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建湖文史网 > 西塘雅集 > 散文小说 > 正文

菜场的老人们 (彭淑玲)

发布日期:2012/5/28 18:16:11  阅读:1997  【字体:
 

 

    家后面有一个菜场,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建筑风格,已经有些斑驳老旧。因为这样的斑驳老旧,让这个菜场多了几分烟火气,也让一些城郊的老人,可以在这里卖点自己长的小菜,赚点生活费贴补自己。

 

    与超市相比,我喜欢逛菜场,嘈杂、混乱、活色生香。一是因为,超市里的菜多半是大棚里出来的,像是工业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一点鲜活的气息都没有,菜场里可以买到真正意义的农家菜,可以买到四季的芬芳与泥土的清新;二是因为,环保的原因,超市里的菜用一次性的保鲜膜和一次性的饭盒包裹着,浪费极严重,而菜场,我带一个布袋一个饭盒就可以解决所有塑料袋污染的问题;三是因为,菜场里每天都会有有趣的事情发生。

 

    每每去菜场,我都会刻意地去那些老人的地摊,买他们的菜。买他们的菜,对我来说,就像是在宝藏里淘宝。每天的菜,不是千篇一律的。他们的大白菜、土豆、黄瓜、大米、草鸡蛋,都散发着一种朴素的甜蜜气息,喜气洋洋,又情意饱满。那些刚从田地里摘下的瓜,新鲜耀眼,断柄处汗液淋漓。有的时候,有路边的野菜,春天的野荠菜、马苋菜、青笋,夏天的菊花脑、南瓜藤,秋天的野鸡头、莲蓬,冬天里的梅干菜、豆角干,还有霜后的青菜,特别得好吃。有的时候,还能得到春天的栀子花或夏天的白兰花、秋天的荷花、冬天的梅花。在这些蔬菜瓜果与植物花朵中,我还能够嗅到遥远的乡野气息,感受到斑斓的四季更迭。

 

    我喜欢看那些老人的眼神,也许是长期与土地在一起的缘故,他们的眼神里,有一种饱满的安定,我希望我也能有这样的眼神,更重要是有这样的心,安静,慈悲,不为外物所动。我喜欢他们称呼我姑娘,像是叫自己的孩子。从来不用担心他们会短斤少两,可能他们的思维里还没有这一“智慧”。他们有质朴的做人原则,不欺不骗,本分买卖。

 

    不忍心看到的,还是有人讲价,或是为难老人。土种的西红柿自然没有大棚的好看,一个一个地捏,捏到最后一个,不要,走了。一把韭菜,用草绳扎着,多好呀,又环保,因为老人没有塑料袋装,称好了,不要了。老人的菜,多半是量很少的,这一把小葱,那边几根黄瓜,几斤荠菜,一个布口袋里放着一些红豆绿豆什么的,合计起来也就几十元钱吧,生活的艰辛让人怜惜。这样的一个菜摊,还有人忍心张口讲价,每每不解。

 

    有一次,快要新年了,菜场热闹得要沸腾了。远远地,一个老人在哭,哭得那么伤心。卖了十斤芝麻,收到了一张一百元的假币,钱我也看了,假得厉害,假币的主人,应该是有心的吧,对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起这样的心思,真不应该。

 

    不止是在菜场,在生活的一些地方,也会看到这样的场景。不知道为什么,有些人去饭店等高档消费场所可以一掷千金,买起高档消费品更是麻木疯狂,越贵的越是买,买的原因是因为贵,可以有炫耀的资本。可是面对与弱势人群打交道时,总是刻薄寒凉到极点。这些老人的劳动与汗水,在他们的眼里,是看不到的。人世偶尔一点的刻薄与尖酸,让人心寒。

 

    中医上讲,人的饮食,是要与四季对应的。在什么季节,就应该吃这个季节自然生长的东西。感谢这些勤苦的老人,让我的生活可以与四季时时对应着,在这个越来越远离泥土与乡村的小城里,还能与自然保持一丝一缕的联系。

 

转自《新浪网》彭淑玲博客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查看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

    验证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