拙政园和留园观后(王金厚)
苏州的拙政园和留园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合称中国四大名园。新中国首批国家文物保护单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拙政园位于苏州古城东北隅,占地78亩。始建于明代正德八年(1513年)。是明代弘治进士、御史王献臣弃官回乡后所建。
王献臣(1473—1543),号槐雨。吴县人,学识渊博,擅长诗文,有古直臣风,但仕途不得志。1510年借其父病故告退回乡,决心归隐田园,以建造园林而寄情山水。要像陶渊明那样“采菊东篱下”,“守拙归园田”。他费时16年,建成一座姑苏第一园。“盛夏已经秋,林深不知午。”“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几诸亭、槛、台、榭,皆因水为面势。”环境清幽,淡泊自然。时“胜甲天下”。
现代电影《红楼梦》大多取景于此。
可惜,王献臣死后,“其子不肖,一夜巨赌,将这座江南名园一下子输给徐氏”。后屡易其主,多次兴衰。
无独有偶,几十年后,明太仆寺少卿徐泰时在工部供职被罢免后,于万历21年(1593年),又在阊门外二里余造了个东园。占地35亩,假山池塘,楼台榭阁,奇石古松,不亚当初拙政园。“宏丽轩举,前楼后厅,皆可醉客”。
可惜,徐泰时死后,其子又步了王献臣儿子的后尘,鬼混赌场,债台高筑,只得将东园卖出以还赌债。几经易主,后东山人刘恕复修东园,并更名留园。
拙政园、留园的主人建造园林的巨额资金从何而来,不得而知。巧的是价值连城的巨大园林均被其子嗜赌而输掉了。怎不发人深思。
苏州史上有个清官,也是清王朝的名臣叫林则徐。他有句名言,不知是看了拙政园和留园以后有感而发,还是他另有所悟。他说:
子孙若如我,
要钱干什么?
贤而多财,则损其志。
子孙不如我,
留钱做什么?
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拙政园和留园的继承人不是千古罪过之人—地地道道的败家子—又是什么!
清朝乾隆年间,是苏州园林的鼎盛时期。曹雪芹曾在拙政园客居,他笔下的贾府大观园几乎是拙政园和留园的仿制品。从“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到故事的结局是贾府破败,大观园荒芜,王熙凤芦蓆裹尸,贾宝玉出家无家。不知曹先生是不是因拙政园的兴衰而引起的创作灵感进而呕心沥血苦写《石头记》的!我们无法可考。
四十年前,人民的伟大领袖、我们党的伟大导师毛主席曾说过,党的高级干部要读《红楼梦》,起码要读五遍。当时不甚理解,现在看了拙政园及其园史之后,我似有新悟。看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一种历史的规律,只是周期的长短而已。曹雪芹要疾呼的主题之一是不是也在于此。
可惜,拙政园、留园今仍对世人开放,只是要一张门票而已。原名《石头记》的《红楼梦》今也到处有售。而我们党内,革命队伍内的一些为数不少的同志,他们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无暇顾及拙政园,无暇阅读《红楼梦》。在觥筹交错中难以分身,在权钱交易中无力自拔,于是乎有那么一些官人们因贪污受贿罪或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而身陷囹圄,甚至走上断头台。一个光荣的人民公仆连一个清王朝的林则徐的悟性都没有,且不叫人可惜可悲。
拙政园和留园的巨大财富没有随主人的血脉传承而传承,决不是简单的“子不成器”或“铁不成钢”的巧合。也不是父辈疏于对后人的文化教育。贾宝玉对大观园置景的题名,对两个女人的情感纠葛所作的诗文等等,都说明他的文化和智商并不低下。王献臣徐泰时能以万金造园,难道还负不起儿子读书的学费吗!显然不是。问题是他们受了什么教育,他们有了什么样子的文化。他们是温室里长出来的一株什么苗子。人们叹息:“创业难,守业更难。”难道他们继承的园林不是输掉卖掉而是园林自己改名换姓跑了的吗,也显然不是。
嗜赌是受钱的诱惑,赌博的思想是对钱的患得患失。一个人如果一味地迷上了金钱,他的灵魂也就渐渐空虚了。当灵魂空虚的时候,荣辱也不存在了,只要有钱,什么事也就做得出来了。莫说变卖祖产,就是叛国卖身他也能干。
如今的王献臣徐泰时也太多了,亿元富翁成千上万,十亿富翁百亿富豪也为数不少。就连普通的老百姓,也在不断为弃旧房买新房而拼命。小老板们更是有了楼房想别墅,有了别墅想花园。至于人们对后代的思考,似乎读了大学也就万事皆成了。孰不知,贾宝玉以及王献臣徐泰时的儿子们也未必不是大学生吧。问题的焦点恐怕是对后代的灵魂教育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吧。如果后代的灵魂也是除了一个钱字别的似乎都不重要了,把生存的价值取向以钱定位,别的信仰似乎都不重要了,明天,我们会不会变成新的王献臣徐泰时,恐怕不是多余的考虑吧。
知识教育、科技发展固然重要,社会进步人类繁荣除了经济发达,更有人类文明素质的内容呢。
看来,国家昌盛、民族兴旺、家业兴隆能不能持续发展,教育下一代的灵魂工程该是何等重要,拙政园和留园的园史能给你一点启示吧!
摘自《橙黄橘绿》
- 上一篇文章: 虎丘山前思项羽(王金厚)
- 下一篇文章: 怀念李宝武(王金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