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建湖文史网 > 人物春秋 > 丘东平研究 > 正文

管文蔚与丘东平

发布日期:2013/3/15 16:55:46  阅读:3898  【字体:
 

 

    我认识丘东平还是在一九三八年夏天。陈毅率部分新四军主力部队东进到了茅山地区。他派段焕竞率一个营来到丹北访仙桥找我,约我去延陵与陈毅会面。七月上旬,我到了陈毅的住地,在谒见陈毅之前就见到了丘东平。那时,他二十七、八岁的样子,广东人,待人接物非常热诚。经过自我介绍,我才知道他原来就是我神交已久的著名青年作家丘东平。我过去在狱中曾读过他写的一些短篇小说,觉得他的作品很富有时代气息和斗争特色,还看过郭沫若写他的一篇短文《东平的眉目》,对他有了初步印象。一九三六年七月,我看到鲁迅等六十多人联名发表的《中国文艺工作者宣言》,丘东平也在其内。想不到在戎马倥偬之间和他相见于茅山之麓,心里真是分外高兴。

 

    他那时在新四军一支队政治部工作,因为他曾在日本生活过一段时间,既精通日语,又了解日本的情况,所以陈毅叫他担任敌军工作科科长。他同时还担任陈毅的秘书。那次会见时间很短,未及深谈。过了一两个月他与周苏平一起来到丹北。

 

我们在访仙桥再次会晤。那时一支队政治部刚在丹阳成立苏南工委,丘东平是工委委员之一,他是来了解和熟悉情况的。

 

    翌年七月,我去安徽云岭军部驻地参加新四军第一次党代表大会,会议的间隙常和丘东平在林间小道散步,畅谈彼此的情况。我才知道他很小就参加了革命,十五岁时就在彭湃的影响下,参加过海丰特支办的干部训练班学习,并加入了C.Y.,十六岁就搞农民运动工作,十七岁参加海丰武装起义,并入党,出席了彭湃主持召开的海丰工农兵代表大会。他曾就学于彭湃的母校海丰陆安师范,文学素养很高。会后不久,他调到中共东江特委,担任彭湃的秘书,并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大革命失败后,他流亡香港、上海、东京等地,参加了“左联”,宣传抗日救亡。“八·一三”事变发生后,他转到于山东、湖北抗日前线,找到了新四军,先在军部战地服务团,陈毅东进时,他调到一支队。

 

    大概是我们生活道路中有较多的共同之处,而且都熟识彭湃,朱克靖等人的缘故,丘东平和我谈得很亲热。

 

他写作很勤奋,文思敏捷。

 

这年冬天,我去扬中,不久又过了长江。

 

    翌年秋夏之交,丘东平来到郭村,斯时郭村战斗刚结束,我们正准备东进黄桥。他随陈毅东进。在黄桥期间,我和他时常相见。海安苏北临时参政会后,他随刘少奇、陈毅到盐城去了。

 

    一九四一年春天,组建鲁迅艺术学院华中分院,刘少奇兼任院长,陈毅向刘竭力推荐丘东平搞培养文艺人才的工作。于是,刘少奇任命他为鲁迅华中分院的教导主任,实际上主持鲁艺分院的日常工作。苏北文协成立时,他又当选为第一届理事。

 

    我去盐城参加华中高干会议时还见到过他,他说他正在筹建鲁迅华中分院,地点在原贫儿院中。

 

没有想到半年之后,日军发动对盐阜的大规模“扫荡”,他和许晴、孟波等率鲁迅华中分院师生转移,在突围中不幸殉国。他的长篇力作《茅山下》还未完稿,就离开了我们。

 

这样一位年纪刚满三十岁的才华横溢的革命作家牺牲了,真是我党文化工作的一个巨大损失呵!

 

转自《管文蔚回忆录续编》第239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查看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

    验证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