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建湖文史网 > 人物春秋 > 文明楷模 > 正文

义务修桥的“老愚公”(陈远忠)

发布日期:2012/8/30 15:21:02  阅读:2005  【字体:
 

 

    建湖县上冈镇龙汪村的王文江老人,家里其实很清贫,儿子和孙子常年在外打工,但几十年来,他省吃俭用,坚持修桥造福乡邻,被当地百姓亲切地称为“老愚公”。

 

    老人说乡亲们对他的褒奖和信任,就是他这一辈子最大的幸福。

 

修桥既方便自己,也方便了别人

 

    1978年时,龙汪村200多名小学生上学都要经过一条小河,小河上面有一座简易的小桥。每到下雨下雪天,经常发生学生过桥坠河的事,连大人都走得心惊肉跳,生怕掉下去。村里的学生家长都是千叮万嘱不许孩子单独过桥,许多学生为避开这座小桥只好绕很远的路才能到学校,不少村民都望桥兴叹。

 

    王文江家虽然离学校只有1里多路的距离,但如果没有桥,也要绕很远的路。他和老伴商量后,便砍了自家屋后的几棵大树,上街买了钉子、铁丝等材料,自己动手建桥。当时,周围邻居都不理解他的做法,也没人来帮助他。他默不作声,仅靠自己的力量,花了5天时间,修建了一座新桥。建桥既方便自己,也方便了别人,看着周围群众和学生每天在桥上安全通行,王文江暗下决心,一定要维护好这座桥,保证畅通。

 

    30年来,王文江老人先后在村里修了1座铁索桥和1座水泥桥,维护过多少桥,连他自己都记不清楚了。那时候,农村几乎没有水泥混凝土结构的桥梁,都是两根木头一拼,就成了大家心目中的“桥”。

 

    王文江所在龙汪村的北面,有一条30多米宽的河,横跨北草堰河、连接仓冈村和草堰口社区桃园村,给两岸群众通行带来了不便。过去因为村里拿不出资金建桥,人们仅靠一条小船摆渡。2004年,王文江拿出自己的所有积蓄,卖掉家里圈养的猪仔,共花费3万元,修好了这座水泥桥。桥建成功的那一天,村里群众自发买了一块匾,敲锣打鼓送到他家中,感谢王文江给百姓做了一件大好事。

 

    2011年底,王文江又拿出辛苦积攒起来的3000多元钱对村里的几座危桥进行整体维护。老人说,每当看到人们轻松地从他修好的桥上平安走过的时候,心中就会涌起一股满足和成就感。

 

周围村庄修桥,他无偿做帮工

 

    王文江年轻时勤学好问,曾经在建筑工程队里工作过,有一手泥瓦工手艺,是村民心中出了名的能干人。由于修桥,老人从中体验到了做好事的快乐,修桥护桥就再没停下来。

 

    20017月,邻村要修一座桥。当地好心人四处筹措资金后,却苦于找不到精通修桥的专业人员。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们从群众的口中得知王文江老人修桥的善举后,走了几里路,找到王文江请他帮忙修桥。老人爽快地答应下来,无偿地在工地带着群众修桥,20多天后,桥终于建成了。

 

    看着周围群众欢天喜地从桥上通过,朴实善良的王文江老人,心中便有了一个执着而坚定的信念,要在有生之年,尽自己最大努力多修桥方便乡亲。

 

热心为民修桥的背后,有家人支持

 

    王文江家并不富有,甚至还很清贫。老人的两个儿子和孙子常年在外打工,原先打算将破旧的三间房子重新修建,因为家里的积蓄都用在村里的危桥维护上,至今未能拿出钱来翻新。

 

    30多年来,王文江的老伴对丈夫自费修桥也经历了从反对到理解和支持的漫长过程。家里仅有的3亩地是王文江一家一年生活的经济来源,但拮据的生活从来没有磨灭他为村民修桥的念头。多少年来,每当人们谈起王文江老人义务修桥的善举,无不啧啧称赞。也曾有人说他好傻,王文江老人总是坦然一笑。他老伴说:“我家经济并不富裕,仅靠种田过日子。他热心修桥几十年了,那时我也十分生气,不知道他图个什么。现在桥修好了,大家平平安安地过桥,没有危险了,我也非常理解和支持他的做法,我不后悔。

 

2012年,王文江老人被评为首届感动建湖十大人物。

 

转自《盐阜大众报》2012823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查看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

    验证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