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诗人陈玉澍(李世安 金之愚)
清末,上冈举人陈玉澍考进士未取,遂转而治经史,尤其对《诗经》的研究颇有造诣。抗日战争时期,著名文学家、戏剧家、文学史家阿英(钱杏邨)在盐城编《盐阜民族英雄传》,将陈玉澍列入《传》中,称陈是一位“爱国诗人”。
陈玉澍(1852—1906),原名玉树,字惕庵,世居上冈镇(今属建湖县)北的七里庵(今草堰口镇丰宁村)。其父陈蔚林即善治《毛诗》(即《诗经》,因西汉初毛亨、毛苌先后曾为《诗经》作过《故训》和《传》,故后人惯以《毛诗》代称《诗经》)。陈玉澍在治学道路上,除受父业影响外,还受到江苏提学使王先谦(湖南长沙人。清同治年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国子监祭酒)的赏识与培养。光绪十二年(1886),陈玉澍肄业于南菁书院,在著名经济学家黄以周指导下,先后著有《<尔雅>释例》、《卜子年谱》各5卷。光绪十四年(1888),获选府学优贡生;同年中举,后经“大挑”(会试后挑选三次应试不中的举人)被任作县学教官而终于“不赴”。淮扬道谢元福、江西巡抚(名未详)、吴江方知县等争相礼聘,陈玉澍“皆辞不就”,可见他一身傲骨,自视清高,不热衷仕途。为了继承父业,他潜心研治《毛诗》,对不同时期、不同学派研究《毛诗》的成果,一一加以梳理,并比较其异同、优劣之处,著《<毛诗>异文笺》10卷。步入中年,他又倾心于政治、历史、掌故的研究。他的诗文,援证古今,驰骋博喻,多为忧国忧民之辞,在当时就引起社会的广泛注意。
陈玉澍的爱国诗,在他全部诗作中占有很大份量,也是最有价值的部分。
光绪九年(1883)中法战争爆发后,陈玉澍作七律《癸未冬有感》以抒愤懑:
十载津沽镇上游,官兼将相爵通侯。
骥当老去心原壮,鸟到高飞翅欲休。
柔远当怜人琐尾,救灾莫谓我焦头。
请君忍见秦庭哭,应计珊瑚入贡舟。
这首诗要求清廷的“将相”(军政大臣)、主要是李鸿章等应以国家与百姓的利益为重,坚持抗击法国侵略军。在人民已经陷于“琐尾”(比喻处境艰难)的情况下,决不可尸位素餐,一味“柔远”(比喻讨好洋人),只知妥协退让、委曲求全而置人民于不顾。这首诗还提警李鸿章们:是你们把珊瑚等珍宝奉送给侵略者的,老百姓决不答应,他们也会像楚国大夫申包胥那样作“秦庭七日哭”,向朝廷请愿出兵抗法的。光绪二十年(1894)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陈玉澍奋笔抒发胸臆,写了几十首诗讨伐丧心病狂的日本侵略军,抨击昏庸无能的清政府,大力歌颂了在抵抗侵略中英勇捐躯的爱国将士。
另有十首写于光绪十一年(1885)的诗,也是关于中法战争的,总题为《乙酉春有感》,其中有两首写道:
天南一柱旧知名,慷慨登坛性命轻。
清节古传包孝肃,老谋今见赵营平。
虎门万仞中流柱,疍户千艘下濑兵。
遣将西援驰锐卒,裹创喋血斩长鲸。
鸡陵关外雨潇潇, 猘犬狂奔去未遥。
瘴海珠江驰露布,金戈铁马逐天骄。
旌旗日影军容壮,草木风生贼胆摇。
一纸中枢催罢战,也应羞见霍嫖姚。
就在这一年春天,清兵在刘永福、冯子才率领下,在东(临洮)、西(睦南关,古称鸡陵关,后称镇南关)两线击溃法国侵略军,而腐败的清廷不思乘胜追击,反而听信李鸿章的话下令撤军,又签订了屈辱的《中法新约》。第一首则是歌颂林则徐、冯子才等抗英、抗法的英雄和爱国群众的。第二首中“一纸中枢催罢战”即指清廷下令撤军一事。那些卖国的君臣们还有何脸面去见先祖先烈们呢?
爱国者必忧民。陈玉澍作为一名爱国诗人,其忧民之作也不在少数。他有一首题为《秋晚野望》的七律,诗中写道:
馀霞红映暮云边,村北村南少夕烟。
远树捧高沧海月,乱鸦点碎夕阳天。
野人乞食扃蓬户,渔父施罛入稻田。
满地哀鸿听不得,江淮何处是丰年?
这首诗是诗人乡居时,目睹洪水为患,大地一片汪洋,农户十室九空的凄惨景象,感同身受而喟叹“何处是丰年”的力作,充分表现了他关心民众疾苦的精神和满腔愤懑的情绪。
陈玉澍诗中最负盛名的当数《七夕(二首)》。其一曰:
驾得长桥鹊影寒,限人离别是狂澜。
娲皇若未将天补,漏尽银河水不难。
其二曰:
纵使天钱未易酬,何妨两度会牵牛?
他年我入钦天监,闰月都教在孟秋。
古往今来,咏七夕的诗可谓恒河沙数,多得不可胜计,但写得如陈玉澍这样好的,确是凤毛麟角,难得一见。通过这两首七言绝句,我们看到了诗人对“限人”的银河、“补天”的女娲极为反感,而对分隔在银河两边的牛郎和织女,则怀有深切的同情。他在诗中立誓:如果让他到“钦天监”去掌管天文和历法,他一定要把闰月都规定在农历的七月(“孟秋”),好让牛郎、织女一年能增加一次相聚的机会。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陈玉澍的思想中闪耀着视封建礼教如寇仇,并与之势不两立的火花。
破除迷信的诗,在陈玉澍的诗中也占有一定数量。他一不信鬼,二不信神,诗的字里行间闪烁着唯物主义的耀眼光芒,充满了革命的战斗精神。他在《戏题寺壁》一诗中,假借制作泥塑木雕偶像的工匠之口,对那些虔诚的稽首者大加嘲讽:
愚者藐不畏,焚香拜土偶。
高堂无旨甘,丛祠有肴酒。
设遇塑像人,大言出吾手。
尔拜木居士,先向吾稽首。
对于生者给亡人焚化纸钱的封建陋习,陈玉澍也有诗予以鞭挞。他毫不留情地诘问道:
东汉始有纸,纸乃蔡侯作。
何以无纸时,不闻鬼穷饿?
他的词锋,甚至直指“至高无上”的“佛爷”:
史称佛有灵,我疑佛无情。
不拯梁武帝,不援楚王英。
独活诵经人,岂可谓公平!
这类批判鬼神、反对迷信的诗,时至今日,仍能催人猛省,具有一定的教育作用和现实意义。
陈玉澍不仅是诗人,还是一位主张变法维新、反对“拘守古法不变”的革新派。他研治《毛诗》能够与时俱进,创见颇多,有很高的成就。梁启超在《中国三百年近代学术史》一书中,就著录了陈玉澍《卜子年谱》等学术著作。
陈玉澍不慕名利,以学为乐。光绪十九年(1893),他应盐城知县刘崇照之请,主持编修了《盐城县志》10卷,其体例与内容,均超前志,颇受方志学家的推崇;接着又应邀在尚志书院、马氏后乐堂及县学堂担任主讲,谆谆教诲,赤心待人,气派严正而中怀慈祥,学生无不敬仰。他的侄儿陈中凡跟随他就读6年,打下了极为扎实的汉学基础,终于成为当代著名的教育家和文学评论家。不久,陈玉澍应两江总督周馥之聘,任三江师范教务长,后因该校风气不正而怫然辞职回乡,著《教育刍言》3卷。光绪二十九年(1903),在广东布政使程仪络处为幕僚数月。光绪三十一年(1905),再应两广总督岑春煊之聘,赴粤东辅佐经年,亲见社会民权运动高涨而官府置民情于不顾的现状,成《民权释惑》2卷,并撰有数百篇针砭时弊、研讲学术的文章。
陈玉澍虽然只活到54岁,但他著作颇丰,几能等身。除以上介绍的著作外,陈玉澍尚有《后乐堂文钞》9卷、《后乐堂诗钞》1卷、《后乐堂续钞》9卷和《米禁问答》、《汴游笔记》、《粤游笔记》各1卷传世。
- 上一篇文章: 没有了
- 下一篇文章: 陈玉澍传(唐张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