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建湖文史网 > 人物春秋 > 乔冠华研究 > 正文

《才情人生乔冠华》港九脱险(1)(罗银胜)

发布日期:2013/11/13 17:52:11  阅读:1505  【字体:
 

   

 

    1941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   

 

8日,日本进攻九龙。清晨8时许,48架日本轰炸机向九龙启德机场投下大量炸弹,一时浓烟四起,爆声不绝于耳。起先人们以为是当地的英军在做军事演习,不以为意。但很快就在无线电波中传出消息:日本偷袭珍珠港,日军进攻香港--太平洋战争开始。   

 

这时乔冠华正与夏衍一起住在九龙弥敦道,一早他们被隆隆的飞机声、震耳的爆炸声和凄厉的警报声所惊醒。他们从窗口望去,只见尖沙嘴码头拥挤着许多人,且有不少车辆载着英国雇佣的印度兵向北急驶而去。他们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   

 

没过多久,忽然有人猛烈地敲门,开门一看,原来是爱泼斯坦,他一进门就大声说“War(战争)!   

 

“是啊!”乔冠华说。   

 

他说:“你看,这是日本飞机。”不过这完全出乎乔冠华的意料之外。   

 

乔冠华放下用来消遣的古诗集,与夏衍、爱泼斯坦一起商量对策,他们估计九龙难以久守,为安全起见,还是转移到香港本岛去为好。在香港岛,再转移他处也比较方便一些。正在这时,八路军驻港办事处主任廖承志给他们打来电话:   

 

“速来香港开会!   

 

乔冠华和夏衍匆匆赶到香港的奥华公司,商讨应变策略。就在九龙被攻当天,廖承志接连收到延安党中央和重庆中共南方局书记周恩来的特急电报:要迅速做好应变准备,将留在香港的文化界人士和爱国民主人士抢救出来,设法经广州湾的湛江或东江转入后方安全地区。   

 

接到电报后,廖承志马上召集紧急会议,中共香港工委(对外称八路军办事处)和文化、新闻界的有关人士都参加了。乔冠华、夏衍、邹韬奋等一起出席。这次会议讨论的已经不是日本会不会南侵的问题,而是香港究竟能否守住,以及滞留在港的大批民主人士如何应变的问题。廖承志传达了党中央和周恩来的指示精神。   

 

会上,大家分析了形势,认为港英当局即使会抵抗一阵,但是不可能在这个小岛上长期坚持抗战的,香港是迟早要落入敌手的。于是讨论的重点就集中在爱国民主人士如何疏散的问题。廖承志说:“我们计划先让文化界人士和民主人士隐蔽待机,经周密安排并且时机成熟后,迅速撤离香港。”他们一起研究了撤退方案,并决定马上派人与东江抗日游击纵队联系,要其负责人曾生尽快派出一支精干的突击队潜入新界和九龙地区,协助进行抢救工 作,因为从九龙翻过一座山,就是东江纵队的游击基地。   

 

廖承志在会上还语重心长地对大家说:“告诉文化界的朋友们,请大家各自珍重自己的革命 历史!   

 

此时气氛是异常严肃的,大家都表示赞同,随即迅急回去安排搬迁隐蔽。乔冠华的任务是与叶以群一起立即返回九龙,通知所有住在九龙的民主进步人士赶快撤退,疏散到香港隐蔽起来。   

 

那几天,乔冠华整天忙得焦头烂额,彻夜不眠,他想尽一切办法,找到轮船、舢板,抢运民主人士渡海,护送至香港。当时在香港《光明报》任职的民主人士萨空了,在《香港沦陷日记》中记载:129日“下午3时许,天下着小雨,途遇着大公报文艺版编辑刘刚,还有乔冠华和四五个其他的人正叫好了人力车带着简单的行李要去公共四方街旁的避风塘,那里是香港舢板平日集中的地方,据说他们已叫好了一条舢板,如果我能即刻起来,可以带我一家过港。 … …”   

  

作为一个共产党员,乔冠华一次又一次作出“舍己为人”的牺牲,帮助大家撤离。   

 

面临日军的进攻,香港总督杨慕琦托澳大利亚籍的英国记者贝特兰找到廖承志。贝特兰曾在193710月到延安访问过毛泽东。他见到廖承志后,顾不上寒暄,直入主题。他说,港英当局想和中共在港的负责人会晤,讨论协同保卫港九的问题。1213日,廖承志、乔冠华和夏 衍,与代表港督的辅政司负责人以及居间人贝特兰在香港大酒店三楼举行了会谈。

  

我方表示:东江纵队可以协同驻港英军保卫港九,但请英方提供必要的武器弹药,当然主要 是步枪、机关枪、子弹和手榴弹等轻型武器。   

 

港英辅政司频频点头,表示回去向港督报告,尽可能满足我方的要求。   

 

可是,从此之后,如“泥牛入海,没有下文。”   

 

这种结果也完全在我方意料之中:事情实际上很清楚,英国人知道港九这块弹丸之地是保不住的,让日本人占领了,有朝一日,英美联军打败了日本之后,日本还得把香港交还给英国。而一旦中共军队进入港九,那么战争结束之后,问题就变得复杂了。   

 

不管当时港英当局是如何考虑的,或是战局发展太快所致,这次会谈只是香港历史上的一段插曲。   

 

谈归谈,乔冠华的疏散工作还是有条不紊地进行着。12月中旬的一天,他向廖承志汇报了几天来的工作情况,他说:   

 

“今天清晨,司徒慧敏在香港奔走了一天,已经说通了中央电影院的老板,答应将电影院的地下室让出来供旅港剧人协会作临时避难所。旅港剧人现已全部登上雇好的小艇,冒险撤离了九龙。身患重病又不便行走的高士其也已随艇过海,但胡风和南方局的孙钿还不知道,我已设法尽快与他们取得联系。另外,骆宾基、宋之的、于伶、王苹夫妇、凤子、章泯都安全撤离。现在尚有张铁生、黄药眠等部分人员没来得及撤离。我们正在想办法,最迟明天把他们全部撤出九龙。”   

 

在九龙的文化人撤离后,日本于1212日进驻九龙。1216日,日军从九龙渡海登陆,向香港本岛进攻。喧嚣一时的“香港保卫战”,几乎没有怎么进行就烟消云散。港英当局既不与东江纵队联系,也不依靠香港群众,因循苟且,坐以待毙,终于在1225日圣诞节这天,竖 起白旗,缴械投降,香港沦陷!   

 

留港的大批爱国民主人士、文化界人士,与香港居民一起,在躲藏、不安、惊恐和困顿中告 别1941年,迎来1942年。   

 

这时,一场在中共中央亲切关怀下,由中共香港工委和东江纵队精心策划、具体执行的“香港大营救”正悄悄展开了。(未完待续)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查看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

    验证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