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建湖文史网 > 人物春秋 > 文明楷模 > 正文

《王俊情怀》第一章辛酸的童年(季阳林)

发布日期:2012/10/15 15:23:17  阅读:3791  【字体:
 

 

19241224日,王俊(原名王观仁)降生在苏北里下河水网地区的今建湖县高作镇蒋王村一个贫苦农民家里。已经有了三男二女五个孩子的父亲王学富和母亲吕氏既为又得一子而高兴,也为拿什么养活这群孩子而发愁。

 

王俊幼年和童年时代,是旧中国社会秩序最为混乱、人民大众苦难最为深重的时期。上有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下有地主恶霸、土豪劣绅的肆意盘剥。特别是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寇大举侵犯,烧杀抢掠,加上土匪横行,盗贼猖狂,百姓受尽折磨,生活一年不如一年。王俊的父亲身体不好,仍起早睡晚,拼命耕种自家薄地,给人家打工。一年收获的庄稼除了还债,只够半年生活,其余靠野菜充饥。春天断粮缺草,为了活命,又借高利贷。三间草房不知住了多少年,破破烂烂,雨天漏雨,没有条件修理。

 

王俊四岁那年初冬的一天,他正在外面玩耍,记不得是谁一把抱起他说:“宝宝,你快回去看看,你爷(当地称父亲为爷)不行了。”回到家里,看到屋里站满了人,父亲已穿好送终衣服,头南脚北躺在床上。他在弥留之际,嘴唇微动,好像要说什么,但没有力气了。王俊紧挨着床,脸色蜡黄、双目紧闭的父亲感觉到了,眼角渗出泪水。可能是回光返照,他舍不得最小的儿子,突然伸手紧紧抓住王俊的衣襟不放,在场的人惊呆了。王俊小,也不知道害怕。家人、亲友央求劝说,这才慢慢放开了手,不一会儿就咽气了。人们赶忙在他头前、脚后点上归天的送行灯。

 

    悲痛,莫过于生离死别。屋里屋外哭声一片,妈妈更是哭得死去活来。亲戚们都揪心:孩子这么小,就没父亲了,今后日子怎么过?

此后,大哥王观元每天抱着、背着王俊,带着一小捆冥纸卷,到父亲坟上送火、磕头,哥哥哭,他也哭。在王俊幼小的心灵里,他隐隐约约地知道,慈祥的父亲躺在地下,永远也见不到了。

 

家里的顶梁柱倒了,丧葬买棺材又欠了一笔债。为了养活这群孩子,为了还债,母亲顽强地支撑这个倾斜的家。她不顾自己小脚,到水田里插秧、薅草、割稻。还不起债,妈妈央求人家宽限,让大哥王观元做三年短工还债。渐渐懂事的王俊给母亲当小帮手,洗碗筷、挑秧草、拾麦穗……

 

王俊的家乡,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先民渔稼耕猎,繁衍生息。吴越灵韵、楚汉雄风的交融渗透,使得这里的人文底蕴深厚,英才辈出。以身殉国的南宋左丞相陆秀夫在此诞生,才子外交家乔冠华从这里走出。人们尊崇孔孟,重视文化。王俊七岁时,妈妈为了“拦拦水”,不让他掉下河淹死,同时也想让他会写名字,能记记秧草账。尽管家里非常困难,妈妈还是咬着牙,让他上了私塾。念的《三字经》、《百家姓》,王俊弄不懂,回家也没人教,上学半年也没有学到多少知识。

 

当地有个说法叫“八糊涂”,意思是八岁念书越念越糊涂。人家这么说,妈妈就信了。八岁那年,王俊停了一年学。

 

九岁那年春天,叔叔领着他和一个叔伯弟弟,各提一小竹篮粽子正式上学了。这所私塾在蒋王庄,离王俊家有两里多地。一到那里,王俊和叔伯弟弟先给大成至圣先师孔子神位磕三个头,再给老师磕头,送上见面礼粽子。老师问了情况,提出要求,就算开学了。此后,他们每天蒙蒙亮就起床,20多个小学生从四面八方往学校赶。去学校的路上有一座小桥,下雨天小桥滑,摇摇晃晃不敢走,他们就爬着过去。这个小学只有一间草棚子,半间养牛,半间作教室。夏天,牛粪臭气引来很多苍蝇蚊子,嗡嗡乱飞。冬天,四面透风,孩子们冷得直打哆嗦,把小手放在牛身上取暖。王俊带的三条腿凳子,不知是哪一辈老祖宗传下来的,常常连人带凳“扑通”倒下,引来同学的嘲笑。

 

王俊在学校从《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到最后读《诗经》、《幼学琼林》等,都是死记硬背,不求甚解。有时老师也讲讲诗文的内容,关于小神童解学士的故事印象特别深。老师说:解学士这个学生个子小,特别聪明,开口就是诗,讥笑人骂人也是诗。别人笑他矮小,他反驳说:“世人笑我矮矬矬,我笑世人着衣多。三尺龙门过不去,身长十丈又如何?”有一天下雨,解学士滑倒了,别人不但不拉不扶,还嘲笑他,他也用诗嘲笑他们:“春雨滑似油,下得满街流,滑倒解学士,笑坏一群牛”。老师还讲了“少小多才学,凭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等诗词。

 

私塾先生厉害,他有一把戒尺,又叫戒方,是用桑树或榆树做的,约一尺半长,长方形,比较重。老师让背诗,第三遍还背不上,就要挨打。学生就怕这个,老师对谁不满意,冷眼一瞄,学生就吓坏了。让伸出手,手心朝上放在课桌上,老师毫不留情地用戒方,叭、叭、叭地抽,学生眼泪汪汪,不敢反抗。但也有例外,有一个被王俊叫大哥的学生16岁了,笨一些,就是背不上,老师很生气,打得重。他受不了,就和老师对打,乱成一团。这件事传出去,这个学生和家长受到社会谴责。

 

王俊读《大学》时,老师讲孔子学生曾子的诗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当时王俊虽然不理解孔子曾子的深奥思想,但也懂得所讲的一些道理,对他后来参加革命,忠心耿耿为人民服务有重要影响。

 

王俊家里穷,知道母亲供自己上学不容易,学习很刻苦,每天晚上妈妈睡觉了,他还坚持背书。点不起煤油灯,就把灯草放在灯盏里放点食油,点亮照明。灯火如豆,光线暗淡,有时看书看得头晕,眼睛发胀。为了省油,在天晴月朗之时,借月光看书学习。王俊读了四年半私墪,没被老师打过。

 

在王俊幼小的心灵里,母亲善良厚道,非常伟大。她起早睡晚,辛勤劳动,供自己念书。把70多岁的外祖母接到家中长期赡养,尽其孝道。尽管自家生活艰难,还时常接济更困难的亲友、乡邻。

 

母亲的善良造就了他的善良。

 

母亲的自立造就了他的自立。

 

王俊念书的学费,第一年交两戽大麦,以后每年交三戽大麦,每月还要供老师吃一两顿中午饭。为了表示对老师的尊重,凡供饭那天,妈妈不干其他事,专门准备。一般是三菜一汤,没有大荤,如菠菜炒鸡蛋,韭菜烧蚬子,豆腐烧萝卜,白菜汤或是南瓜汤。主食是大麦采子(大麦碎粒)饭,这在当时就算很不错了。王俊感到妈妈负担太重,不想再上学,要自己养活自己。

 

当时他二哥王观明、三哥王覌山在上海工厂里做工,13岁的王俊提出到上海找活干。妈妈看他人还小,要出远门干活舍不得。但家里实在困难,还有一个原因是,妈妈的内侄、王俊的表哥吕兆祥在上海一家玻璃厂做工时间比较长,当了工头,有他关照,妈妈最后还是同意了。妈妈抓了两只小公鸡,让王俊带给表哥。

 

1938年冬天,他和大哥搭家乡一只划桨、拉纤的小木船去上海。船上有十二三人,自带粮食,用泥锅腔(用泥巴做的像缸)烧稀饭度日。到了靖江,刮起大风,不敢过长江了,既怕风浪,更怕江猪(江豚)把船拱翻。船停在靖江3天,船主整天在船头上烧香磕头求菩萨保佑。后来风小了,但小木船过长江,还是提心吊胆。真感谢老天爷,过江未出意外。船行15天水路,过了长江又经无锡、苏州,终于到了上海。

 

王俊和大哥见到表哥,送上两只小公鸡。鸡在船舱里关了10多天,瘦成一把骨头。表哥还好,没有嫌弃。他知道姑父去世后,表弟日子过不下去才找他的,尽力帮忙,对王俊说:“我们玻璃厂能进来,但玻璃厂到处是火,一不小心身上就烫伤了,这么苦,你能干吗?”王俊说,“我不怕苦”。

 

其实王俊也不知道玻璃厂是干什么的,怎么苦,当时只有一个念头,只要有饭吃,干什么都行。

 

经表哥介绍,王俊和大哥到了宁波人开办的上海中国化学工业社小沙渡路晶明玻璃厂,大哥当搬运工,王俊在磨花车间当童工。玻璃厂车间里有很多大小不等的敞口炭火炉子,上面类似锅的容器里,把有关固体原料经高温熔化成通红的粘稠液体。工人把通红的粘稠液体舀到加工器皿的模具里,用口或气囊吹气,做成毛坯,冷却后经过打磨就成各类酒瓶、药瓶、茶杯、酒杯等玻璃制品。其中不少用于出口,叫“西洋货”。车间里烟熏火燎,个个黑脸黑手。特别是夏天高温难耐,浑身湿透,脸上黑灰被汗水流出一道道沟。工人操作时手拿火叉、火剪,滴下的粘稠液体、蹦出的碎渣也带火,身上不知烫了多少伤。地上很多碎玻璃,脚被刺破也是经常事。王俊在磨花车间,主要是在玻璃杯子上磨花纹,同时当“小使唤”,经常被工头指使去干搬运原料、产品以及其他脏活累活。

 

王俊住的地方是工厂的一个8平方米左右的小阁楼,楼下放煤炭,小阁楼板中间有个窟窿,通过竹梯爬进去。小阁楼里横竖摆满床铺,还有一个上下双人床,王俊和大哥两班倒,轮流睡。每天早上5点,工厂的钟一响,工人马上起床吃饭上工,一直干到晚上9点,每天工作16个小时,累得精疲力竭,头晕眼花。王俊有时在班上打瞌睡,但为了有口饭吃,还得硬挺着坚持。

 

王俊在玻璃厂干了一年多,老家一个邻居到马来西亚办玻璃厂,听说工资很高,他动了心,也想和工友一起到马来西亚做工。马来西亚讲英语,王俊便在晚上学英文。这所德国人办的维德小学在上海迈得赫斯脱路,离工厂有七八里远,他乘不起汽车,每天晚上9点下班后,就步行往学校赶。德国老师从ABCD字母讲起,一个单词,一个单词地教,全凭记忆,没有教材,也不考试。学习两个小时回工厂,快夜里12点了,每天只能睡四五个小时。坚持学了一年多,一些单词记住了,简单的话会说了,但英文字句写不出来。

 

三哥在上海做工,不幸得了肺结核,当时人们叫痨病,经常咳嗽,痰里带血。不能干活了,资本家不闻不问,不给分文,一脚踢开。回到家中,母亲求人用小船送他到湖垛镇医院求治。

 

儿女是母亲身上掉下来的肉,儿子病成这样,母亲怎么能不想法救他呢?但在那黑暗的旧中国,一位普通农村妇女,特别是失去丈夫的农村妇女,大难临头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啊!他们拿不出钱住院治病,母子将要离开医院,医生说:“大婶子,这孩子的病在你们家治不了了。”

 

母子痛哭,无奈返回。

 

无钱求医,母亲只得请香头奶奶(巫医)画符、烧香,磕头求菩萨保佑。但“神仙不救苦命人”,家人眼看着年仅17岁的三哥痛苦地死去。

 

母亲的心碎了……

 

资本家的心肠太坏了!

 

但后来,王俊感到日本强盗更坏!

 

录自《盐城人在北京网》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查看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

    验证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