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苇深处听鹤呜(闵长富)
2010年12月28日,正是初冬季节,我们来到盐城丹顶鹤自然湿地保护区。
黄海之滨,茫茫湿地与宛如巨龙的海堤融为一起,我坐在车上在海堤上奔驰,虽听不到大海的涛声,但,透过车窗看见广无际涯的芦苇,好似千军万马的方阵,一阵阵海风吹来,裹挟着丝丝的咸味,芦苇发出沙沙的声响,犹如远走的马啼声,它精神地挺拔在湿地之中,生生不息,蓬勃彰显着它的生命活力,真是慑人心魄。我们沐海风,赏芦苇,觅候鸟,……尽情享受自然风光、空气,湿地这自然的壮美,不由得心旷神怡,荡气回肠,尽管已过萧秋,步入初冬,但大自然的美仍是千姿百态的.
我们进入保护区,第一站是观鹤亭,“观鹤亭”三个字是书法家武中奇题写,苍劲有力,笔锋萧洒。观鹤亭下不远处还有一片新搭成的观鹤木台阶。
看丹顶鹤是我们此行的主要目的,可是,丹顶鹤不是这里的常驻“居民”,它是候鸟,这个时候还不能看到大批迁徙来此地越冬的野丹顶鹤,所以我们只能看到网着的家养丹顶鹤。
据说,丹顶鹤有爱情鸟之说,它有自己婚姻的原则,祟尚自主,没有胁迫,没有干扰,没有物质追求,更没有人类社会的繁文辱节,它是爱情的忠贞守护者,丹顶鹤是终身相伴,一只死了,雄鹤“不娶”,雌鹤“不嫁”。在那大大的网中,雄的丹顶鹤身高1、3米左右,雌鹤1、1米左右,它们的头上都顶着一顶鲜红的“帽子”,我看到一对身披白氅、头顶朱项的鹤在跳舞,据导游介绍,丹顶鹤跳舞是对跳,一只鹤张开翅膀,双脚踮踮、跳跃,另一只如心仪,便也跳了起来。没有感情,不看中,便你跳你的,另一只不屑一顾。我眼前的这对鹤对跳很欢,看来它们是心仪的。丹顶鹤是天生的 “舞蹈家”,它那优美的转身亮翅,典雅的移步造型,轻盈的舞姿神态,其灵动与自由。无论是起舞、独立,还是狂奔、错步,优美俊逸,都透出它的优雅和灵动。特别是那宽阔有力的翅膀和优美流动型的身体,但,这并不是它为了翩翩起舞的,而是为了搏风雷,长途飞行、迁徙的。不一会,饲养员敝开网门,对家养的鹤进行放飞,一只一只鹤飞出网门,在湿地的上空,以湛蓝的天空、广阔的芦苇为背景,展翼盘旋,飘逸自如,犹如九天仙子徜徉天宇,它们在空中轻盈典雅的身影,展翅飞翔的神韵,像飞机似的打了一个招,又飞了回来,悠然落地,似朵祥云飘然而至。这片湿地为丹顶鹤提供了生息的条件,同时,丹顶鹤也护佑着这片土地的圣洁和安宁,特别是让我们感动的是丹顶鹤与一个女大学生的故事。这女孩的名字叫徐秀娟,她为救治一只陷入滩涂沼泽中受伤的丹顶鹤,而献出了自己青春生命,这个故事至今让人传诵,使人难以忘怀,曾经蹿红传唱的一首歌《那个真实的故事》,就是颂扬为救治受伤丹顶鹤而献身的美丽姑娘的。
看了网养的鹤以后,我们放眼向东望去,极目远眺,那一片芦苇成了我目光延伸的绝佳之处。四十二万公顷的芦苇,望不到边际的滩涂湿地,茫茫一片,与海相连,与天相接,置身于其中让人心情也豁然开朗,令人震憾,更让人称奇的是这一块淤涨型海岸湿地,黄海每年以50-200米速度不停地向后退却,湿地在向大海延伸,滩涂正无休止地年年扩大,让人震憾。
大片的芦苇中有几条洁白、3-4米宽的水泥路,在芦苇深处铺展、延伸,把成片的芦苇隔开,通过这一条条路可以走向芦苇深处,路看不到头,深不可测,记得上世纪90年代初,我参加一个笔会,也曾来到这里,那时可没有这样的路,只能站在芦苇边沿向远处辽望。
沿着水泥栈首向东朝着大海的方向走去,远远望去,眼前一幅徐徐展开湿地的自然景观,既有连绵不断的潮汐,也有成片滩涂芦苇,似乎听到阵阵涛声,一片生机,身临其境,吸收着新鲜空气,抛弃尘世的劳累和烦躁,忘情地拥抱大自然,彻底陶醉于空阔的氛围之中,心中溢满轻松与快乐,一种豪气油然自生。
曲径通幽的水泥小道,在芦苇丛中自由延伸,走在这水泥小道上虽失去了湿地的真趣,但它可把我们引到芦苇深处,与芦苇零距离紧密接触,当你走到洁浩荡荡的芦苇之中,尽享阡陌的苇香、芦花绽放之快意,纵横交叉的河汊和茂密的芦苇,构成辽阔、幽深、探不可知的自然空间,野趣横生,此时,我情不自禁地哼起《沙家浜》中郭建光的“芦花放稻谷香”的唱词,此时此地,虽闻不到稻谷香,却一饱纷纷扬扬芦花放的壮丽景观。我伸手摩挲这已成熟的芦杆,芦花立即飘飞起来,我自忖自然界的神奇造化,这不起眼的芦苇,在这海滩上除起到护堤促淤、保护生态平衡的作用外,芦苇的本身也遍身是宝,经济价值不错,芦苇嫩时可食用,芦叶在端午节可裹粽子,可算家家用之。芦须可扎扫帚,芦杆可以织席,还是造纸的上等原料,根茎亦是一味中药,面对茫茫茫的芦苇,在沉思中对它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它朴实无华,不惧沼泽而栖身,不择环境而生长,不畏风雨而挺拔,柔而不弱的气节与风骨,有着渴望真情、感恩大地的真挚情怀,留给人们无尽的遐思和深深的向往。一根芦苇虽婷婷直立,只星星点点,不成气候;无数棵芦苇簇拥在一起,你瞧,虽值初冬了,它那含蓄内敛、萧瑟苍凉的美,挤挤挨挨,成块成片,极目望去,无穷无尽,无垠无边,气势磅礴,简直就是一个轰轰烈烈黄色世界,气势十分尉伟。
我走近正在割芦苇的农民身边,他们告诉我,芦苇要年年割才能长得旺盛,在与他们的交谈中得知,他们承包芦苇仅有12-13元∕亩•年,一亩也只收10担左右芦柴,即芦杆,市场芦柴的价值40元左右∕担,割柴的人工费是60元∕人•天,一个人一天割不到一亩,如果有水的话,还要先围起来将水抽干以后才能割,花费更大,成本更高。由此看来承包芦苇的农民经济收入实际上是微薄的,虽然收入不高,但,对护卫湿地的奉献精神却尽现其中,由此我对承包芦苇的农民不由得产生一种祟敬。
看看天色渐晚,我掉转身,背着大海向西回走,夕阳像鸡蛋黄一样挂在西边,渐渐地坠下地平线,天上云彩由红变灰、铅灰,变黑了,天空渐渐笼罩氤氲的雾气。身后的一片芦苇被黑夜吞没了,只是偶尔从芦苇深处传来一声声鹤呜,是这这鹤呜声正显湿地保护区的灵气和生命,虽值初冬,但,只因有这鹤鸣声相伴,一扫人生悲凉之颓废之气,油然产生一种大展宏图、振翅书写梦想的豪情壮志!
转自《塘河》杂志
- 上一篇文章: 永远的牛号子(王志光)
- 下一篇文章: 咸月光(梁小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