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建湖文史网 > 西塘雅集 > 散文小说 > 正文

我的高考(蒋中文)

发布日期:2013/11/22 15:31:32  阅读:2249  【字体:
 

 

每当人们一说起高考的话题,我就有股说不出的感慨,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自1999年大学扩招以来,高中生考大学真的是变得容易了!近几年,国家招收的大学生有700万人左右!而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国家每年招收的大学生却只有60万人左右!这真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啊!那时候,我一连参加了三年高考的过程,充满了曲折、心酸和悲欢。对我来说,谈自己的高考往事实在是一种苦涩的回忆。

 

19875月中旬,我在老家苏北某县中学参加了高考预考、高中毕业和招工就业(当时具有城镇户口的学生才能享受得到的待遇)三合一考试中,我考了447分(文科),为全班应届生第三名。如果按照某县以往分数线的情况推断,我那年应该有机会摸到高考试卷,说不定就能考上个大中专什么的(高中生考的中专学历,学制大多为两年),这样也能了却我父母望子成龙的心愿。

 

可是,这年的高考预考分数线却让人先是一阵惊喜后是一阵伤心不已。当时社会小道消息传文科应届生分数线为420分,文科往届生的为450分。但我们后来又得到一条小道消息,说是某县具有实权人物的公子考分不高(理科,往届生),为了能使他有机会参加高考,某县招生办竟然一改以往两个分数线的惯例,把这年的文、理科应、往届生两个分数线各变成了一个分数线!于是,这年的文科分数线达到了448分!而我就差这宝贵的1分,失去了参加第一次高考的机会,你说这让人怎能不伤心落泪呢?!

 

面对如此的结局,我并不服输,家人也一致同意支持我复习一年,准备来年再拼搏一次。所以,暑假一过我就打着背包等行李灰溜溜地去某县县城一家中学所办的复习班进行复习。复习依然是紧张的,也是艰苦的。冬天的时候,两头见星星;夏天的时候,也不睡午觉,困了,就趴在课桌上打一下盹,最多一刻钟时间左右。实在坚持不住了,就用自备的清凉油来提神醒脑,强迫自己坚持看书学习。

 

时间过得真快,19885月中旬的高考预考又开始了。这年的高考预考我考了485分,远远地超出这年的往届生分数线。顺便说一句,你说气人不气人:到了这一年,某县招生办却又恢复了文、理科应、往届两个分数线!尽管如此,我仍然十分高兴,终于能有机会摸到高考试卷了!

 

到了高考那三天,我的大哥还特地从乡下乘车赶到县城为我准备一日三餐,使我至今难忘。在让人难熬的焦急等待中,当年7月底高考分数终于出来了,我考了464分。起初,据传苏北某市的大中专分数线是465分,我又少了1分!但我还是抱着一线的希望,等待着有可能被补录的机会呢。后了解某市大中专分数线已涨到了472分!我只才彻底死了这条心。当时,我真的感到心灰意冷,觉得自己已无脸见江东父老。一连好几天都呆在家里,不好意思出家门,深怕左右邻居的笑话。那些日子,我也不知道是怎么过来的。

 

在这种情况下,我是一心想上某市的电大就算了。可我一直等到10月底也没有接到该电大的录取通知书。我和大哥便赶到某县招生办了解情况,原来落榜的高考生要想上电大读书的,必须要到县招生办重填志愿。某县招生办说是早已通过县广播进行通知了。而我家的有线广播却又偏偏哑巴了多年,当然不知道这一重要情况了。于是,我们辗转找关系找到某县教育局某人,得知市电大已上课有一个多月了(分数线是420分,某县电大的分数线也只有400分)。你想想看,我有464分却不能上电大,我当时的心情确实是苦闷到极点。接着,某人劝我还是再复习一年比较好,认为好处是考上正规大学既能转户口,毕业以后又是国家干部,而电大什么都不是,只是成人高校而已。如果来年再考不上,他保证把我送到市电大。这话已说到这个份子上了,确实有点道理,我和大哥也只好打道回府了。

 

回到家后,父亲说什么也不同意我再复习了,主要担心的是经济方面的问题──如果再考不上怎么办?一年的复习费用岂不是又白花了?说句实话,我本人当时也不想再复习了,主要的是觉得复习太苦了!后在我大哥力挽狂澜的劝说下,父亲只得同意我再复习一年。我也没有什么退路可走了,只得硬着头皮听从大哥的安排,再去拼搏奋斗一年。

 

说来也可笑,我考后还自我感觉不错呢!原以为至少能考上大中专学校的,因此,我把在县城复习的所有课本和资料都统统卖给了废品收购站,一个人背着被子和包就轻松地回家了。谁知道结果竟是这样?没办法,我那时只好到老家附近找有读初、高中的人家去借书,待书借齐后,我便第二次踏上了去某县县城某中学复习班复习的征途。我在路上暗暗下定决心,这一年的复习,我一定要更加地努力,千万不能再让他人看笑话了。

 

转眼间又到了19895月中旬,我高考预考的成绩是493分,也远远地超出了这年的文科往届生分数线。这年高考三天,我的大哥又从乡下赶到县城为我准备着这一日三餐。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我这年的高考终于取得了495分的好成绩,够上当年江苏省大专第一批分数线494分,有幸被扬州市某高校录取。而这年的二本分数线是496分,我又少了1分!众所周知,如果这一年不发生那场风波的话,我说不定就能上二本的大学。因为1988年的二本分数线也只有493分。也正是由于这场风波的缘故,害得当年全国大学少招了不少人,还让我们重新填了志愿。这也是多少年没有遇到过的事情。

 

虽然我只考上了大专,但我还是十分高兴,因为我没有辜负家人的一片期望。而且,在我的老家农村,在那个时候能够考上大学,或者就是能够考上大中专的人也是廖若晨星,都是令人非常羡慕的。然而,我考上大学,走的却是一条非常不平坦的道路,是经过千辛万苦才考上的啊!如果换到现在,我又何需折腾三次?!但无论怎么说,我还是比较幸运的。当我一想到与我一起参加高考的同学,不少人竟以几分之差而与大学无缘。我真的替他们感到惋惜和难过。其实,他们都是很优秀的,只不过是因为那时的国家招生政策等原因所限吧,从而妨碍了他们实现自己的大学梦。

 

转自《塘河》杂志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查看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

    验证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