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建湖文史网 > 西塘雅集 > 散文小说 > 正文

走好自己的路(刘俭)

发布日期:2013/4/13 11:50:31  阅读:2082  【字体:
 

 

    支平和支凡虽然是亲弟兄,不仅长相上差异很大,而且性格也截然相反。支平像他爸爸,急性子,外向型,做事很冲动;支凡像他妈妈,慢性子,内向型,做事很沉稳。兄弟俩年龄很相近,一个三十八岁,一个三十六岁。

 

    支平原来是县机械模具厂的翻砂车间主任,支凡原来是县糖果厂的会计。由于经济形势的变化,兄弟俩于十年前相继下岗。由于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活了人们的思想,兄弟俩商议自谋出路,各出部分资金,准备租两间门面开大排档。

 

    为了节省资金,支凡仗着平时在家烧菜做饭的底子,特地到一个亲戚开的饭店去临时学了一个星期,自然就成了厨师。支平本来就不太做家务事,但只能当服务员兼收费。一切就绪,大排档开业了。

 

    那时,饭店、宾馆还没有像现在这么多,人也没有像现在这样讲排场。加之兄弟俩的大排档虽说不靠近城区,但附近的饭店极少。不几天,客人就多了起来,生意逐渐红火。一年下来,兄弟俩已彻底告别了当初的羞涩,变得轻车熟路。因为大排档有个最显著的特点,总是现金结账,兄弟俩的收入自然高于在原单位上班。

 

    一晃近三年,情况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支平面对日益涌动的商潮,多次暗示支凡,想把大排档并给弟弟独立经营,  自己想和外地的朋友合作做生意。支凡是个聪明人,也看出了支平的心事,当然尊重弟弟的选择。无奈之下,支凡只得和妻子商量,让她辞去服装店的营业员来顶替支平的工作。由此一来,兄弟俩很快办完了交接手续,兄弟大排档终于成了夫妻大排档。

 

    再说支平,以前仅是一个翻砂工,只对钢铁出炉和模具以及浇铸很精通。也许是因为大排档的创业经历太简单,一时被顺境蒙蔽了双眼,自认为样样都能做,过高的估计自己。他的朋友是做钢材生意的,几年下来的确赚了不少钱,他既羡慕又心动。但一下想投资多少钱,还真犯难。一方面有些胆怯,另一方面自己的资金有限。他多次和妻子商量,把前景想得天花乱坠。其妻也动了心,同意动用积蓄,凑了十万块钱,投进了他的第一笔合伙生意。

 

    三年一晃又过去了。确切的说,支平很少过问生意的事,因为他不懂,一切听朋友的。运气还不错,他先后赚到了十几万块钱。回去告诉妻子时,两口子笑得合不拢嘴,一致认为这生意不仅好做也能做,钱来得容易也来得快。激动之后,妻子还是产生了忧虑,生怕一一下子栽进去,那就要倾家荡产。可支平并没有这么想,他总以为包赢不输。两口子又商量,终于把赚的钱全投了上去。

 

    生意场虽然有一定的规律,但有时遇到突发情况时,没有人能够掌握得住。

 

    隔日上午,他突然接到一个外地的电话。对方说是检察院的,问他在哪里,要了解一些情况。待到见面时,他才知道合作的外地朋友出事了,涉及到一起诈骗案件,人已被控制。支平如五雷轰顶,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此时,与其说他担心朋友,还不如说他更担心自己投出去的资金。因为相互关系很好,对朋友充分信任,加之有点缺心眼的性格,后期投上去的钱一个字据都未留。想到这些,他非常后怕,既不知道用什么办法把投入的钱要回来,更不知道回去后怎么和妻子解释。他浑身冷汗直冒,几乎瘫痪。

 

    一路上,他痛苦地思考着回家怎样对妻子解释这件事。刚跨进家门,妻子就怒气冲冲地迎了上来。她手里拿着手机,正准备给他打电话,显然她已知道此事。“全是你瞎做主!钱在哪里?”支平想说点什么,可什么也没说,跑进卧室就躺在床上。整个房间里都是妻子的吵骂声。这似乎是人之常情,遇到这么大的事情又有谁不急呢?

 

    当晚,门铃响了,支凡和妻子来了。两家人坐在一起,一个个低着头,谁都不想先说话。到底还是亲兄弟,支凡终于开口了,“哥嫂先别急,一定要想开,事情总会解决的。”支平哇的一声哭了起来,妻子也跟着哭了起来,悲伤快把房子胀破。支凡夫妇面对这样局面,只能我一句你一句的安慰,可是并没有取得好的效果。

 

    连续一个星期,支平连门都未出一步,在强烈的打击下消瘦了好几斤。支凡夫妇天天抽空过来,快把唾沫说干了,但无法让这个家庭安静下来。一个月很快过去,朋友的案子仍在审理之中。要想取回投资的钱,希望非常渺茫。事情归事情,一家人总要生活吧!在这最困难的时候,支凡夫妇站了出来,热忱邀请支平到他的饭店上班,职务相当于总管。支平深知支凡在帮自己,开始不答应,但面对兄弟的真诚,经过考虑还是答应了。

 

    原来,在支平离开后,支凡夫妇仍然经营大排档。经过几年的艰苦拼搏,不仅平稳地赚了钱,也积累了不少宝贵的经验。两年前,在一个亲戚的介绍下,盘下了一个中档饭店,从餐饮杂牌军走向了正规军。由于夫妇二人事业心强,做事求稳,了解行情,管理到位,讲究信誉,生意做得很活,把附近的两个饭店竞争关了门。可以说是转行成功,经营成功,创业成功,成了名副其实的老板。

 

中秋节那天晚上,兄弟俩坐在银色的月光下促膝交谈。支平不停地抱怨自己的鲁莽,悔恨当初;而支凡总是谦虚地称自己做得还不够,鼓励哥哥不要气馁。一对亲兄弟的失败与成功,实际上是在新形势下教训和经验的碰撞。生活中有千千万万条路,选择走哪一条非常重要。做任何一件事,必须认真考量,过分冒险也许会获得一时的成功,但最终肯定会失败。支平和支凡的经历其实是一面光亮的镜子,对比后会给他人带来深深的启迪。

 

转自《建湖日报》2013320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查看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

    验证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