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建湖文史网 > 人物春秋 > 陆秀夫研究 > 正文

陆秀夫故里畅想(张晓惠)

发布日期:2012/11/28 11:14:56  阅读:2535  【字体:
 

 

    “我走了”。你叫上书童,你提起藤箱,你撩一撩长衫的下摆,从长建里(今建湖建阳)飘袂而出。在那座木桥上,你最后一次回头——这儿时与少时读书的地方,这留下你稚嫩的笑声和若天下所有男孩子调皮淘气的所在。那翠竹正在拔节青青,那菊花正在绽放满目金黄,那青砖黛瓦的小院,一砖一瓦似乎都在与你对视凝望,还有,门前的小河,荷花谢了还有几枝硕大的莲蓬在初秋的风中向你颔首致意,走出老远还嗅得有自家书院里那甜甜的桂花香……此时此刻,故里的一切都是如此的依恋与不舍,你伫立了一下回首又回首:我会再回来的。

 

    是的,这是第三次走出自家的小院了。第一次,你3岁之时,睁着湛蓝又懵懂的大眼走出这小院,跟着父亲去了镇江读书,在那个叫西津渡的码头上的岸;第二次是你13岁时,回到长建里的这所小院,就着神案上那盏昏黄的油灯潜心攻读,日日夜夜。15岁时你参加乡试考取了贡生,16岁时再次去了镇江京口;这次,年方18的你参加省试中解元,19岁以优异的成绩与文天祥同登进士榜。邻居的庆贺、父母的荣耀,那喜庆的鞭炮在长建里响了三天三夜。看着飘摇的红灯笼,看着喜色满面的爹娘、兄弟,你并不感到多大的喜悦。你总是记着父亲引你在范公堤上行走,父子一起吟哦: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你总是记着:吾侪当思报国,相勉为天下第一等人物,方不负此举。这是十几年寒窗间执著无比的信念。

 

    那是个风雨飘摇的年代,那又是个兵荒马乱的岁月。你从扬州的淮南幕府到奉召赴京掌管文思院;从升任司农寺卿管理农粮到宗正少卿兼起居舍人,管理宫中日常生活。无一人不称你干练、稳重、宽广,具有超凡的治世才能。然而,元军席卷大半个中国,两淮局势日趋紧张,大宋江山岌岌可危,你夜不能寐你如坐针毡,你在宫中在京城一天也待不下去。你辞去文思院的职务,以淮东参议官兼任淮南东路提刑的身份到淮东前线抗元。

 

    然而,一己之力如何抵挡住势如破竹的元军人马?艰难时世从来是试验一个人的钢刀金石。皇帝端崇病逝,军心大乱,朝臣几欲散去。你力排众议,八岁的赵昺在你及一些忠臣的拥立下,在硇州岛西南端的淡水镇登基了。你从代理尚书,加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直接参赞都督军事,升任为左丞相,辅佐朝政,总揽军国大事;文天祥为右丞相,在陆上发展义军,以图收复失地。

 

    厓山,厓山大海战!南宋最后的挽歌竟是如此的悲壮与惨烈。二十万宋军在缺水、断薪的艰难条件下,与元军相持了二十二天,终被元军攻破船阵。当主力十八艘战船乘雾突围,驶离厓山,逃往大海。淡水没了,柴薪断了,你护卫少帝在帝舟上凛然坚守到最后一刻。元军杀声四起,你仰天长泣,你仗剑驱妻、儿跳海,你跪拜少帝:国事至此,陛下当为国死!陛下不可再辱!你将九岁的赵昺缚于背上,纵身一跃,入万顷碧波。你以四十二岁的年华,以南宋丞相负帝蹈海、以身殉国的忠烈行动,奏响了一曲声震天宇、气贯长虹的爱国壮歌。

 

    曾经,不忍去想。倒并不是你的纵身一跃,而是不忍去想你让自己的妻儿蹈海而亡。你是一个重情讲义之人,知道“士可杀不可辱”,知道大家无有小家何安,知道他们若落在元军的手中,不知遭受何样的欺凌与侮辱。不如这样,万顷碧波中寻一方净地。你就那么背负最后的宋朝小皇帝纵身一跃,蓝天碧海间彩虹道道,史册中溅起“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轰然作响的滔天浪花!

 

    宋朝成为了历史。但“宋灭无降帝,陆沉有秀夫”。元朝枢密院副使兼湖州路总管丁聚,出于敬重出于钦佩,竟然上奏朝廷,为你修建了墓园。此时距你的纵海一跃也不过四年的时间。跟随你抗元的足迹,我看到,在广东新会、在厓山祠内、在潮州澄海、在潮阳和深圳蛇口、在福建莆田、在江西吉安都建有你的衣冠冢或塑像或纪念亭,当然,直至你的故里建阳你的家乡盐城…… 

 

    秋风劲。景忠桥头鲜花盛开,景忠书院翠竹挺拔,你的故里青砖黛瓦间桂花好甜好香啊,门前的河塘依旧碧水汪汪荷叶田田。故乡人为你建的忠烈堂巍峨俊逸,秋风卷起堂前的片片金叶,在十月的阳光下灿烂又辉煌,更在家乡人的心中散发着凝固又缕缕不绝的清香。

 

转自《盐城晚报》20121123日 登瀛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查看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

    验证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