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建湖文史网 > 西塘雅集 > 散文小说 > 正文

住在城里的乡下母亲(纪云梅)

发布日期:2013/9/25 20:13:07  阅读:2384  【字体:
 

 

我家楼下是一广场,前几年一直沉寂着,偶有一些草台班子搭个台唱出戏什么的,或者是某商家请来一帮能说的能唱的替他们做一场广告时,广场上才难得热闹一回。

 

但是近些日子,每天晚上准时七点,广场上一下子就聚集起那么多中老年妇女。她们有一套音响设备,放着淮剧,或者是毛泽东时代的红歌,整齐地迈着简单的步伐,配合手上的动作:拍手,或是敲打身上的某一处。其实严格来讲,她们那不叫跳舞,而叫跳操。

 

母亲自从在乡下搬到我家来后,一直跟这个城市无法合上拍,我知道她的骨子里有着跟我当年进城一样的自卑。那个时候,我不好意思说我的房子是我的家,我就觉得我是农村人,在城里就是寄居的。

 

现在,轮到母亲来体验我当年的感受。我鼓动母亲去广场上跟着人家跳,她说:“我才不去呢,我这辈子都没跳过舞。”我知道,母亲对爱跳舞的人有种本能的反感,她总觉得跳舞是风流的人才会去做的。我说人家其实就是体育锻炼,压根就不是跳舞。母亲继续找出拒绝的理由:“我不去,我又不认识人家。”我也继续动员母亲:“也许人家也是相互不熟悉。朋友都是慢慢交出来的嘛。”“不去,人家都是城里人,就我一个乡下老太婆。”我想,这才是她真正的理由。

 

母亲就像一个叛逆期的孩子,我越是怂恿,她越是抗拒。渐渐地,我也失去了劝说的耐心。

 

有一次和母亲逛街,在一家鞋店,母亲和一位老年妇女热情地打招呼,我怀疑母亲认错了人,因为她眼力很差。可是那位老人也热情地回应着母亲。回去的路上,母亲告诉我,那是她新近认识的朋友,“人家还是医院退休的呢,她的老头子在法院工作!”照母亲的逻辑来讲,她这种人只配认识跟她一样来自农村,同样也没有任何工作的家庭妇女。一下子就认识了一个地道的城里人,而且还是一位在她看来有头有脸的人,母亲觉得特有面子,也一下子找到了交友的信心。

 

母亲告诉我,其实她经常远远地站在广场外观望锻炼的人群,看得多了,真的觉得那不是跳舞,也看得出,那些人跟风流无关。母亲开始慢慢地接近那个人群。几十个人的队伍,她怯怯地站在最不被人注意的角落。我几次去广场上偷偷地看她们,在昏暗的光线下,直找到眼睛酸疼才看到母亲。后来找到规律,连续几次我都在最后一排的边缘发现她。

 

一段时间过后,母亲每天晚上六点半的时候就开始急急忙忙地张罗吃饭,为着晚上七点的集体活动做着积极的准备。每一天的这个时段,简直成了她的期盼。我不断地从母亲的嘴里听到新的名字,新的故事。她每天晚上锻炼过后,还要和几个新认识的朋友一起绕着广场跑几圈。父亲嫉妒地说:“你妈现在的交友能力比我还要强了。”

 

有一次,我又去广场看她们跳操,赫然在第一排的正中间发现了母亲!

 

我高兴地看到来自乡下的母亲终于融入到了这个她所认为无法融入的集体。其实,无论身在何处,无论年龄多大,无论职业如何,只要彼此交心,只要自信满满,适合你的空间适合你的朋友无处不在。

 

转自《塘河》杂志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查看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

    验证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