溜须与拍马(唐一笑)
溜须,现代汉语中一般与“拍马”连用。溜须拍马,《宋史·寇准传》(卷二八一)记载,丁谓本来是寇准的学生,后来官至参政,但事奉寇准一直非常小心谨慎。有一次在中书省会餐,羹汤把寇准的胡须弄脏了,丁谓赶忙起身,为寇准小心翼翼地擦干净。寇准哈哈一笑,说:“参政是国家的大臣,怎么为官长‘拂须’呢?”拂须,大约就是后世所谓“溜须”的来历。
拍马一词据说源于元朝,那时官员大多武将出身,对上司的最好奉承就是拍拍他的马背(据说马屁股是不可拍的,拍了非要挨马撩上一蹶子),把他的马大夸特夸一气。上司的马当然象征着权力、身份、地位,就象今天的小轿车一类,夸他的马就是一处奉承,上司自然心有好感。
人皆喜欢听好话,想要不奉承上司,在职场中恐怕也甚是难混出名堂。当然,这并非说混出名堂来的都是溜须高手。奉承上司不可逢君之恶,不可为虎作伥,不过至少不可为之过甚,也就是说有个度的问题,否则就不是留下笑柄而已,不免会落个害人害已的下场。丁谓之举过甚了,以至寇准都无法接受。读陈登科的日记,其中记了一件事,说是1945年部队打下淮安城,他和战友去逛湖心寺,一块石碑上刻有“皇恩浩荡”四个字,一打听才知道,原来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在这里撒了一泡尿。事后,那些地方官为了拍乾隆的马屁,便竖了这么一块碑。(《陈登科文集》第八卷)这也可以说是过甚之举。
其实被溜须被拍马,在官场上并不希奇。问题是,许多官们很容易从被动到心安理得,真的能象寇准那样保持清醒的还真是难得。溜须拍马过甚者,其所求也必然是过甚的,这类人几乎都属于不得不防的小人。
- 上一篇文章: 从《陋吏铭》谈套用(施伯超)
- 下一篇文章: “飞黄腾达”的“飞黄”是什么(许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