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建湖文史网 > 人物春秋 > 革命烈士 > 正文

陈文和他的抗日义勇团(姜瑞荣  李顺华)

发布日期:2012/11/15 10:31:52  阅读:6926  【字体:
 

 

安徽省来安县皖东烈士陵园烈士史迹陈列馆里,有一份抗日战争期间县团级以上干部英名录,赫然陈列着牺牲时年仅37岁的英烈陈文的名字——他就是名扬高邮湖畔方圆数百里的“抗日义勇团”团长。

 

追求民主揭竿郎溪

 

陈文,字焕章,易名闵寿龄,祖籍河南罗山。1902年生于安徽省郎溪县毕桥镇一富裕家庭。17岁考进安徽省立宣城第四师范学校,受到萧楚女、恽代英等人的民主思想教育。1921年,先后在郎溪县城关和涛城小学任教,因对当时教育界的陈规陋习不满而愤然离开,回家乡毕桥镇创办了全县第一所女子学堂和毕桥小学,任两校校长。后来,学校受封建势力的阻挠而停办,陈文便闲居在家。1926年,军阀孙传芳残部溃退至郎溪、广德等地,陈文从溃军手中购买了一些枪支保家,当地居民便推举他为毕桥民众自卫大队大队长。为获得军饷给养,不久陈文与永宁市公安局局长闵寿松达成协议,将队伍改编为宣城县自卫团。

 

19279月,中共郎溪县特别支部建立,夏雨初任书记。为了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因势利导地组织农民开展斗争,特支决定组织武装暴动。为做好准备工作,夏雨初以同乡身份与陈文交友,做争取武装的工作,陈文当即表示愿尽一切力量协助共产党。19284月下旬,陈部接受中共郎溪特支的改编,与原来的部分农会会员合编组成500多人枪的“郎溪农民自卫团”,陈文任团长,夏雨初任党代表。下设4个营,在南漪湖畔秘密集训待命。5月初,特支成立“暴动指挥部”,夏雨初、陈文分别担任正、副总指挥,并组成了以程金鹿为首的工人纠察队和建平公学的师生宣传队,届时里应外合攻占郎溪城。

 

58日夜10时许,农民自卫团在毕桥镇南六亩田集结,陈文率部经飞里、十里岗秘密朝郎溪方向进发。9日黎明时分抵达县城附近,由小南门发起进攻。这时,程金鹿率领数十人的工人纠察队也鸣枪呐喊,县自卫团尚在梦中,听到枪声茫然不知所措。陈文率领暴动队伍像潮水一般涌进了县城。队伍进城后,很快解除了警察局和自卫队的武装,接着又击溃了驻守钟鼓楼上国民党县政府警备队县长粟伯龙和商团团长刘涧泉仓皇潜逃,县教育长周孝安、劣绅卢小泉等束手就擒。

   

第二天,郎溪特支将“暴动指挥部”更名为“郎溪县工农委员会”,并颁发了《告全县人民二书》,提出“不交租,不还债,不纳一切捐税”、“铲除贪官污吏,实行土地革命”的政治主张。为庆祝胜利,工农委员会在钟鼓广场召开大会,将民愤极大的贪官周孝安和劣绅卢小泉公审枪决。接着打开县政府粮仓,将1000余担大米分发给贫民。同时砸开了县看守所监狱,释放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中蒙冤被捕的所谓“政治犯”100余名……

   

按照原定部署,自卫团在县城稍作休整后,将经广德、孝丰开赴江西参加红军。不料,国民党安徽省政府着令宣城、厂德调兵遣将,配合郎溪县国民党军于l8日合围郎溪城。面对强势之敌,夏雨初、陈文等人沉着应战,先后击退围敌3次,终因弹尽粮绝、寡不敌众而孤城难守。为了保存农暴骨干,特支决定先掩护建平公学师生撤出县城后再突围。19日,占领县城10天的农民自卫团经过浴血奋战,终于从城东门突围,经跑马岗、石槽撤往姚村鸦山区,就地坚持游击。是年秋,国民党调派一旅兵力进行“围剿”,陈部惨遭失败,陈文辗转到高邮湖西送驾桥闵寿松大哥家居住,并易名为闵寿龄。

 

瓜洲举旗威震扬天

 

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日军大举进攻沪宁沿线,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陈文目睹祖国大好河山频频落入魔掌,痛感国民政府的腐败无能,决心用实际行动来抵抗日军的侵略。这年冬天,他抱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志向,在镇江秘密召集抗日志士组成一支数十人的队伍,始称“抗日义勇队”。接着,又收编了一批溃退散落在沿江农村的国民党军散兵游勇,扩编成留守团,改称“抗日义勇团”,陈自任团长,游弋于镇江附近的江面上。是年12月镇江失陷,日军下江“清剿”,陈团在水上不能立足,便从仪征过江上岸,转移至扬州北乡的公道桥一带进行抗日活动。此时,许多进步青年纷纷参加陈文部队,故而部队很快发展到300多人。

 

年底,扬州失陷,陈团再次转移,北渡高邮湖,进入湖西(今金湖县境内)横桥镇进行休整。

 

1938年春,经休整后的陈团已发展为拥有近1000人枪的队伍,组建成为5个大队。春节刚过,他们就秋毫无犯地离开横桥,南渡高邮湖,与日本侵略者展开了一系列的战斗。

 

2月初的一天,时近傍晚,一支100余人的日军小队从扬州方家巷出发,兵分三路,分别从东、西、南面向公道桥镇包抄过来。陈文命令驻娄庄的部队撤掉桥头封锁线,放鬼子进镇进行巷战。日军以为陈团抵挡不住,便长驱直入。陈团卢海涛部的一部分士兵在镇外伏击,另一部分在镇内与日军进行巷战。战士们有的依踞一隅进行射击,有的藏匿于民宅放冷枪,有的伏在屋脊背面进行俯射……打得敌人晕头转向。陈文身先士卒趴在屋顶上用机枪扫射,李占清、卢海涛部的战士从西面和北面配合陈文,两面夹击。战斗中陈文不幸负伤,但仍然坚持指挥,打得鬼子横尸20余具于周围。这次战斗缴获敌三八式步枪20多支、短枪5支。敌人弃尸40余具,连夜逃回扬州。当时《新江苏报》以《公道桥我抗日义勇团大捷》为头条新闻标题报道了这次战况。

 

    接着,日军于2月中旬以400余人的兵力,从西面大仪、东面裔家集、南面方家巷三路第二次大举进犯公道桥镇。陈文事先获得情报,将兵力撤出此镇,令卢海涛部在镇西阻击由大仪方向来的鬼子,郑道安部于方家巷处阻击扬州前来的日军,曾宇高部埋伏于公道桥西侧袭击裔家集来的敌人,李占清部隐藏镇北伏于民宅内与进镇的小日本进行巷战,杨玉山部驻守黄珏桥准备追击日军溃兵。日军耀武扬威踏上公道杨时未见陈文一兵一卒顿生疑虑,跨进镇内后便胆寒起来,窜入巷中时战斗立即打响。陈文各部集中火力切断鬼子的退路,关起门来打狗。经过激烈的战斗,日军狼狈逃窜。此役打死打伤日军100余人,缴获三八式步枪60余支、短枪6支、歪把子机枪4挺、军刀3把、子弹20000余发、手榴弹100余枚、洋马2匹。这次战斗情况,当时的江苏各报均有登载,天长县、高邮县还派人前来慰问。

 

此后,陈团的战术改被动迎敌为主动出击。222日深夜,陈文亲率两个连200余人,袭击了扬州西郊日军飞机场,烧毁敌机3架,全歼守卫机场的日军1个班10余人。部队在撤离机场途中,获悉驻扬日军奔袭公道桥镇,妄图捣毁义勇团团部,陈文当即命令部队抄小路跑步前进,赶在日军之前回到公道桥镇,作了“诱敌深入、围而歼之”的部署。当日军冲进公道桥镇后,即被陈部三面包围夹击,溃不成军。这一仗日军死伤20余人,1个小队长被击毙。3月下旬,驻扬日伪军再次侵犯公道桥,被陈团击毙100余人,陈团将10余具尸体运至扬州城北门外,插上“侵略者的下场”等标语。4月上旬,日伪军侵犯公道桥时,陈文以空室清野的计策使之扑空。与此同时,趁扬州空虚,陈文派便衣队徐三元部潜入城内张贴标语、布告,并袭击砍伤伪警察局长吴孝侯,向伪江都县政府投掷手榴弹炸死炸伤伪军10余人,还在大汪边砍死一名日本宪兵,将其尸体抛置于伪县政府门口。619日深夜,陈文派卢海涛部打人仪征县城,捣毁伪自治会,抓获一批附敌人员到送驾桥训话……

 

此时,陈文部队迅速发展到近2000人,团部没有卫士排、医务室、秘书室、副官室、军法室、军需室,下设5个大队,相继进行了瓦窑铺、方家巷、南小街之战,杨天公路、风凰桥、巷子口、盘古山、杨邵公路等伏击战,以及菱塘桥、昭关坝、大仪等100多次战斗,有力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使扬州日军在较长时间内龟缩在市区不敢越雷池半步,遏制了其对扬天公路和扬邵公路的进犯,推迟了天长、高邮和宝应县城的沦陷,扭转了淮扬一线抗战被动的局面,从而使敌人胆寒,人民称快,陈团声威大振。时国民党武汉总部曾电令苏鲁皖游击总指挥李明扬:“应予传令嘉奖。”

 

立足金湖扩军整肃

 

为防日军反扑和国民党顽固派的偷袭,陈文选定在高邮湖西(今金湖境内)建立一块可靠的根据地。19385月 ,他率领驻扎在送驾桥、郭集、菱塘一带的部队再次北渡高邮湖,进驻闵家桥,团部驻扎在镇北的嵇姓宅内,又至塔儿集等地视察,当陈文和他的随从们一行踏上塔儿集街头时,受到当地人民的热烈炊迎,一群天真烂漫的儿童走走上前来,立正,致举手礼,向他们表示敬意,接着口诵欢迎词:“欢迎!欢迎!欢迎诸同志……”陈文被塔儿集人民高昂的抗日热情所感动,于是又将团部迁到了塔儿集。

 

在驻防高宝湖西期间,陈文十分重视宣传抗日。他用出告示、演讲、唱歌、演戏、贴标语等形式向群众宣传抗日宗旨,激发群众抗战热情。又派出军事干部帮助区乡组织起民众自卫队,除奸反霸,发展地方抗日武装。同时,积极团结社会各界上层士绅和著名人士一致抗日,把更多的人吸引到抗日洪流中来。在加强其防区建设中,陈文这支队伍本身也不断发展壮大,实力越战越强,活动范围不断扩大。到1939年春,全团已发展到3000余人,改称为“抗日义勇总团”。团部设置政训处、参谋室、军需处、医务处、副官处、秘书室、通讯排、特务连、教导大队、修械所、养马所、情报队、被服厂等机构,部队编有3个支队和7个直属大队。除直属第一、第二大队驻金湖境内外,其余分驻天长、高邮、仪征、扬州接壤一带,开辟了扬州、江都、仪征、高邮、宝应、淮安、盱眙、天长等方圆500余里的抗日游击区。此外,部队还设有巡湖大队控制高邮湖。团里设有战地服务团,包括宣传队、话剧团和《前进报》社等,有男女团员100多人

 

陈文领导的抗日义勇团多次与日伪军作战,威震仪、扬、天、高一带,声名远播,金湖地区及其周边方圆数百里的爱国民众纷纷慕名投奔。然而,其成员来自四面八方,虽然大部分是进步青年和抗日志士,但也有一些国民党散兵游勇和收编的地主武装及地方土匪,政治面貌异常复杂,内部斗争也较尖锐。故而,陈文越来越觉得整顿军务迫在屑睫,想起郎溪暴动时与共产党合作的经历,他深深认识到“只有共产党才才能救中国”,于是下决心找共产党派人来。1939年春陈文派团部参事邱剑鸣(曾于1932年在盐城参加过地下党)前往中共苏北地方工作委员会所在地泰州西乡吴家桥,邀请共产党、新四军派人来帮助整肃部队、搞军政训练,以提高部队的政治和军事素质。邱剑鸣将情况向苏北工委汇报后,工委经研究后认为陈团这支部队可作为团结、争取的对象,便派工委组织委员吕镇中和陈淦前往陈文部队进行工作。

 

吕、陈二人来到高邮湖西塔集的陈文团部以后,在邱剑鸣、夏岚(曾在延安陕北公学学习)的引荐下,首先向陈文开诚布公地说明三点:第一,自己是新四军和共产党员;第二,准备按抗大和陕北公学教学方法办干训班;第三,要在部队中发展党员,建立党组织。陈文当即表示“这正是我邀请你们来的本意”,并保证对以上情况严格保密。他还指派邱剑鸣配合吕、陈共同抓好干训班工作。

 

在陈文的全力支持下,第一期干部训练班——教导大队很快在塔儿集的一座大庙里办了起来,学的课本是《论新阶段》、《论持久战》等,唱的是革命歌曲,室内挂的是马克思、恩格斯、毛泽东和朱德等人的肖像。教导大队分军事、政治两个队,共200人左右。军事队学员大部分是抽调的连排年轻干部和直属各部门工作人员,政治队学员以宣传队为基础,吸收一部分社会上的青年学生。干训班的政治教育主要是以讲课、阅读进步书籍、讲革命故事等形式,向学员灌输抗日救国的革命道理,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些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学员的政治觉悟和军事素质,抗日义勇团面貌一新,陈文很满意。

 

教导大队的创办,在政治队学员中涌现出了一批决心跟共产党走的积极分子,吕镇中等经过认真培养和考察,先后在政治队中秘密发展了10多名共产党员。19397月,经中共苏北工委批准,成立了中共陈文部队支部。这是中国共产党在高宝湖西发展的最早一批党员和建立的第一个党支部。

 

惨遭围剿英名永存

 

国民党顽固派韩德勤对陈文部队在抗击日军中不断强大,且不接受改编、不听调遣,独立自主坚持抗日十分恼火。他既觊觎陈部的大量武器装备,又闻有共产党渗入,不禁心惊肉跳,为排除异己,决定调兵围剿。19397月韩以陈团不守军纪、不听指挥、“祸国殃民”为借口,在天长县境内部署其主力二十九军李振寰独立六旅3个团,在淮宝县境内三河北岸部署两个团,东边运河线上部署王楷、张星炳1个旅,南边高邮湖部署几十条铁板船,金沟、黎城部署黄天明、钱怀宝2个大队围攻塔儿集陈团团部。“歼陈指挥部”设在蒋坝,由周德霖指挥进行围剿。同时利用内奸提供情报、组织内应。

 

87日战斗一开始,黄天明一个排想过金沟河东,陈文部队以机枪逼停,黄未敢过河。陈部就沿河挖战壕,以防御对方进攻。当时陈团虽然人数众多,但主力在高邮湖南打击日伪,兵力过于分散,团部守备力量薄弱,周围的闵桥、塔儿集一带只有教导大队2个连和干训班2个队以及一些后勤单位,部队无法迅速集中,只得仓促应战。89日晚余部被迫退守闵桥,连夜乘30余条船,南渡高邮湖向天长小关方向突围,意向西挺进,靠拢安徽的新四军。不料,第二天拂晓到达小关河口时,国民党军已占领河岸。陈文命令登岸冲锋,经过激战,夺取了小关镇。但在继续西进中,和国民党军顽固派第十八团相遇,又陷入了重围。

 

此时,陈文手提机枪冲锋在前,来到小关西头圩堤旁,伏在圩坎处一看:李振寰部密密麻麻的官兵正在蠕动,构织包围圈。他眼看部队已很难突出重围,而且教导队的女学生很多。为了保护学生的安全,保存革命的力量,陈文命令吕镇中带领其他人迅速离开,掩蔽起来,自己却不顾个人安危从容地走上大堤,高喊:“你们要打的是陈团,要抓的是陈文,我就是陈文!别打了,留些人抗日吧!”说着,把心爱的左轮手枪摔了出去……

 

陈文被俘后,被押送到蒋坝的“歼陈”指挥部,面对敌人的劝降和严刑审讯拒不投降,被打得遍体鳞伤。在囚禁中,他大义凛然地挥笔写道:“爱国有责,抗日无罪。陈文何罪之有?!”韩德勤见陈文铁了心跟共产党走,便下了“就地枪决”的密令,陈文惨遭杀害。一支曾轰动一时的抗日武装,就这样被镇压下去了;一位叱咤风云的抗日将军没有死在日军的屠刀下,却命丧于国民党军的血手之中,实在令人惋惜!

 

陈文光荣牺牲了,但陈团播下的抗日火种并没有熄灭。由于陈团中的中共党组织一直没有暴露,因而10多名地下党员和陈团中的一批进步青年不久相继脱离虎口,参加了新四军。他们中的一批骨干后来又被党组织派回到高邮湖以西地区开拓抗日根据地,领导人民群众开展了如火如荼的抗日斗争和解放战争。19857月,原陈文“抗日义勇团”成员、上海市政协秘书长范征夫为悼念这位抗日英雄,在《人民政协报》上发表了一首七律:

 

倭骑压境众心慌,

警政官员鸟散光。

突起民军单树帜,

纷来学子俱戎装。

珏桥奇袭歼蟊贼,

公道埋兵挫疯狂。

壮志难酬遭暗算,

英名传颂永芬芳。

 

   原载自《世纪风采》杂志2012年第11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查看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

    验证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