变老,头发由黑到花白,逐渐失去年轻时的光华,正如妈妈自己说:“妈妈已经不是过去的妈妈了。”我随着自己逐渐长大又逐渐变老,更深刻地体会到:没有母亲的十月怀胎历尽苦难,我们无法来到这个精彩的世界,没有父亲的勤勉劳动,努力打拼,我们无法温饱平安成长。我们儿女如果没有承欢爸爸妈妈的膝下,就无法体会为人父母的喜悦和享受儿孙满堂的天伦之乐。
翻开第二页,上面写着母爱无私
妈妈生长在旧社会,那时医疗条件很差,生育的儿女有三个夭折了,生育的第三胎即大姐,爸爸妈妈及外公外婆更加关爱了,特别是我大哥出生,更关爱有加,确实是成了掌上明珠,由于爸爸向上两代单传,更由于爸爸在几岁时曾被本家叔叔抱起揣下水缸,幸亏水缸没水,又被我四姑太发觉及时,爸爸才幸免遇害,本家叔叔目的想得绝子家财,所以我大哥降临后,爸爸妈妈的心情可想而知了,姑太们连连叫好,好心的邻里也为我爸爸妈妈有后代继承香火而高兴。
大哥到学龄时,因祖代未有机会读书识字,所以爸爸妈妈希望儿子能识字,将来撑门立户,不受人歁,因而义无反顾地将大哥送去念私塾,开始是妈妈送带,后来由大姐、二姐接着,小心细致地照料,长大些才让他自己去上学。妈妈管教儿女既严格又温馨。我家靠小沟边,我很小就常常下水学游泳,在水里和同龄孩子打水仗,冬天在冻上滑冰,妈妈害怕我出事,常常叮嘱、看望甚至亲自看护我。但对我从不骂个“死”,都称“瘟孩子”,不听话,赶快上岸,而妈妈自始至终负责任地看住我,直到安全无事才干别的活。
大哥、二哥在很小时,和邻居小兄弟共七、八个人一起去夏粮河西拾瓜,回来时因天热,几个小兄弟就跳夏粮河游回来的,而大哥、二哥因为年龄小,热天下河,被凉水一激,夜色里二人就生病了,大哥是毕罗沙,二哥是火扑心。当时爸爸在外面打工,妈妈四处求医问药,心里着急,吃不下饭,睡不着觉,日夜焦急,见兄弟俩病情仍不好转,难过流泪,在危急时,幸好强二爷遇到精明郎中孙先生,请他给大哥二哥看病,孙先生给大哥在小腿上针灸,叫人到河心掏烂泥摊在二哥心口,再钉一个小公鸡剖开肚子扒在心口上,大哥二哥的病情逐渐好转,妈妈才放下心。
翻开第三页,妈妈大爱无疆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后,我们儿女逐渐长大成人,家庭人口多,负担重,虽然爸爸妈妈的勤劳,但全家的生活压力是相当大的,年年拿高利粮食,春天拿一担,秋天收稻时还担半。好心的陶三姑,自己没有小孩,她家在益林镇开“邦猪行”,经济是比较富裕的,还有河西一家先生,他们两家想分担我家生活的压力,提出将我的二哥三姐“过继”给他们,多次谈及此事时,我妈妈总坚持不愿意,二哥三姐哭着说:“我不去,一处不去,就在家里。”一次又谈此事,妈妈将两儿女紧紧搂在怀里,最后爸爸说一个也不把人家,此事就作罢了。儿女是妈妈身上掉下来的肉,妈妈舍不得儿女离开自己,再穷再苦,也要千方百计养好自己的孩子。妈妈对孙辈更是关爱倍增。大姐出嫁早,在建国前生了安成,我妈妈见孙子了,当奶奶了,可高兴极了,常常带在身边。五十年代初,二姐在县妇联任职,当时湖垛镇的烧饼是圆的,有一次,爸爸在二姐处带十个烧饼回家,妈妈自己一个都舍不得吃,把烧饼捁在米缸里,留给孙子安成吃。60年代初,二嫂子生了明进,妈妈有了第三个孙子,更加欢喜,妈妈想见孙子,亲眼看看,惯惯孙子,于是爸爸妈妈从上冈乘坐合德开往镇江的行班轮船,到扬州湾头镇二哥二嫂处,住了一段时间,妈妈把孙子抱在右腿上和爸爸在湾头镇照相馆照了像,瞬间的相片,变成了永久的喜欢和记忆。所有这些都真正体会到我妈妈爱的深深奉献。
翻开第四页,妈妈是勤劳俭朴的中国妇女形象
妈妈是生长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外公外婆家是靠租种人家田地生活,妈妈从小学着劳动,过着贫苦生活。但由于封建传统,妇女必须裹小脚,而我妈妈不肯守老规矩裹小脚。俗说:“裹成三寸金莲,眼泪掉下一瓢”。所以妈妈心底抗衡,外婆给妈妈裹后,妈妈自己又偷偷放松,后来则成了二大脚,这个脚走路既稳又便于劳动,妈妈不仅家务样样会做,成为全家全能的主妇,而且田里的农活也勤恳地干,像种麦、收麦、割稻、收豆谷,翻场、打“连杆”等农活样样都上,在收割庄稼收工回家时,总是杠带一捆上场。
妈妈平素生活非常简朴,一心为爸爸和儿女的吃饭穿衣忙忙碌碌。自己难有一件较好的衣服,我记得在我很小时外婆去世,妈妈借邻居克友大哥妈妈的一件青布褂子,穿着带我回娘家奔丧,做到对外体面,反映出妈妈一心为儿为女,自己却过着省吃俭用的平凡生活。
妈妈勤俭持家在周围邻居中是出了名的,平时从来不买大鱼大肉吃,只有豆腐担子挑到庄上她才买一点,来客了,她就用家里养的鸡鸭生的蛋招待人。妈妈从小就认真学习裁剪做衣服和绣花。她做得一手好针线活,量体裁衣,褂子、裤子、袍子、棉衣、单衣,量量剪剪缝缝,替谁做合谁身。妈妈绣花也是很出色的,她绣的虎鞋花、枕头花,有玫瑰花、菊花、太阳花、鸳鸯鸟等,美丽鲜活,栩栩如生,人见人爱,大家都夸赞妈妈是个巧妈妈。
翻开第五页,妈妈热爱人民子弟兵
1940年唐家大桥庄来了共产党,穷人翻身得解放。在党的领导和哺育下,我们唐家大桥庄成了“革命的庄子”。抗日战争中期、解放战争时期,经常有人民子弟兵路过我们庄子。先是南下的八路军在庄上住了几天后往盐城南和新四军会师。在解放战争时期先后有七纵、十一纵等部队几次驻扎。其中,一次出发打涟水城,一次出发打益林镇。每逢分到住 我家的部队,我爸爸妈妈热情接待,安排好地方让部队同志休息,妈妈帮助烧茶送水,部队同志要草抱草,要碗拿碗,随要随有,从不怕麻烦,部队临走时要撤铺地的稻草,我妈妈都劝阻,她自己撤掉,把地上草毛子扫干净。那时妇女还要替部队洗军装和缝补军衣,还有地方党组织根据上级布置后方妇女做军鞋任务,绝大多数妇女一个人做3个份子军鞋,我妈妈一个人做5个份子的军鞋,白天忙时间不够,她起早摸黑点灯赶做军鞋,做到按时保质保量的完成任务,支持了爸爸、二姐的革命工作。
翻开第六页,妈妈不惧怕危险,守护家园
上世纪四十年代是不平凡的时期,先是抗日战争,后是解放战争,是“拉锯式”的战乱年代,又是新旧社会交替阶段。抗日战争,日本鬼子从蒋营、官渡方向到唐家大桥庄,我家由妈妈护家,其余家人都躲避。解放战争时期,又是妈妈守护家园,我们家人几次“跑反”,一次爸爸、三姐和我远至跑到九头树光清大哥岳父家躲避,最长一次同庄上一部分邻居跑到高作镇东边西塘河东岸边叫口河头处的看风车屋里,住 了头二十天,过几天,爸爸和邻居回家探望情况和拿粮食。妈妈在家和邻居奶奶、大妈等整天团在一起,相互关照,与敌周旋。那时为了防止敌人抢粮、拿物,爸爸和妈妈在老屋东山头挖个地窖,将粮食和有用物品放里边,上面用稻草堆成草堆作掩护。当时妈妈就是舍不得丢下家,舍不得自己的家遭破坏,妈妈珍惜家园的美德值得儿女们传承和敬重。
再往后翻,还有很多很多,比如妈妈平日的锅头灶脑、针头线脑、鞋头脚脑、秧瓜种菜、邻里之间、乐观开朗等等,大事小情千千万万。妈妈真像一本书,是一本永恒的读不完的书,充满了博大精深的爱意和付出,这本书珍藏着妈妈的优秀品质,说不尽,写不完,令人怀念。老人家的逝世给儿女留下了不尽的精神财富。我爱我的妈妈,我的血管里流淌着爸爸妈妈的血。1956年春,妈妈支持我报考飞行学员,在建湖初审录取后,我回家告别妈妈时,妈妈既欢喜又热泪盈眶,说“儿子去吧,听公家话”。当我二年后回家时,头戴大沿帽,身穿军装,妈妈摸着带四个口袋的斜纹服时,又是泪流满面,使我更感到妈妈永远是我的依靠。
爸爸妈妈晚年在二姐家度过,随之大姐在照料。到1967年春,妈妈患病逐渐较重,不仅在上冈医院治疗,又到盐城附医检查,妈妈病情不见好转时,二姐电告二哥,后来二哥二嫂从扬州来上冈看望,往后妈妈病情渐重了,自己要回老家老屋住,在5月初,由大姐陪同妈妈到建湖我处,我又把妈妈带到县医院检查治疗,也未见效果,逐渐的走路危艰,站立困难,短暂住着之后,就叫船仍由大姐陪同,回老家大哥处,不久病情加重,我按传统的方式,在建湖物资部门为妈妈做了去天堂的“屋”,妈妈病情没有回天之力,于5月20日逝世。大姐把妈妈一直服侍至终,没有一句怨言,大姐懂得妈妈是生儿育女的伟大母亲,自己服侍妈妈是应该的,大姐是孝顺女,尽了自己孝顺的义务和责任。
当时处于“文革”特殊时段,对妈妈的安葬,妈妈的墓地。大姐、大哥和我考虑到不能占用良田,即选在洗泥沟河的折北处稍北西岸边,向北约15米处是爸爸妈妈原板罾打簖的地方,是爸爸妈妈熟悉的地段,在此地安葬妈妈是比较理想的选择,守灵期间,二姐、二哥和三姐未能回家,由大姐、大哥和我,即三家全到场,妈妈做到了“魂归故里”,实现了“落叶归根”。1968年三姐从浙江回家,到爸爸妈妈的安息地祭拜,大哭一场,诉说女儿不孝。1985年、1989年二哥两次到爸爸妈妈安息地祭拜,未能敬孝爸爸妈妈感到遗憾。在妈妈逝世三十年之际,由大哥主办,二姐夫、二姐等专门放船回家进行祭拜,这次人数多,规模也比较大,大哥又请了高作镇的顔照相师傅拍了很多照,这次也是唯一的一次大型祭拜。
爸爸妈妈的六个儿女,没有辜负爸爸妈妈的抚育之恩,在党的教育和培养下,儿女个个都成家立业,孙辈都很进步,向上发展,让爸爸妈妈在天堂放心。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病魔,三姐于1987年4月、二哥于2004年11月,大姐于2009年1月先后随爸爸妈妈而去,在天堂相聚。
子欲孝而亲不在,妈妈啊!儿大方知报娘恩,儿成家不到年半,您就离我们而去,我无法做到孝为先的美德。2009年爸爸诞辰120周年之际,我写祭文,我和廷明率儿媳、女儿和女婿及孙辈前往您们的墓地在碑前跪拜。今年5月20日是妈妈您逝世四十五周年祭日,我又写祭文,如前率领子孙到你们安息地跪拜献花,作为儿女感恩哀思。
回忆妈妈的一生,都是在为全家操劳的一生,是真正一件件小事累积起来的,到了最后就成一座高山,一片大海,妈妈的形象高大,成了儿女的偶像,妈妈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妈妈是一位勤劳、忙碌的女人,是一位善良、贤惠的女人,是一位仁厚、宽容的女人,是一位坚强勇敢的女人,是一位聪明智慧的女人,是一位出类拔萃的女人。妈妈是我们生命的根子,妈妈是我们生命的源泉,妈妈是我们生活的动力。我在缅怀故人时,更要珍惜身边活着的亲人,为将来少留点遗憾而努力。金钱买不到亲情,金钱无法替代感恩,只有用思念来怀念亲人。
爸爸妈妈永远活在儿女心中!
2012年5月20日
- 上一篇文章: 我的笔名(水乡芦苇)
- 下一篇文章: 追忆松喦恩师(陆嘉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