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房子(黄玉贵)
小时候家乡都是清一色的草房子,四壁土坯,上苫芦苇。每到春天,家前屋后菜花、槐花、月季……次第开放,五颜六色。这时最忙碌的要数蜜蜂、燕子和小伙伴了。
细心的孩子发现蜜蜂欢喜往苫屋芦苇里钻。为了探个究竟,小伙伴中个小敏捷的站在大个的肩头,把蜜蜂钻过的那根芦柴抽出来,秘密终于揭穿了,蜜蜂在里面正酿蜜。有蜜的芦苇被摧断,攥在手里有时竟有一大把,孩子们分而食之。蜜黄澄澄,很甜,还微微的酸。有些小伙伴用苇篾挑着细细地吃,现在想起来,那种甜而微酸的感觉还在两腮之间。这行为对房子是一种破坏,一旦被大人发现,孩子们立即做鸟兽散。
那时候,小鸟很多,特别是麻雀。麻雀爱在房子的竹桁条里做窝,竹筒里衔进一团松暖的植物纤维,就成了鸟儿温暖的家。小伙伴掏鸟蛋,有时掏出了小雏,雏儿通体红红的,还没长毛。大鸟在远处凄惨地鸣叫,被唤醒了的恻隐之心又把雏儿送回巢里。现在想起来那时的童年真是无知。
最聪明的还是燕子。燕子到了,春天就来了。人们以为春天是燕子送来的,对它很有好感,于是燕子就享受到在房梁上做窝的待遇。它们很挑剔,在做窝前总要到家里实地考察一番,选好了就有一群燕子来帮忙,过不了两天燕窝就垒成了。房子被燕子选中,主人认为很吉祥。尽管燕子整天叽叽喳喳,有了雏燕还有许多鸟粪排出来,可主人并不恼,在燕窝下边放一只盘接着鸟粪。晚上放夏帘之前,总不忘等燕子回家。人和燕子那么和谐!燕子新家落成了,就只有一对燕子双宿双飞,过着很甜蜜的生活。不知过了多久,只见一只燕子在忙碌,另一只燕子老是蹲在巢里,再后来一群小生命就诞生了。原来留守的燕子在孵化自己的孩子!
这是燕子最忙碌时刻。好几只小燕围在巢边,张着镶着黄唇的小口叫个不停,好像整天喂不饱。老燕子没有片刻休闲,飞进飞出,风雨无阻,觅到一口食就飞回来送到孩子的口中。“劝君莫打三春鸟,儿在巢中盼母归”,现在想起这句童谣,心里还是那样的凝重。过了不久,雏燕长全了羽毛,先抓住巢边扑闪着翅膀,再在屋里来回试飞,没力了就停在房梁上休息一会。这时又会有一大群燕子来家里,飞进飞出,叽叽喳喳,变换着节奏在唱,似乎在鼓励孩子“快飞吧,别怕。要勇敢!”
这时屋主人毫不犹豫捣掉鸟巢,让大燕子早点解脱,小燕子也好开始新生活。以后的燕子还会隔三差五回来,站在巢的遗迹上,叽叽喳喳唱歌,好像在感激主人。这个有灵性有情义的生命!
记忆中的家乡离我越来越远,也渐渐模糊了。家乡现在几乎是清一色的砖瓦房,住在村里的人多半是老人和孩子,房子大半关门上锁。村庄好像一头孱弱的老牛伏在草丛里,看着村民从这里走出去。草房子没了,蜜蜂依稀也少了,还有小燕子似乎也很陌生了……
转自《盐城晚报》2013年3月18日
- 上一篇文章: 不曾丢失的单车年华(松哥)
- 下一篇文章: 爆米花喷香的童年(梁 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