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建湖文史网 > 人物春秋 > 文明楷模 > 正文

程立斌:一位老公安的人生“名片”

发布日期:2013/6/12 20:04:21  阅读:4170  【字体:
 

 

2011年“七一”这天,学言同志专程赴沪采访建湖籍、上海老公安程立斌,见到故乡来人,程老份外高兴,客人落座后随即递上自己一张特别的“名片”。老人在名片上,没有炫目的职务,只有耀眼的党旗,上书“中国共产党党员程立斌”,其对党的感情可见一班。接着程老开始讲述起了他从故乡投身革命的人生经历及对家乡建湖的眷念之情。

19321212,程立斌出身于高作镇陈甲村的陈老庄。5岁时,父亲撒手人寰,年幼的兄弟三人,依靠28岁便守寡的母亲抚育成长。在那个年代,家里没了顶梁柱,生活的艰难可想而知。可母亲还是咬紧牙关,让他读了近4年的书。

懂事的程立斌舍不得母亲这么辛苦。19476月,年仅16岁的他告别家乡,只身到上海以拉黄包车为业,卖苦力挣钱养活自己。

1951315,程立斌迎来了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刚解放不久的大上海招收一批公安人员,当时的行业工会认为程立斌是个政治上可靠、工作上肯干的好苗子,便推荐他报名。当上公安的程立斌以强烈的翻身感,全身心地投入到巩固民主政权的火热斗争之中。由于工作出色,1954928,他被批准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鲜红的党旗下宣誓时,激动不已,暗自立下警言:一要报效祖国,二要回报父老乡亲。

40年的从警生崖中,程立斌以做好工作的实际行动履行自己的第一个诺言。他以“勤政为民,廉洁从政”为座右铭,勤奋工作。从195412月起至199312月退休,先后任派出所副所长、党支部书记、政治指导员,上海市公安局南市区分局治安科副科长、分局副局长、党委书记兼局长,南市区人民政府副局(厅)级巡视员。199212月,全国首次评定警衔时,程立斌被国务院授予二级警监,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程立斌在勤奋工作,报效国家的同时,时刻不忘保持对父老乡亲的牵挂眷念和关爱回报之情。几十年里,经他介绍到上海工作的家乡人就有几百人。乡亲唐登香丈夫去世后,留下许多债务,生活困难,他知情后,主动将她2个儿子介绍到上海打工挣钱,经过几年的努力已站稳脚根。一位村干部打趣地说,程老的家是我们乡里人到上海谋生的中转站。

199312月,从警40载的程立斌退休了,本该休息的他并未休息,他想,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共产党员应该生命不息,为人民服务不止,于是,多年萦绕在心头回报家乡的夙愿越发强烈起来。他说,现在入党时报效国家的誓言实现了,就该多花些心思兑现为乡亲谋点福利的诺言了。

1994年春,他退休后首次回乡探亲。改革开放后的家乡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毕竟基础差、底子薄,许多公共事业还无力举办。回沪后,花甲之年的他想到仅靠自己的那点退休金很难办成多少实事,经慎重考虑,毅然决定闯荡市场走打工之路。不久,程老即被“上海梧柏实业公司”聘用。为了公司兴旺,毫无经商经验的他尝尽了酸甜苦辣。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是常有的事,出差在外吃辛受苦更是家常便饭,由于日夜操劳,积劳成疾,程立斌患了一场大病,幸亏治疗及时才逃过了“鬼门关”。大病刚愈,程立斌便又迅即投入了工作。

10年中,程立斌打工积蓄了20多万元。当听说家乡的石板桥又窄又破,便和老伴合计专程回高作,全资赞助故乡陈甲村。建起10座新桥,乡亲们个个高兴不已。

程立斌的义举在陈甲村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在外地创业有成的个体老板陆广清等陈甲人都以老人为榜样,接捐资,为村里又新建了7座同样标准的桥。

为倡扬新风,盐城市文明委根据民意,专门将他的事迹列为城城市2004年度“十佳文明新事”。

此后,程立斌又发动全家出资近5万元协助家乡修建道路和桥梁。谈起这些,程立斌总是淡淡地说:“我只是做了一名共产党员、一个家乡游子有生之年力所能及的事,而政府和乡亲们却给了我很大荣誉,以后有需要,我还会尽力的。”

这就是一名老党员、老公安的人生“名片”。

 

转自《高作神韵》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查看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

    验证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