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建湖文史网 > 西塘雅集 > 诗歌 > 正文

《双舍传奇》第二章(二十二)(邵云)

发布日期:2015/6/27 16:20:03  阅读:1554  【字体:
 

  

  三个人进了屋。明间空荡荡的,只有西房间里有个方桌和两条长凳。三个人坐了下来,仇八完成任务就走了。

  “这是伍家老三的房子,那是个开明人。”王加雄向区长介绍道。

  “这里很少收拾,我们还是到那边厢房里去坐吧。”孙明辉说道。

  “伍家兄弟呢?”王加雄已觉到了这个院子里空无一人的气息。

  “都走啦!前几天,伍老二的儿子回来和我们协商,说家里的四个老人都老了,挺孤单的,请求我们放行,我就同意了。这四个人放到哪里都让人放心,虽然成分不好,但是心挺好。他们把东西都留下了,锁好门,交了钥匙才走的,说怕我们要用房。”说着,孙明辉向伍克祥的屋子走去。

  虽然只是三间厢房,却被伍家兄弟收拾得井井有条。南一间是伍克祥夫妇的卧室,中间是客厅,北间是和老四共用的厨房,里面很讲究,箱柜做碗厨,竹筒做筷笼,本来很普通的东西,却摆弄得极其典雅,连碗筷都干干净净的,好象主人还没有离去,马上就要回来吃饭似的。

  “这是先生们住的。”武区长上下打量过一番之后说道。

  “武区长,你们工作组就住在这里吧!”王加雄说道。

  “太好了,大房子可以做会议室。”武区长又回头看着孙明辉,笑道,“孙村长,欢迎吗?”

  孙明辉有点摸不着头脑,没有说话,只是憨笑着看着王加雄。

  “我给你说,区里组织了工作组,到这里来放个农业合作社的点,武区长亲自来做宣传发动工作,和我们一起研究怎么个搞法才能解决小农经济的矛盾,才能使大家共同富裕起来,这需要孙叔的支持呀!”

  “我听党的,个人表示没意见,肯定大力支持。”孙明辉搞清楚了情况,才明确地表了态。

  “很好,就需要你这句话了。等高明和左一民来了,我们就开个预备会,到时候听听你的意见。”武区长眯着眼睛笑了。

  而此时孙明辉的心里,真正的情绪是七上八下,乱糟糟的。他种了半辈子的田,换过几个东家和若干个田邻,为了田界不知道烦心过多少次了。别看种田看上去是个体力活,简单,可是种田的过程却很不单纯,复杂,矛盾重重,简直是个脑力活。种田人寸土必争,在佃农时代,圩都用石灰和木桩打个中界,过一两年就要挖桩查界,抠门的人总要趁机多占个三五寸田。那时侯,还有个主子可以做中间人,调解调解,一般吵嘴和打架就会平息了。土改后,土地归户,这种地界的矛盾越演越烈,自己曾经很多次被农户拉来拉去地去解决问题。几年时间下来了,有劳力和财力的干脆就罱泥划渣,把田填高,使得本来很平缓的水田变得高低不平,旱时自己的高田上水难,涝时低田下水难。特别是下秧苗时,为了控制水势,矛盾更激化了,吵闹打架的天天都有,找谁调解?就找他孙明辉!因此,他心里总是在想,有个办法解决问题该多好啊!今天听王加雄说要在双舍搞试点,他心里先是很宽慰,认为自己的责任终于可以不必如此艰难了。可是,他转念一想,田已归农户,农民是土地的主人这个观念已是根深蒂固了,现在要搞合作化,容易吗?就拿自己来说吧,二十几年的儿荒终于过去了,八个孩子有六个能干活了,自己忙完了还可以到别人家忙,一家的小日子过得很是滋润,要不是自己当这个村长,早就享清福去了。可要是合作了,这样的日子还会有吗?即使自己同意,老婆子也会反对,而和老婆子抱同样观点,非要单干的大有人在啊!不过,不管如何,作为一村之长,人家工作组来了,是在执行党的政策,自己能不拥护能不执行吗?

  “这样吧,早上你们就到学校里吃饭,中午在这里吃,我让仇八扛点粮来。这里就交给你们了,我是随叫随到。”孙明辉说完告辞了。

  王加雄看着远去的孙明辉,对武区长说道:“这个村长很实在,也很有号召力。”

  “他很有工作方法,你听到了吧?他强调他个人没有意见,也就是说别人可能会有意见。”武区长舒了一口气,“难度肯定会有,我们就先去吃早饭吧!”

  武区长和王加雄吃过早饭后,高明和左一民就到了,罗开和刘洪久很快也来了。

  高明人表面看去虽很刚直豪爽,但其实是个内心精细的人。他问武区长和王加雄:“你们宣传了吗?”

  “哪里来得及,不是在等你们吗?”武区长答道。

  “那最好。我有个想法,先召开村组干部会,叫他们各组晚上开会,让大家说说分到土地后的感想和出现的矛盾,然后就请大家自己出招,说说怎样才能解决矛盾,才能走共同富裕之路。等意见出来后,我们就结合他们的想法加以诱导,这样效果会好些,既然这是农民群众的内在要求,实施起来就很快了。”

  大家都是做过基层工作的,因此一听这办法都叫好。王加雄立刻去通知孙明辉召集村组干部全体会议;公认工作耐心细致的左一民和刘洪久一道考虑财务手续的办理。

  几天的讨论会一开,工作组就掌握了具体的情况,因为一到晚上,他们就分散到了各组去参加会议,只是从不发表意见而已。农民有农民的想法,他们把自己分到的田看作是命根子,一谈起现在的矛盾,他们就七嘴八舌地说开了:田被别人占了,要重新丈量和打桩;田里下河泥规定每亩该多少,以防止田变高;水路更难办,有谁愿意让田开槽啊?就这样,意见越讨论越多,越讨论矛盾越升级,有的组说着说着就吵起群架来,甚至还卷衣捋袖地打起来。

  就在各组闹得不可开交的时候,第二步工作开始了,那就是征集这些矛盾的解决方法。

  在这个信息闭塞的苏北农村,还是有些思路高远的人,他们就是夜校的学员。在夜校上课时,周老师总把中国要走向共产主义的思想灌输给这些年轻人,并拿苏联老大哥作例子,苏联已把土地收归国有,属于全国人民,而苏联农村已走向集体农庄的形式,等等,美好的前景总能把这些年轻人刺激得热血沸腾,恨不能一觉醒来时,中国就象苏联一样了。这时候,这些学员真地派上了用场,各组都有年轻人站起来发言,他们经常说的话就是“学习老大哥,走集体主义道路”。

  已是农会主席的陈家明现在忙得不着家了,也不跟着老木匠学手艺了,而是和他的同学组成一个宣传队,整天到各队去游说那些依然“不开窍的顽固分子”,把小农经济最终会陷入资本主义泥淖的险情告诉大家。已是妇联主任的荀小妹也巾帼不让须眉,哪家的女人还没想通,她就坐在人家家里一直做思想工作。

  少数的纯农户也感到了危机。他们觉得,买田的人不种田,卖田的人种田,旧地主打倒了,新地主正在形成。土改才五年就这样了,要是再过个十年八年的,种田的人恐怕又回到佃农的地位上去了。提到“佃农”这个词,大家感到很绝望,就不由自主地回忆起了过去的生活,这样,讨论会又成了忆苦思甜会。人就是这样,情绪变了,意识就会跟着模糊起来,很快,这样的小组就形成了“听党话跟党走”的决议。

  工作组晚上参加会议,把听到的言论记在心里,记在本子上,白天忙着起草合作化的规章制度和选拔优秀的年轻人做合作社的骨干。工作组叫村委会赶快发展第一批共产党员,其程序不亚于历朝的科举制度:被发展对象一定要三代之内的家庭和直系亲属与“富”无关,要穷祖上、穷亲戚和穷社会关系。为此,村里派出几个调查组,最终,荀小妹、陈家明和刘权等七人入党。双舍村的党员覆盖率按组来说,惟有双舍组成了政治空白队。

  等一切妥当之后,工作组就把合作化的草案交给了双舍村的十一个组进行讨论。一时,全村人都将目光集中到了这关系到他们命运的章程上来:

  第一章:土地制度

  1、现在正在种稻的土地全部收归集体所有;

  2、十边旱地和沟圩格垛按照全村人平分到户,可以自由种植。

  第二章:

  以组为单位,各户的大小型农具和耕牛品价入队……

  第三章:以组为核算单位,实行多劳多得的原则

  1、……;

  2、……;

  3、……;

  4、年终分配:

  ⑴、以人民币分配为原则,把年终出售的粮食所得,按照工分日计算分配;

  ⑵、粮食首先要上缴国家,然后保证人口粮,暂定为四百八十斤,剩余部分按照工分日分配;

  ⑶、人口粮一律按照平价计算,劳动所得不够口粮钱者,原则上可以拿钱买粮;

  ⑷、对五保户、困难户和军烈属,视其情况由全社负担。

  第四章:组织

1、双舍村改名为双舍农业合作社,组改称为生产队。合作社社长由王加雄兼任,副社长孙明辉,会计陈家明,副社长和会计与男劳力同酬。各生产队民主选举产生生产队长、会计和保管员,该三人不得脱产,与社员同工同酬,误工与同等劳动记酬……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查看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

    验证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