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翠花:超越血缘的大爱(孙月)
她是一位爱心妈妈,25年含辛茹苦照顾一对兄妹使之成家立业。她有一颗孝老之心,21年起早贪黑赶做千双布鞋赠送孤寡老人。从“中华十大慈孝人物”到“中国好人”,增添的是有形荣誉,不变的是无声大爱。
她是一位平凡而伟大的女性。说她平凡,因为她是典型的家庭妇女;说她伟大,因为她39年如一日坚持做好事。她一诺千金25年,把一对幼小兄妹抚养成人,直至高中毕业;她20年如一日精心照顾多病的婆母、公爹毫无怨言;21年内,她一共做了近1900双布底鞋送给全县原15个乡镇敬老院里的孤寡老人。她用自己的双肩和双手撑起了一片爱的天空。她就是被称为“好人大妈”的曹翠花。
未出嫁,先做娘,抚幼成人耗心力
1974年,曹翠花在县港务处做机修工。一天,听说以前一个同事的爱人病危,她连忙赶去医院,然而眼前一幕却让她感到揪心。躺在病床上的这位年轻妈妈才28岁,见到曹翠花,突然拉起她的手,嘴巴不能动弹,像有话要说,意思是:“妹子,有空看看我家宝宝,两个小孩好玩呢!”这两句未说出口的话那一刻被曹翠花理解成了“临终嘱托”。
那时单位离两个孩子的住所不远,曹翠花每天来回走动都要穿过一个狭长的小巷子,时不时总会听到指指点点的小声议论。一个刚满20岁尚未嫁人的大姑娘,同时拉扯着两个孩子,这在当时是一件可以轰动小镇的大事情。曹翠花的两个孩子并非亲生,这是一个需要付出爱心和勇气的选择。
1975年,曹翠花嫁入刘家。婚后一年,她与丈夫刘步领的女儿长秀出生。又过了一年,儿子长荣出生,曹翠花一下子成了四个孩子的母亲。对四个孩子她没有偏爱,甚至对领养的孩子付出和照顾更多。曹翠花对长华、长艳比自己的亲生儿女还亲,亲得有时让长秀、长荣嫉妒。
由于丈夫在水泥厂工作,一年回来不到五次,年迈的公婆已不能走动,拉扯孩子的事情、所有的家务都由曹翠花一人承担。于是,每天早晨一一喂完孩子早饭后,把大的送去上学小的哄好不哭,曹翠花早已经顾不得自己吃饭了。繁重的家务曾让曹翠花一度体力不支。1979年,曹翠花几乎是在“鬼门关”上走了一遭。“走路时两条腿在打晃,耳鸣眼花,去县人民医院检查,医生说是长期的严重贫血和营养不良造成的,血小板极低,需要立即送到大医院治疗。上海同济医院的一位老教授对我说,再不休息和调理,你就没救了。”曹翠花说。
这种身体拖垮的情况在曹翠花身上发生过两次。但在极度艰难中,她还是一手把领养的两个孩子培养到高中毕业、就业成家。当初的千金一诺,她践行了整整25年。
为人媳,做儿女,用心换心尽孝心
21岁那年,曹翠花嫁进刘家。几十年里,除了做4个孩子的母亲,曹翠花还有一个一进门就挑起的重担——照顾病重的婆婆。常年患严重支气管炎和肺病的婆婆从未下过床,从曹翠花进门第一天起,婆婆的尿盆屎盆都是这个新媳妇端。给婆婆洗澡也成为她的“必修课”,夏天每天给老人擦拭身子,一遍又一遍,擦了整整10年。
“婆婆夜里突然发病,都是我带她去医院,我背过,用平板车拖过,送水车推过,自行车送过,躺椅抬过……”曹翠花细数过去的点滴,眼眶里不禁模糊起来。
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曹翠花的生活是这样的:白天上班,安顿好公爹和一大群孩子吃饭,晚上到医院陪护婆婆治病,侍候老人吃药打针,自己饱一顿饿一顿。时间长了,街坊邻里都知道刘家有一个比女儿还孝顺的媳妇,觉得婆媳之间能处成这样,真难得。
10年里,婆婆总是习惯喊她“宝宝”。儿子已经半人高的曹翠花,在婆婆面前,一直被这样唤着。“听着一点也不觉得别扭,将心比心,媳妇就是女儿,甚至女儿不在身边的时候,应该要比女儿还亲。”如今孙女早已长大的曹翠花,也经常同儿媳讲起婆媳之间的许多故事。
曹翠花的婆婆去世是1985年冬天的事。前一晚老人家像是有预料似的,突然对儿媳说:“宝宝,给我把衣服穿好吧,我要出去。”一听这话,曹翠花感觉到了什么,心里一酸。虽然当时婆婆的4个女儿都在跟前,但很奇怪,老人只是一个劲地对儿媳说:“我只要你陪我。”那天下午,老人拉着曹翠花的手,闭上了眼睛。
“给她守夜那晚,是我一个人躺在她旁边,看着她,哭了一夜。10年了,和自己的妈妈早已经没有区别了。”曹翠花说。
人老了,眼花了,针线活儿不愿丢
曹翠花最为人知晓的,是她为五保老人做布鞋的事。全县每一个敬老院的老人都领到过她纳的布鞋。“看着老人高兴地把鞋捧在手上,穿在脚上,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可以对社会作贡献的人。”
1991年秋天,公爹穿鞋时自言自语:“皮鞋太硬,把脚磨得生疼,走路不稳重。到街上找了半天也买不到一双布底鞋。”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年已八旬的老人没有合脚鞋穿,但曹翠花当时又不会做布底鞋。怎么办?当晚,她就向邻居老奶奶“拜师学艺”,心灵手巧的曹翠花一学就会。
穿着新鞋,公爹的脸上乐开了花。心细的曹翠花想:有儿有女的老人有人帮着做布鞋,没有儿女的五保老人又有谁来给他们做鞋呢?想到这里,她暗下决心,一定要为五保老人免费做一双布底鞋。
从那一夜起,每晚临睡前她都在“糊骨子”,纳鞋底,粘鞋帮。晚上,孩子们睡了,曹翠花忙完家务,就在灯下一针一线地纳鞋底,做布鞋成了她每夜“必修功课”。仔细看,她的手与常人的手是不同的,右手腕和手指被来回抽动的线勒出了道道红痕,右手几个指头都是弯曲的,食指已经严重变了形。长期坚持下来,曹翠花表现出超人的毅力。
一针一线总关情,双双布履暖人心。1991年秋,在敬老院,有的老人接过鞋袜禁不住哭了,说要保存下来。这情景让曹翠花两眼潮湿,当时就在心里许下了一个愿望——要用10年时间,为全县所有敬老院里的老人每人做一双布鞋,买一双纱袜。2004年,曹翠花还为周克玉将军定做了2双棉布鞋,赢得将军的啧啧称赞。
21年里,曹翠花自己也不知为敬老院老人们做了多少鞋,后经有心人统计,她一共做了近1900双布底鞋,买了近1900双袜子,无偿送给全县原15个乡镇敬老院里的孤寡老人。
随着年龄上升,曹翠花视力减退,精力也大不如从前,但为老人们尽责任、尽义务、尽孝道的想法却一直没有改变。在省吃俭用的同时,曹翠花仍然继续做布鞋,因为这早已成为她生活的一部分、一种精神的寄托。
“在纳鞋的时候,这辈子经历的事、吃过的苦会一一浮现,日光灯下,觉得心静、踏实。”曹翠花说,“苦惯了,人就不能空下来。有时看着一双双做好的布鞋,才知道,原来我所做的事一直为社会所需,这种感觉对我很重要,我很充实。”
曹翠花,这位普通的爱心大妈,为建设和美家庭、和谐社会发光发热,这是一种信念,更是一种力量。相信,越来越多的人将和曹翠花一起,精彩上演生生不息的爱心接力,共同创造生机盎然的美好明天。
转自《建湖日报》2013年7月20日
- 上一篇文章: 田作祥:新时代的“活雷锋”(马慧 马以桂 孙月)
- 下一篇文章: 刘玉达:甘当马路“吸铁翁”(汤义林 孙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