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与细行(行吟春秋)
一次,一位年轻的特级教师异地献课。在授课的阶梯教室坐满了上课的学生以及慕名而来的观摩教师,大家都想一睹这位特级教师的风采。
上课铃声响起,从观众席上站起一位相貌平平、腋下夹着讲义的小个子教师。当他要放下讲义时,发现讲桌上有一层淡淡的粉笔灰。他迅速走下讲台,转身背对学生,面朝黑板,用嘴轻轻的向前吹灰尘,之后开始上课……
这一细微的动作,使全场师生立即爆发出了雷鸣般的掌声……
这不同凡响的“神来之笔”,一下子把这位特级教师为人师表的形象凸现出来。古人云:“君子不可以不修身。”只有平素注重修身,才能时时显示出彬彬有礼的风度。
周恩来总理在邢台大地震发生后,代表党中央赶赴现场看望灾民,指挥救灾。面对严重震情和百姓受苦的景况,他嘴唇颤抖,流出了眼泪。当时天冷风大,他让群众转过身去背风而坐,他却迎风站着讲话。到了晚年,周总理病得很重,由于工作需要,他还要接待外宾。后来,他病得连脚肿得使原先的布鞋都不能穿,只能穿拖鞋走路。他身边的工作人员出于对他的爱护和关心,对他说:“您就穿着拖鞋接见外宾吧,外宾是能够理解您的。”周总理摆摆手,表示不能同意。他慈祥又严肃地说:“不行,要讲究礼貌嘛。”他请工作人员为他特制了一双鞋,在接见外宾时穿。周总理想的是,自己代表的是一个国家,不能让自己的形象而降低了“国格”。这是周总理几十年养成的一种美德。他在天津南开中学读书时,他的宿舍就有一面整容大立镜,旁边还有“容止格言”。那时,他就受过严格的品行教育,并一直严以自律。周总理的仪表风度和人格魅力,是享誉世界的。一位外国的知名人士不无感慨地说:与周恩来总理相比,我们好像是野蛮人。
朱熹说:“自敬,人则敬之;自慢,人则慢之。”别人的“敬”与“慢”,全在于自己如何去修身。英国诗人丁尼生说过:“自重、自觉、自制,此三者可以引致生命的崇高境域。”而又如《尚书·旅獒》中说:“不矜细行,终累大德。”修身立德,须从身边细微的小事做起,防微杜渐,坚持不懈,终有所成;反之,必误了大事。
转自《塘河》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