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建湖文史网 > 人物春秋 > 陆秀夫研究 > 正文

忠贞公陆秀夫粤东勤王传说(九则)

发布日期:2012/10/15 15:25:37  阅读:4366  【字体:
 

 

潮汕陆氏宗族始祖陆秀夫,于1276年被贬潮州,在谪潮期间,尚忠心耿耿为朝廷。于来年奉召回朝,保护宋帝昺,南迁于福建、广东沿海地带。一路上,上至为朝廷国事、下至为帝昺,这个年仅九岁的少帝的饮食起居,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怎奈是处在南宋末年,那政治动荡,兵慌马乱的年代,能够流传下来的记载很难见到,只有民间尚有少量的口头传说而已。

现搜集整理了忠贞公陆秀夫勤王南迁期间,在粤东的部分民问传说,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陆秀夫不愧是一个忠贞报国的民族英雄。

 

一、古葵泉井

南宋末年,宋帝昺和陆秀夫一行受元兵追击,怆惶南逃。一天君臣来到程洋冈的凤岭脚下(现澄海)。

时当酷暑、烈日似火、道路崎岖,把宋帝昺这个小皇帝累得气喘呼呼,加上腹中饥饿,口渴难忍,实在难以支持,突然发现前面山脚有一古庵,帝昺及陆秀夫一行见此为之一振,急忙催促大家快点赶上前去,找一点果腹的食物。

他们一行来到庵前,只见庵门上写着“古葵庵”三个字,右边只有一口水井,但却没有可以打水的桶,帝昺无可奈何的叹道:“老天炎热如此,怎奈这水井也欺联了。”说来也奇怪,这小皇帝的话刚说完,井里的井水竟沸腾般涨起来,帝昺看看这清澈的井水不觉大喜,命随身军校舀了一碗,一饮而尽,交口称赞:“好井水,好泉水”。为了不忘这救驾有功的泉水,帝昺命陆秀夫将这井水命名“古葵泉井”,并将字题在靠井边的墙壁上。

从此以后,这口古井便远近闻名了,每当春夏两季,井水就涨得很高,秋冬旱季,也从不干涸。后人将“古葵泉井”列入程洋冈八景,用以纪念。

 

二、无尾螺

宋帝昺在陆秀夫等将相的保护下,这一天来到了凤凰山脉的边缘,这潮汕平原,背靠凤凰山,面向大海,就在山脚下的一棵大树边歇息,也找一点野味充饥。村人闻知是国师及皇帝至此,便捧出一碗煮熟的石螺来进贡。帝昺从未见过这种食品,未知如何食法,望看石螺发呆。村人见此,便从碗中拣起一粒石螺用牙齿将螺尾咬断然后用嘴一吸,把螺丝肉吸了出来。小皇帝仿照村民的办法,还是吸不出来,陆秀夫等将相见到这样情况明白小皇帝只是个九岁的孩子,怎能咬断螺尾,只好用铁锤将螺尾一一打断然后让小皇帝自己去吸。方才吃得津津有味。吃完以后望着眼前的一堆螺壳说:“这石螺如果无尾就好了。”说也奇怪这小池塘里的石螺到现在都是没有尾巴的。

 

    三、双芯莲只

    帝昺与将相又继续赶路,来到一个池塘前,只见池中荷花盛开。这时,有村民摘下透黄的莲蓬送给小皇帝尝新。帝昺欢喜的剥开莲蓬,见里面的莲只竟是双芯的,犹如两个龙角。惊叹为奇珍异果,便高兴的题名:就叫“龙莲”吧。自此,澄海程洋冈一带出产的莲只都是双芯的。

 

    四、护国菜

    帝昺一行人,南迁以来,随行军士竟有十万之众,最大的问题之一应推是粮食。这一日,君臣等面对潮汕原野的满眼碧绿却在愁军需时。村人挑来了一担番薯叶,因为番薯早己吃光了,存下这些叶子,他们特送来朝贡宋帝。

    陆秀夫知道为些平时用作猪食的薯叶,在饥荒年,也是难得的食品,便命人将薯叶洗净,捣碎,煮成叶汤敬奉帝昺吃用。小皇帝不知是腹中饥饿,还是吃惯了野味,今日换了口味,顿觉精神大振,番薯叶煮汤也成美味佳了,便开口说道:“难得村民的一片忠心,朝贡薯叶,今封番薯叶为“护国菜”吧”。

    自此以后,潮汕人把番薯叶称为护国菜,至今仍成为宴席上一道叫得很响的菜肴之一。当然,现在的“护国菜”与南宋时帝昺享用的护国菜,在烹调方法上巳经有着很大的不同了。

潮汕当代诗人张华云(19101993年)先生有一首诗专门写了他。

《竹枝词·护国菜》

君王蒙难下潮时,猪嘴奇粮饷冕旒、

薯叶沐恩封护国,愁烟惨绿自风流。

 

    五、潮州义井

    宋帝昺在丞相陆秀夫护送下,逃进潮州城跑到大街上,大家喉干口渴都想喝水。忽见路旁有口水井。陆秀夫走上前去一看井水清澈见底,凉气扑面。可惜井水较浅伸手够不着,忙命侍卫去找水桶。这战乱时,店铺关门,行人绝迹,遍找不着。君臣只好望井兴叹。帝昺更是舍不得走开,把头伸向井口,说道:“井啊井,朕命你把水涨起来吧!”话音刚落骤然间井水向上滚滚猛涨,直冒上井台。群臣见状也挤上前来,纷纷伸手捧水喝,大家觉得这水格外清凉甘美,连声叫好。帝昺喝够之后,说:“井也知君臣之义,朕就封你为‘义井’吧”。

    “义井”这名字,就一直沿用到现在。

“义井”仍在现在潮州市区,太平路大街顶路边。

 

    六、青澳疑冢

    帝昺与陆秀夫君臣一行,一路向东南沿海方向撤走,边走边摆下疑阵迷域元军,故此又留下了一个个的传奇故事。

    这一日,宋军沿南澳的果老山向东,过马鞍山,直到海岛最东面的青澳湾。

    陆秀夫上山观察地势,认为青澳北有竹栖肚湾,南有月眉湾,舟船方便。若在月眉湾前,即东端的鼻尖与西端的园屿之间,牵来一屿镇立,则屿海成扼口之势,宜守难攻,可暂时立为据点。

    陆秀夫对少帝奏道:“这青澳是块宝地,又有七星伴月,那就是月眉湾右侧,金狮屿边,七块礁石连结在一起,与月眉湾形成七星伴月。相传远古的时候,天上的七仙女要找月亮姑姑,老是找不到,哭得泪眼朦胧时,才发现她巳经到达了人间的青澳湾。七仙女便立即化身为七块礁石。立于月眉湾内,伴随月亮姑姑尽情诉说。今湾前太空旷。臣以为召屿立之,势成险扼,在此建都,以图北进,陛下以为可否?”

    少帝听罢,满心欢喜,立即钦准。

    于是,陆秀夫设坛做诀,召外屿前来屹立。外屿却召不来,只让小平屿前来敷衍,还不从命。立于鼻尖与园屿间海面。涨潮时,他长三十至四十米,宽七八米,形成一个死奴仔状(小孩死尸)堵港,这不仅未能为青澳地势添险,反而带来不祥之形。

    陆秀夫大失所望,知道此地不宜久留,只得奏明少帝撤往他处。又在青澳以自身名义设下疑冢一座,迷域元兵的追赶。

    在少帝钦准以后。陆秀夫选择了南山坡,不惜以自己的身家作为疑冢,以自己的一套袍、帽、玉带埋在冢内,筑了一座“秀夫陆公墓”。后来,君臣移驻澳前时,陆秀夫的儿子,九郎不幸逝世,便葬于青澳山对面的青蓝径山坡。少帝亲鞠悲哭,那九郎墓被皇帝哭得承受不了而消失了。故史书载陆九郎葬青澳而坟不见。

    如今,青澳湾上存南山坡的陆秀夫墓和丞相石。

    历代官员,对高风亮节、忠贞报国的陆丞相,怀着满心敬仰赋下了许多感人肺腑的诗章,用以记念。

 

    七、官屿与乌屿

    就在青澳湾移屿不听旨以后,忧心如焚的陆秀夫与少帝移师澳前。整天筹划着复兴宋室江山的宏图大计。

    这天,他又一次在澳前海边,奏明少帝钦准的情况下烧香作诀,向着大海拜了三拜,大声喊道:“小屿听旨,今有宋帝幸岛,准备建都。为保南宋江山,你等皆有职。今命你等两屿速来澳前近海处。峙立左右,守准海门,同护帝都。”

    陆丞相读完圣旨,海面一切如常。张世杰急得直跺脚。少帝巴眨着小眼珠,杨太后听天由命,陆丞相巍然屹立,却心如火焚。君臣一行人众,皆静候着海屿的变化。

    时间一刻一刻的过去了,到了午后时候,正当满朝文武大臣少帝与杨太后,都难以定夺之际。晴朗的天空,突然灰蒙蒙起来。远方的海屿,巳经模糊不清。接着,平静的海面忽然大浪翻腾,惊涛拍岸,吼声如雷。继而,那远海两座海屿,有一个随着轰隆巨响,冲开千涛万涌,呼啸着向澳前山,滚滚移动而来,激起了阵阵滔天白浪,响起了震耳欲聋的轰鸣声。

    过了一会儿,大海上恢复了平静,波浪不惊,风和景明。宋帝昺和大臣们向前望去,只见离岸约二里的左侧近海,新浮现的岛屿峙立海中,象一个披着盔甲的壮士,踩波踏浪,威风凛凛,护卫海门。

    这真是惊天动地,旨下而来,少帝立即加封为“官屿”。

    君臣再向右侧海面了望,半天也看不见有屿影,远眺之下才发现左侧远海另一岛屿,竟违抗皇命,原地不动。

    见此情景,宋帝昺面现怒容,气愤的说:“这座该死之屿竟敢抗旨不来,乱我建都设防之策,真是乌心肝,从今日起,就叫“乌屿”吧。”

    至此,君臣们都明白了,南澳建都之事巳经是不可能的事,只能再向东南方向撤退。

如今,在南澳澳前海面,仍存在官屿与乌屿两座小岛。近处官屿,石头赤碣色,远处乌屿,满山石头皆黑色。真是奇妙至极。

 

八、铁甲将军

话说南宋末年,忠贞公陆秀夫护驾南迁,走到了崖山海面,虽经千方百计,力图恢复宋室江山,怎奈张弘范所率领的元军,已经迫近新会、崖山,南宋政权已经危危可汲了。

这一年的二月初,雷电交加的崖山海面,又遇飓风肆虐,天悲海惨,怒涛滚滚,浊浪排空,丞相陆秀夫坐在颠簸的帝舟中,见此情景,知道国祚难再,敏捷的为少帝添穿衣服棉裤,把传国玉玺系于少帝身上,然后才将少帝背负于身上步履艰难的走出船舱,弯下腰,爬至船尾的舵牙边,为了预防万一,水手送来了二块船盖板,为帝备用。

一阵阵的巨浪,冲击着帝舟,象一头怪兽,张开血口,向帝舟猛扑过去!帝舟再也经受不住轰击,终于翻了过去,腹朝天。陆丞相背负少帝,同样掉进了滔天大浪之中。

陆丞相背负少帝,手抓船盖板,掉进海里,任风浪冲击。风浪实在太大了,脚手冻僵,又一个个的风浪冲击下,盖板也脱手而去……

宋帝昺是个少年,只有九岁,但毕竟是一代帝王,他的生与死关系到一个朝代的存亡。

君臣下沉了,南宋政权下沉了……骤然间奇迹又出现了——背负少帝的陆丞相,踏到了一种海底的动物,被托浮上了海面。说是风浪再次扑来,双脚移动所到之处,又有物体来托住,渐渐的好像来到了一处礁石之上,少帝被解下来,吐出了几口海水,苏醒过来听完陆丞相奏报,有气无力的说:义鱼,义鱼救驾来了。

陆丞相细察海面,见脚下不是庞然大物的乌鹅、白鹅鱼,也不是什么礁石,而是一群形似关公脸,俗称“九载”的小蟹,其壳呈圆形,每个不过一寸多宽,这群小蟹,重重叠叠聚成小山,托住少帝与陆丞相,便向少帝奏报道:“陛下,今天救驾的,不是义鱼,而是一群关公蟹。”

少帝垂泪道:“关公蟹,好名字,就像关公一样忠义,不用赐封号了,天这么冷,来载朕过海,今赐你们每人一领棉被御寒吧。”

话刚说完,每只关公蟹的壳顶就都突然长出一片似被子一样的绒毛。至今该蟹很怪,每逢寒冬壳面上便长出一片似被绒毛,而春夏却没有。所以,当地村民都说,这是当年皇帝所赐的御寒被。

却说,附近的甲鱼,学名大甲鲹,见关公蟹救驾有赏,也纷纷前来护帝,以表忠心,也望赏赐。

关公蟹体小力弱,见甲鱼前来,只得让位给甲鱼。这样一来,又聚集起密密麻麻的甲鱼,在海面铺成一片平地,也铺出了一条通向岸边的路。

少帝在陆丞相的挽扶下,踏着关公蟹聚成的路前行时,感到脚下平软。赐被后,忽沉脚下变得坚硬、异样,便问:“陆丞相,脚下的路为何又不平稳了。”

陆秀夫再仔细一看,只见关公蟹已经不见了,脚下的路,已经变成一片小巧玲珑的浮水鱼,酷似在退潮时所见到的大阔目巴浪鱼,每条体长在4寸长左右,背是乌青色、鱼的尾部嵌着一片片白色坚硬的铁甲,怪威武的。便奏道:“现在救驾的已经不是关公蟹,而是长着铁甲的甲鱼了。”

少帝听后,感叹不己道:“这些海洋动物,争相勤王救驾,真是义族啊,既然身穿铁甲,就封为“铁甲将军”,护驾去吧。”

自此,铁甲鱼及他的近亲兄弟巴浪鱼,被人们誉为铁甲将军常年身穿铁甲沿称至今。现在,在海上尚可见到满身坚硬鳞甲的巴浪鱼。

却说那一群小鱼,当听到宋帝封他们为“铁甲将军”时,竟高兴的会说:

“谢主隆恩”。忘乎所以的打了个水花,泅走了。

不知是少帝说错了,还是铁甲鱼听错了,一时间泅往各地去了。于是,少帝与陆秀夫转瞬间沉海溺亡了。

南宋王朝也就以悲剧式的告终了。

 

九、缶猫咬玺

南宋君臣沉海以后,传国玉玺也随之沉入了海底。后代称赞忠贞公陆秀夫时,总不会忘记这个细节的。当年,在那危急的关头,陆秀夫公尚能一丝不苟的崇尚礼节,把传国玉玺系在少帝身上,而不是随便乱放而违背礼制的。无价之宝沉入了大海,成为世人梦寐以求的对象,除了望洋兴叹以外,也带来了许多传奇故事,本故事便是其中之一。

话说潮州城东韩江边,陶瓷作坊林立,素有“百窑村”之称,百窑村中有个制作陶瓷的人,连续烧了几次缶都烧不成。疑是窑炉老化无用而扒掉缶窑,说来也凑巧,在挖地基的时候意挖到了一只口里仅有二颗牙齿的瓷(缶)猫。他好些奇怪,窑底怎么会有此缶猫呢?便小心的把他挖出来,摆在缶铺前观赏,想把它弄个明白。

有一天,一位商人路过,看见缶铺前摆着一只尚带泥土,口里只有二颗牙齿的缶猫,不禁异常惊异。他昨夜刚做了一个梦,梦中一位仙人告诉他,用地下二齿猫,下海便能咬住玉玺上水。而眼前的缶猫,不就是梦中的缶猫吧,是神猫无疑。当问明是刚从地里挖出来时更加高兴,便不加思索的开口出一百两银要买下它。

烧缶者非常惊异,这只普通的缶猫,为何能值百两银子?那路过商人见他神情疑惑,便告诉他:“你不要怀疑,我现有手头只有二十两银子,先放在这里作为定金,回家再带八十两银子,然后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说完,放下二十两银子就回家去了。

烧缶者更加惊异了,这只缶猫,一定有什么神奇之处?恰巧,他妻子路过,忽然想起了昨夜梦见缶猫下海捞宝之事,便告诉丈夫:“也许这缶猫能捞宋帝玉玺印呢!”

丈夫恍然大悟,便迫不及待的雇船,带上缶猫,直奔宋帝下沉的海区而去。到了目的地,他怀着侥幸的心情,把缶猫小心的放到海里去。

过了一会儿,缶猫果然咬着那传国玉玺,冒出水面,爬上船舷。早就在船舷边等待的烧缶人,又惊又喜,迅速伸出二只手上前去捧印。可是,双手刚接近帝印时“卟”的一声,玉玺脱下猫口掉进海里去了。缶猫爬上船顶,他口里的一颗牙齿丢掉了。

烧缶人深感惋惜。只得再次小心的把缶猫放进海里去。不一会儿缶猫又咬着玉玺上来了,他以为首次接玉玺不成是动作太慢的原因,这一次,缶猫的头刚露出水面,他就伸手去接印,但是“卟”的一声帝印又掉进海里去了。缶猫仅存的一颗牙齿也丢掉了。

烧缶人更加惋惜,以为是自己不小心,只得再放下缶猫进海去,但上水时,已经没有玉玺了,他的二颗牙齿脱光了,无法咬印了。烧缶人无精打采的返回了缶窒。

再说,那位订购缶猫的商人,当携银回来取货时,却见那缶猫还摆着,只是它口里的二颗牙齿脱落了。不觉大吃一惊。烧缶者只好把赴海捞印失败之事如实相告,那商人跺着脚对天长叹:“此乃天意啊,你为何如此不懂礼仪,不摆香案呢?”

自那以后,再也没有发现什么神猫,缶猫了。谁也没有什么方法去捞印,宋帝玉玺的下落仍然是一个谜。

只有潮汕地区,现在传流着一句话:鮸鱼膘,贵过金。说是南海鮸鱼,常去吸到那玉玺的元气,故此,南海鱼胶(膘)的补血方面便有着神奇功效,价值也比较高。

 

录自《潮汕陆氏源流》(草稿)陆利昭编着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查看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

    验证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