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冠华幼年与求学时期轶事
熟读诗文
乔冠华1913年农历9月生于建湖县庆丰镇东乔庄,属牛,小名三陆子。父亲乔守恒,是当地的破落地主,字秩五,号政堂,整日诵读诗书,教子苛严。家有曾祖父乔世泰留下的300亩土地。乔冠华上有两兄,兄为乔驭陆、乔一波。母亲刘氏在乔冠华3 岁时病逝,留下3男4女。乔冠华年幼时,主要是靠四姐精心看护喂养。
乔冠华二叔乔守清,饱读诗书,满腹经纶,重礼法,通谋略,有胆识,在地方威望极高,家中开设私塾。乔冠华6 岁时和堂兄乔冠春等三四个兄弟在私塾读书。乔冠华天资聪颖,有过目成诵之誉。乔冠华十分顽皮,有一次,他掐了邻家瓜叶做玩具,正好被邻家老太看到,告状至先生处,乔先生(乔冠华二叔)对那老太说:“要是三陆子书背不上,我就能找个理由教训他,但他每次都背得滚瓜烂熟,我不好找他岔子。”邻人无奈。
卖粮济学
乔冠华家有祖上留下的3顷地,除十多亩由佃户租种外,乔父留有20多亩良田自种。佃户租种的田地由东家提供种子、风车,收成各半,乔父每年靠土地收租维持着十几个人的大家庭生活;自种的20 多亩田地由佃户代耕代种,每年也能收获不少粮食。但每季收获后,乔父将大半卖出换成银元,供乔冠华兄弟三个读书。乔冠华长成后,家道中落。1923年左右,10岁的乔冠华在哥哥乔冠军和乔冠鳌的带领下到盐城求学。乔冠华在盐城第二高等小学读了两年,1925 年高小毕业考入了盐城淮美中学(校长詹姆斯),因受北伐革命影响,乔冠华和两个哥哥都成了当时闹学潮的积极分子,被校方开除。不久乔冠华又转入今盐城秦南仓宋村的亭湖中学念书(校长宋武真,字潭夫,北大毕业),宋潭夫思想比较开放进步,对乔冠华影响较大。乔冠华读了不到一年,带头闹学潮又被校方开除。无奈,他只好硬着头皮回到家乡东乔庄。
淮城赴考
乔冠华回东乔庄之后,仍不“安分”,同几个兄弟汇集一批青年,在乡下闹起来,砸了土地庙,办了《强报》,自写发刊词,贴在乔氏宗祠的大门上。父亲看了很生气,寻机将他送到外地去继续读书。
1926 年春节后,淮安中学开考。乔冠华兄弟三人欲去淮城赴考,但乔父考虑节省路费,不让大哥乔驭陆去,让二哥乔冠鳌同他一起去应考。父亲指派佃户梁元弟送他们去淮安。乔冠华的二舅刘杰龙在淮安县衙当差,乔氏兄弟二人在舅家住了几天后就参加淮安中学高中招生考试,几天后,榜文公布,兄弟二人双双考中。
夜桥笙歌
乔冠华喜欢摆弄乐器。二哥乔一波成亲时,女方家陪嫁了一架手风琴,对这西洋乐器,乔冠华爱不释手。每逢寒暑假回来,他常在同伴面前吹箫、拉手风琴。紧挨他家东北角有一座桥,高出水面有1丈多高,叫启明桥。夏天晚上,乡间生活单调,村里人喜欢到桥上纳凉,有人提议让小冠华吹奏乐器,于是他从家中拿来箫、手风琴,伴着夜色演奏,两个时辰,直至众人散去。
选择清华
乔冠华在淮安中学读书期间,受革命思潮影响,常以学生会宣传部长的身份起草大字报、声明宣言之类,反对校长王中慈专制,结果于1928年底又被开除。此时感到有点走投无路的乔冠华,不好意思再回家见老父亲,只好在他人的指点和帮助下,只身跑到南京中南中学(校长乔东凡)报考高三插班生,半年后顺利毕业。1929 年夏,时年16 岁的乔冠华报考了武汉大学和清华大学,同时被录取,结果他选择了清华大学,第一年到该校国文系学习,师从杨振声、朱自清,第二年转到该校哲学系学习直至毕业。在哲学系三年中,系主任冯友兰、老师金岳霖对乔冠华影响较大。
筹资留学
1933 年,乔冠华于清华大学毕业,获学士学位。好学上进的他决心赴日留学,继续深造。由于乔冠华学业成绩突出,学校出面跟国民党教育部交涉为他申请了学费。父亲听说他要出国去留学,表示反对,因为家中已实在无钱供养乔冠华读书。二叔乔守清坚决支持让乔冠华出国留学,提议到各亲戚家借钱。父亲只好让大哥乔驭陆出面,去上冈乔冠华的姐姐家和高刘庄的堂姐夫等亲戚处,筹借了大约300 块银元,终于解决了乔冠华去日本留学的费用。不久,乔冠华接到赴日留学通知书,高高兴兴踏上了出国留学之路。
转自《华留网》
- 上一篇文章: 乔冠华故居:留给家乡的名片(颜世贵)
- 下一篇文章: 乔冠华故居:留给家乡的名片(颜世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