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建湖文史网 > 人物春秋 > 乔冠华研究 > 正文

《才情人生乔冠华》辗转沪港(1)(罗银胜)

发布日期:2013/12/10 16:25:15  阅读:1577  【字体:
 

 

    国共双方的《双十会谈纪要》签字的第二天,也就是19451011,毛泽东由张治中陪同,飞返延安。周恩来留在重庆,继续进行谈判。乔冠华作为中共代表团成员也留在重庆。   

 

尽管国共双方还在谈判,但是蒋介石在美国支持下,调动军队进攻解放区。在遭到解放区 军民的顽强抵抗后,被迫同中国共产党就军事冲突等问题举行会谈。   

 

1227,周恩来把中共代表团关于无条件停止内战的书面建议提交国民党代表,请其转交蒋介石。31日,国民党代表书面答复中共代表团,同意就停止军事冲突及恢复交通等问题进行谈判,并提出由国共各派一名代表会同美国驻华特使马歇尔会谈停战办法。   

 

经过谈判,194615,国共双方达成《关于停止国内军事冲突的协议》。17,根据协议,由共产党代表周恩来、国民党代张群(后为张治中、徐永昌)、美国特使马歇尔组成三人委员会(又称“三人小组”),其任务是协商停止军事冲突,恢复铁路交通和有关受降事宜及整编军队等问题。   

 

“三人小组”的协议,交由“军事调处执行部”执行。“军事调处执行部”,简称“军调部”,它的任务是执行停战协定和“三人小组”的协议。“军调部”设委员三人,由共产党、国民党和美国各派一人组成。“军调部”于1946114日在北平正式成立,共产党委员叶剑英,参谋长罗瑞卿;国民党委员郑介民,参谋长蔡文治;美方委员饶伯森,参谋长赫斯克。    

 

为了加强中共方面的力量,利用军调部更多地开展工作,叶剑英组建了军调部中共机构,有秘书、通讯、机要、编译、救济、计划执行、新闻发闻、行政、交通等科组。乔冠华、龚澎这时也被调去军调部,龚澎担任中共方面的新闻组长,在董华领导下,负责处理中共委员叶剑英将军与公众的联络事务。   

 

在此期间,乔冠华因公去了一趟延安。   

 

杨家岭。枣园。延河。宝塔山。清凉山。桥儿沟。蜂寓般密密麻麻的窑洞。茂密的丛林……

 

乔冠华是第一次到延安,延安的一切都给他新鲜可爱的感觉。最让他难忘,他受到了毛泽东 主席的接见。   

 

那天,乔冠华接到通知,他穿戴整齐,渡过清浅的延河,约莫走过十来分钟,在山谷中露出一所长方形的洋式建筑,那便是中央办公厅和大礼堂。再走近一看,环绕着这建筑的山腰直至山脚,排列着无数的窑洞,那是中央领导和工作人员的住宅,门口站在英姿焕发的卫兵。    

 

毛泽东的窑洞在山脚下,地上铺着砖,墙上刷了白灰,窗格子上糊了薄薄的白纸,屋内显得亮堂。家具陈设简单,有的甚至用油漆漆过。毛泽东一生嗜书,书房里各种书籍不少,办公桌上还摊着大摞书报、文件,以及正在起草的文稿。乔冠华被引进了毛泽东的房间,毛泽东与他亲切地握手,使乔冠华心里暖融融。   

 

乔冠华向毛泽东汇报了自己工作近况和写作的甘辛,毛泽东提到了他所写的那篇《方生未死之间》。   

 

鼓励他思想上不要有包袱,笑谈之中,毛泽东朗声大笑时的豪迈而天真的神态,给乔冠华深刻的印象。   

 

在延安逗留期间,胡乔木几乎每天都约乔冠华在宝塔山下、延河岸边作长时间的散步。在他的住处和延河之间,有一片相当开阔的绿色田野。每当工作完毕或吃过晚饭,他们两人相约穿越田间的小径到延河边去,在延河边的岩石上闲坐谈天,或者是沿着河畔来往反复地漫步。在他们四面,往往会有许多充满活力的男男女女像他们一样,把这里看作是可以使自己获得休息和愉快的所在。   

 

其时,沿着浅绿色的蜿蜒东流的延河向西望去,可以清晰地看见那遥相峙立的清凉山和宝塔山;往东看去,则是一片伸向远方的在陕北地区难得一见的平川……这片天地真是具有无限的魅力。乔冠华和胡乔木在这里互相交换对重庆分别后时局变化的看法,对中国共产 党领导全国人民取得最后的胜利充满了坚定的信心和美好的憧憬……   

 

别人,延安!   

 

别了,革命圣地!   

 

乔冠华与战友们依依惜别,又重返充满荆辣的国民党统治区。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查看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

    验证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