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建湖文史网 > 西塘雅集 > 散文小说 > 正文

初夏的双湖公园(胡志群)

发布日期:2015/6/1 15:13:50  阅读:1504  【字体:
 

初夏时节,走在双湖公园里,心中有好多情要抒。虽然物是人非,好多已不是我记忆中的旧模样了,但是现在的双湖公园比原来更具成熟美了。记得五年前,当我还是一个县城摄影记者的时候,双湖公园的前生,还是两个废弃的窑塘。后来在县领导的规划下,利用现有砖场挖掘形成的低洼地带蓄水形成开阔湖面,公园布局围绕中心水体展开,因地制宜建成了双湖公园。如今双湖公园形成的点点滴滴记忆犹新,所以我对双湖公园也有着特别的情结。这次重来公园,虽然格局有些变化,多了些房子与树木。但园里那种原生态的、潮湿的气息没有变,尤其是园里的绿化更加茂盛了。因为天又些阴,所以本来就别有篇章的双湖,配着那雾濛濛的气质,透着朦朦胧胧的感性。使双湖公园多了含蓄的美。

 

我们的车从高速下来不远寻过去,便能见着双湖公园, 透过写有双湖公园高大的墙门,就可瞥见园内景色,楼台、花树映现其间,引人入胜。园门两侧以自然种植为主。花草树木品种多,以绿景作为双湖公园的开篇,每一个细节都赏心悦目,值得细细揣摩。无奈这次没带上速写本,只能用手机拍下些美景了,也算这次来园留个纪念吧。

 

进入园门,是与绿景相接的一大片竹林。茂密竹林与各色的花展现出了生机勃勃的满园春景。穿过了春景,前面出现了一汪翠绿的湖水,绿色环抱着湖水。茂密的树木为游人撒下一片阴凉,因为湖很大,湖边上的小径迂回曲折,所以看起来充满了幽阴深邃之感。湖四周芳草如茵,佳木葱茏,为游客展现了一幅“绿树荫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的秀美画卷。

 

柳枝在碧绿的湖面上迎风温柔的飘着,舞着。分不清是碧绿的柳枝染绿了那一湖清潭,还是碧绿的湖面衬俏了一树的翠柳。我最爱看阳光透过柳枝稀疏落影的样子,觉得诗意十足,郑板桥喜欢画墨竹,据说就是受窗户纸上竹影浮动的启发。真实的美感,使我在这柳的绿荫下停了下来,用我的每一个感官去触摸这柳影,人们有了相机后,总是迫切的想要留下些美好的证据,却忘了我们最朴实的感受。

 

沿着小路向前走,来到了湖中心的曲桥上,就是一座供人赏湖的曲桥,桥上有长亭,累了可以休息会,这样的意境让我有种置身于水墨画境中。在亭里我坐下面向湖边,看着湖面,慢慢淡去的雾气,爱恋似乎有种欲说还休的味道……一会儿整个园里清晰起来,人只有在那个时刻,才发现自己是活得特别真实,才会发现自己完全融入了大自然的怀抱,忘却了一切,心特别的清,特别的静,湖边不时,有一两只小鸟悄悄飞出来,惊吓之余,也有了乐感。当然更多时候这里是寂静无声。

 

从湖里走出来就来到淮戏馆,白墙青瓦,亭台楼阁,假山绿树……正是五月,这里的花开得很美,但我最喜欢的还是蔷薇花,温文尔雅,低调、内敛、不争,静静地向游人散发着属于自己的清香。经过那座长廊时,是我想起唐代传奇《霍小玉传》里的那句“开簾风竹动,疑是故人来”。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如今淮剧已经成了苏北的文化符号,江淮戏走遍了全中国,现在淮戏属於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淮戏馆展示县级城市平民阶层朴素生活的展览馆。     

 

当我和许多淮戏迷一道在长廊里而坐时,我是不懂淮戏,五音不全,也不会唱淮戏,算不上是个戏迷,只是好奇和一时兴趣而已,伴随锣鼓声声,扳鼓咯咯。戏迷们的姿势、神态、仪表、唱功都给人以无穷的回味和联想。随着“台台台”的小锣声,我整个人有些晃动起来了,虽然不喜欢听淮戏,却乐在其中。

   

淮曲悠扬,让人竟有点恍惚……

   

不知不觉间,已在公园转转赏赏几个钟头了,这时雾也散去了,阳光退去了早晨的阴霾。双湖公园的景也更加明媚了,虽没有江南公园的精致,却有种朴素的美,在这样的美景中,我畅想着,如果我住这里,我究竟会拥有怎样的一种人生境界呢?

   

很想期待下次来时能呆上一整天,泡一杯清茶,茶香中或画上一幅画,或静心读一本好书,或与一位相识的朋友下一盘棋……

 

转自《塘河》杂志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查看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

    验证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