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建湖文史网 > 人物春秋 > 乔冠华研究 > 正文

《才情人生乔冠华》旧雨新知(8)(罗银胜)

发布日期:2013/12/9 15:24:44  阅读:1806  【字体:
 

 

    经过8年的英勇奋战,中国人民用自己的鲜血乃至生命,用自己的艰苦努力,终于迎来 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挽救了中华民族的危亡。   

 

抗日战争,是中国历史上极其辉煌的篇章,它是中国人民在近代第一次完全战胜外来侵略者 的战争,是中华民族从衰败走向复兴的转折点。   

         

抗日战争不仅锻炼了中国人民,锻炼了中国共产党,也使越来越多的人从八年抗战的无数事实中认识了中国共产党,把他们的希望寄托到中国共产党的身上,奔集到它的旗帜下来。   

 

胜利后的中国,将走向何处?   

   

中国共产党认为:“在全中国与全世界,一个新的时期,和平建设的时期,已经来临了!”中国共产党力图避免内战,和平建国。而国民党蒋介石却坚持独裁和内战的方针,为了独占抗日胜利成果,一方面命令国民党部队加紧作战,积极推进,迅速占领日伪军控制下的各大城市和战略要地;另一方面却无理要求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原地驻防待命,不得“擅自行动”向日伪军收复失地;并收编、起用大批伪军“维持治安”,排斥中共武装的受降行动。

 

在美军的帮助下,国民党政府将远在西南、西北、华南的部队,通过空运和海运,调往华东、华中、华北和东北,控制并占领战略要地和大中城市,频繁向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实施骚扰和进攻,使国内局势恶化。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八路军、新四军和各抗日游击队,拒绝了蒋介石的命令,继续收复失地,解除日伪军武装,同国民党政府的内战独裁政策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坚决斗争,迫于国内外人民要求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独裁的舆论,以及对发动内战的军事准备尚不充分,蒋介石以虚假的和平姿态,于814日、20日和23日三次致电延安,邀请毛泽东到重庆举行和平谈判。中国共产党为了尽一切可能避免内战,争取和平前途,决定派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赴重庆谈判。24日,毛泽东复电蒋介石,表示愿意前往重庆“共商和平建国之大计”。25日,中共中央发表《对目前时局的宣言》,阐明对争取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独裁的方针。26日,中共中央向全党通报了关于同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的决定,说明了谈判的方针以及谈判可能出现的结果与对策,要求全党不要因为谈判而放松警惕和斗争。    

 

827,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和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部长张治中,由重庆乘专机到达延安,迎接中共谈判代表,准备翌日同飞重庆。国民党当局竭力封锁这一消息,不让中外记者知道毛泽东抵渝的确切日期。   

 

偏巧毛泽东在赫尔利、张治中陪同下飞抵重庆的这天上午,乔冠华和往常一样去美国新闻处会友,见美国驻华大使特别助理费正清也在座,费正清说:“美国的飞机和张治中先生已经到了延安,接毛泽东先生到重庆参加谈判,今天下午飞机就到。你们可以先坐一会儿就回去 ,下午好上机场去迎接。”   

 

他又关切地询问:“这么重大的新闻,你有什么报道打算?   

 

乔冠华虽然早知此事,但毛泽东来重庆的具体日子不知道。听费正清一说,心中暗喜,他忙告辞出来,尽快通知了他平时比较熟悉的许多中外记者,让他们都赶到九龙坡机场去迎接毛泽东的到来。这样,国民党当局企图封锁这一消息的阴谋终未得逞。   

 

当天下午,九龙坡机场热闹非凡,各界人士和中外记者热烈欢迎中共代表毛泽东、周恩来的 到来,掌声和欢笑声齐作,越来越炽烈……   

 

毛泽东走下舷梯,中外记者一拥而上,把他团团围住,进行采访,使得毛泽东简直无法与其他欢迎的朋友接近。这时,周恩来急中生智,连忙站到一边说:“新闻界的朋友们,我从延安为你们带来了礼物,请到这儿来拿吧!”这句话一下子把大群的记者吸引过去。于是,他 打开纸包,向记者分发了毛泽东的书面谈话。   

 

毛泽东抵渝的当天,乔冠华就见到了毛泽东,这是他首次与毛泽东见面。据当时《新华日报》的同仁刘白羽介绍,情况是这样的:“毛主席进城到曾家岩桂园。桂园是张治中的住宅,与50号周公馆近在咫尺,张治中特地把家搬开,腾出房子让毛主席用。两天前,我到50号,曾被派到桂园去看房子--?一院内绿茵茵的花木之中,立着黑色砖瓦结构的洋房,这房子是很宽敞、很漂亮的。可是,毛主席在这儿略事休息,就动身到红岩去了。就在红岩一间小会客室里,毛主席接见了我们。报社有潘梓年、熊瑾玎、乔冠华、胡绳等人,我是延安就熟悉的,在重庆见面格外欢喜,当介绍到胡绳时,毛主席打量了一下,亲切地说:‘哲学家’,乔冠华(当时叫乔木)和毛主席握手时,毛主席幽默地说:‘跟我来了个乔木,这儿又有一个乔木,不能叫大乔小乔,就叫南乔北乔吧!……’立刻引起哄堂大笑,我觉得我又看见了延安时候的毛主席,他不像在机场、在桂园那样拘谨,而又潇洒自如了。”会见结束后,毛泽东在周恩来、王若飞等人陪同下,赴林园出席蒋介石举行的欢迎宴会。重庆谈判开始了。

  

原来,同是清华校友的胡乔木与乔冠华分手后,于1937年到达延安,后来成为毛泽东的政治秘书。他原名胡鼎新,起笔名“乔木”,经常在延安《解放日报》上发表文章。而乔冠华也取名“乔木”。好在一个在北,一个在南,毕竟两个“乔木”不在一起,还算不太麻烦。  

 

这次胡乔木作为毛泽东的随员,一起南下,“北乔”与“南乔”分别多年,山城重逢,自然 十分高兴。然而,“麻烦”接踵而至--两人同一名字。   

 

由于“乔木”出典于《诗经》,又寓言“高大,挺拨”,两“乔”都喜欢这一名字,不愿改 动。“南乔”说:“我本来就姓乔,身高一米八三,就像一棵挺拨的乔木。用‘乔木’之名,顺理成章。”   

 

“北乔”说:“我的名字就叫乔木,此名自然非我莫属。”他连妻子谷羽都出自同一典故 ,岂肯再改用原名胡鼎新呢?   

 

两个因署名权,一时互不相让。终于,由毛泽东出面,为“二乔”断名——这一名人轶事,曾广为流传,通常的说法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二乔进京,发生重名问题, 此事惊动了毛泽东……”   

 

本人根据195023新加坡《南侨日报》所载,以为在重庆断名,较为可靠。因为这篇署名“江山”的文章发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之初,但指明是在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为“二乔 ”断名。这里引述江山的原文:   

 

正当日本投降后国共第一次开始和谈的期间,中共主席毛泽东亲到重庆参 加谈判,他(案:指胡乔木)是随员之一,恰巧这时南乔木亦在重庆《新华日报》工作。 

 

两位乔木聚在一块,许多人弄不清楚,尤其是发表一篇署名“乔木”的文章,更使人不知是出自那位乔木的手笔,朋友们都希望他们之间内有一人把名字改一改。有一天大家在毛泽东主席那儿谈起这件事,请毛氏作评判,后经毛氏问明是他(北乔)先用乔木这个名字,而南乔的真姓确是乔,他的真姓是胡,就盼望他在名字之上加个“胡”字,南乔则仍用乔木原名。从此两乔有了区别……参见叶永烈:   

        

毛泽东不亲不疏,在南北两乔中找到了一个极佳的平衡--南乔留姓北乔留名,真是极妙的办法!乔冠华与胡乔木双双接受了毛泽东的“调解”。   

 

不过,乔冠华后来曾对胡风夫人梅志开玩笔说:“胡乔木把我早就起用的‘乔木’这个名字 抢去了,真叫人气愤。”看来他还是有想法的。

 

在重庆国共谈判期间,乔冠华与龚澎不止一次地陪同毛泽东接见中外记者和文化界进步人士。毛泽东在延安时就认识龚澎,同乔冠华是首度相见,但读过他的不少评论文章。毛泽东对乔冠华的不羁的文才、洒脱的风度,尤为赏识。他曾戏对乔冠华、龚澎夫妇说:“你们二人是‘天生丽质双飞燕,千里姻缘革命牵’”。   

 

    毛泽东的这番话,一时在中共代表团传为美谈。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查看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

    验证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