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建湖文史网 > 人物春秋 > 乔冠华研究 > 正文

杰出的外交家乔冠华

发布日期:2014/1/1 10:45:03  阅读:8157  【字体:
 

 

乔冠华,民国二年(1913)农历221日出生在建湖县庆丰乡,(今庆丰镇东乔村),5岁时入其二叔乔守清的家塾读书。乔守清治学严谨,对学生要求一丝不苟,乔冠华学习也很勤奋刻苦,《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神童诗》、《千家诗》以及四书五经、《古文观止》等无不熟读如流。10岁随二哥乔冠鳌进入设在裴刘庄的三丰市第一小学插班读高小,12岁小学毕业,随后在亭湖中学、淮美中学、淮安中学和钟南中学读书。乔冠华之所以不断变换中学,是因为他积极参加爱国学生运动,三次被校方开除。他被学校开除一次,换一个中学就跳一级,四年读完了中学六年的功课,16岁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乔冠华在淮美中学读书时,就参加了中共地下党组织的读书社,宣传反帝反封建思想。民国十六年(1927)夏,北伐军抵盐城时,他和读书社成员在淮美中学举行了欢迎大会。

民国二十年(1931)九一八日军侵华事变发生后,乔冠华在清华大学学生中,大胆揭露蒋介石“先安内,后攘外”的不抵抗政策的反动实质,发动同学撰文控诉国民党葬送国土及杀害进步青年作家的罪行。民国二十二年(1933)去日本留学时,乔冠华曾参与日共的秘密活动,被日本警方逮捕并驱逐出境。后去德国留学,参加了中国留德学生抗月救亡组织——反帝大同盟的活动;24岁获得德国杜宾根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民国二十六年(1937)七七芦沟桥事变后,乔冠华从德国留学回国,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民国二十八年(1939)在香港由廖承志、连贯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香港《时事晚报》主笔、《华商报》、《大众生活》编委等职。民国三十年(1941)香港沦陷前夕,他又奉命到重庆,在《新华日报》社工作。在香港、重庆期间,乔冠华撰写了不少精辟的政论文章,纵论国际和国内形势。毛泽东曾说过:“乔老爷(乔冠华的爱称)”的一篇国际述评文章,“可顶战场上的几个坦克师”。评价之高,于此可见。

抗日战争胜利后,乔冠华随周恩来赴上海,参加中共代表团工作,同时负责创办英文版《新华周报》。至1946年年底,奉命再赴香港,先后担任中共香港工委委员、《华商报》社务委员、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等职。新中国成立后,乔冠华调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办公厅副主任、外交政策研究委员会副主任、新闻总署国际新闻局局长、外交部亚洲司代司长、外交部部长助理、副部长、部长、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顾问、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副会长等职。在外交部任职期间,乔冠华曾受命代表新中国赴纽约,在联合国安理会上控诉美国武装侵略台湾议案的讨论,并随周恩来、陈毅、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老一辈外交家多次出国访问,参加两次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以及朝鲜板门店停战谈判、中苏边界谈判等活动。197110月,联合国大会恢复我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中共中央、国务院即委派乔冠华为出席第26届联大的中国代表团团长。1115日,他代表新中国以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身份,首次登上联合国大会讲坛。从那以后,直到1976年的历届联大,都由他担任团长,率领中国代表团出席会议。这是新中国外交扬眉吐气进入国际政治舞台最辉煌灿烂的历史时期,而对于乔冠华个人来说,也是他外交生涯进入顶峰的阶段。197810月,乔冠华被确诊为肺癌,1983922日上午1040分,乔冠华带着晚年的几个遗憾:回忆录未能写成,《乔冠华国际述评集》未看到出版,故乡未得重返而溘然长逝了。

乔冠华的原配夫人龚澎是辛亥时期著名革命党人龚振鹏的女儿,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初,她在重庆八路军办事处工作,乔冠华到重庆后也在八路军办事处,双方经冯亦代和王安娜夫妇介绍,于1943年结为伉俪,两人在周恩来的直接领导下从事外交工作长达30年之久。新中国成立后,龚澎在外交部新闻司任职 14年,是我国外交界最杰出的女性之一,不幸于19709月因脑溢血逝世,时年56岁。乔冠华续弦夫人章含之,是著名爱国民主人士章士钊的螟蛉女,系北京外国语学院教授,原任外交部美洲司司长,曾为毛泽东辅导过英语。她与乔冠华患难与共,相濡以沫,鹣鲽情深。在乔冠华去世后,她曾两次来建湖,了却了乔冠华离家50年的回乡梦,运回了乔冠华的部分遗物,主屋里的衣橱、书柜和沙发以及他的生活照、工作照。她送来的虽是几件旧物,却寄托了乔冠华对故乡人民无限眷念的赤子深情。

乔冠华墓,位于苏州东山藤湾湖沙村东侧山坡,依山势筑有5米见方的墓基,用平常的紫砂石砌成,基座用色彩丰满的太湖卵石铺就,两侧依次栽桂花、扁柏、瓜子黄杨,两两相对,后面是一排塔松,塔松前有丈许雪松二株。中央立有深色大理石卧碑,上刻黄苗子隶书“乔冠华同志之墓(19131983)”,碑的下部,还刻有乔冠华最喜爱的文天祥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一生偏爱读地图

 

乔冠华从青少年时起就养成一个习惯,喜欢看中、外地图集。他一生搜集、珍藏的中国古代、近现代和世界各国不同时期印制的地图数以千计,堆满了家中十几架书橱的底层。乔冠华说:读地图,不但可以懂历史地理,也可以学到政治地理和经济地理,有利于一个人的学识增长。

 

[读地图,有助于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历史变迁]

 

乔冠华最早接触地图是他10岁那年。父亲乔守恒送他去裴刘庄三丰市第一小学读书,这所小学不读“四书”“五经”,采取西方新式教育,设有一门历史课。老师讲中国历史的变迁,在讲到唐尧虞舜中国分为九州、十二州时,拿出了传说为宋苏轼编撰的《历代地理指掌图》,这本书共有历史地图44幅,开头是《古今华夷区域总要图》,上限为《帝喾九州之图》,下限为《()元丰颁行九域图》,老师一面讲,一面指着地图:这个州在什么地方,那个州在什么地方,老师的讲解引起了乔冠华的极大兴趣:几千年来,中国的疆域原来是不断变化着的呀!于是他向老师借来那本《历代地理指掌图》,一个朝代、一个朝代仔细地看,还从小学图书馆里先后借阅了明代王光鲁编撰的《阅史约书》,这本书收入历史地图三十五幅,开头是《古初地图》,上限为《唐虞九州、十二州分界图》,下限为《元十二行省图》;他还借阅了清代陈芳绩编撰的《历代地理沿革表》,这本书收入历史地图6幅,开头为《虞舜十二州图》,末后是《明两京十三省图》,还有近代杨守敬编撰的《历代舆地图》。乔冠华从许多历史地图中,弄清楚了每个朝代的疆域地理,进一步了解了中国这个多民族国家的民族构成与发展经过。乔冠华的历史和地理这两门课,在每次考试中都名列前茅。

民国十八年(1929)秋,16岁的乔冠华考入北平清华大学哲学系读书。当他从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读到东印度公司通过鸦片贸易,对中国进行经济掠夺时,十分气愤。于是他利用课余时间,钻进学校图书馆,抄录东印度公司成立以来对华贸易的统计资料。这时,他不知东印度公司是怎么把鸦片运进中国来的,就去查世界地图,看英国及其殖民地印度等国的地理位置,种植、加工、运输鸦片行经的路线,对他学习帮助极大。

 

[读地图,有助于纵览国际政治风云变幻]

 

民国二十四年(1935)秋,乔冠华经清华大学哲学系主任冯友兰举荐,来到位于德国南部小城的杜宾根大学深造。当时德国希特勒纳粹党上台已两年,战争狂热甚嚣尘上,乔冠华出于对国际时局的关心,他利用课余时间,钻研克劳塞维兹的《战争论》。为了弄懂书中涉及的军事地理的内容,他详细地研究了世界地图尤其是欧洲地图,这对他后来写“国际时评”带来极大益处。

乔冠华的好友、诗人徐迟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民国二十九年(194069日,在香港以猫头鹰为标记的“聪明人”咖啡店地下室里,一群中外记者聚集在一起,议论着德军进攻法国的战事。这年525日,希特勒向法兰西宣战。同年64日,英军从港口城市敦刻尔克撤退,该城随后为德军占领。65日,德军向波隆至色当一线全面进攻,3天后,德军右翼突过布莱索河向柏舍安挺进,德军左翼突过哀牢河,以40个师团兵力包围马其诺防线。大家对战事发展十分关切,众说纷纭。这时,乔冠华猛地将手中的烟头往桌上烟灰缸里一戳,沉痛地说:“69日是法军最黑暗的一天!”这真是一语惊四座。爱泼斯坦首先表示不同意乔冠华的看法,接着以写“内幕新闻”知名的塞根·斯坦问乔冠华:“你怎么忽然悲观起来了?”香港的自由撰稿人罗吟圃也批评说:“你这话不大恰当吧?你有什么根据?决战正在进行,马其诺防线可不是那么容易攻下来的。”乔冠华站起身对大家说:“我可以告诉大家,法兰西3天后会不战而降!我还有事,先走一步了。”乔冠华走后,大家众口一辞,都不同意乔冠华的分析。可是,乔冠华仍为《时事晚报》发了一条“3天后,法兰西将不战而降”的新闻。后来的事实证明,611日法军退至马恩河南岸,13日放弃巴黎,雷诺政府向德军投降。其实,乔冠华作出这一判断,得益于他熟悉欧洲地图。69日,意大利军队在阿尔卑斯一线集结完毕,向法兰西宣战;而德军一面从莱茵隆尔区向马其诺防线正面进攻,另一面已攻占阿尔美森林和马其诺防线的北部和中部,马其诺防线北端的藏特迈第、麦茨和凡尔登三个要塞,已成背腹受敌之孤军。他正是分析了这个严峻形势,知道马其诺防线维持不了多久,这才作出上述判断的。

民国三十年(1941)12月,日军攻占香港,乔冠华来到重庆,在周恩来身边工作,他继续为《新华日报》写“国际时评”。在纯阳洞附近乔冠华的办公室兼宿舍那间小平房里,迎门墙上挂着一张《新华日报》印刷发行的欧洲战场的4张报纸大小的地图,乔冠华每天看报、听广播,把美英盟军和苏联红军每天占领的地方,用红铅笔画上一个个小箭头,日子久了,就一清二楚地看出来了,那些小小的红箭头,数量之多,十分鲜明地形成了一股股龙卷风,在旋涡般地卷动着,指向德国柏林和意大利米兰。当朱可夫元帅和科涅夫元帅率领的两支苏联红军分别渡过奥德河和尼亚河,在南波茨坦姆会师,完成对柏林的包围;与此同时,英军占领了波伦尼亚,渡过波河,分3路挺进米兰、都灵和热内亚时,乔冠华看着地图上这些小红箭头,就知道希特勒和墨索里尼的末日到来了。果然429日传来盟军攻克米兰、墨索里尼被捕获的消息。52日又传来柏林被苏军攻克,希特勒在地下室自杀身亡。乔冠华高兴地在一篇《国际时评》中写道:“万人期待的大消息终于揭晓了,52日红军完全占领了柏林!法西斯老巢捣毁了,魔鬼们的慧星摘下了,光荣啊,伟大不朽的红军!全世界的人民感谢你们,全人类的后代感谢你们,你们扭转了乾坤,你们创造了历史!

 

[读地图,有助于有理有利有节地进行外交斗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乔冠华一直工作在外交领域。为了有理有利有节地进行外交斗争,他更加离不开世界各国的地图。乔冠华本人回忆说:“每次出国访问时,别人都买些日用品和纪念晶。我就搜集各国出版的世界地图集。”他的续娶夫人章含之也回忆悦:“七十年代,乔冠华每次出席‘联大’,一有空闲,他就让我去搜集地图。那时出国,从部长到厨师,每人一律发10美元零花钱,新出版的地图售价很贵,买不起。我就到一家名叫‘伯恩斯·诺贝尔斯’书店的旧书部,替他买旧地图,一摞摞地带回国内。”

20世纪50年代初,乔冠华出任朝鲜停战谈判中国人民志愿军代表团顾问。因美方刁难,谈判中断了6个多月。此时,毛泽东、周恩来电告李克农、乔冠华,征求“是否可以再给他们(指美国)一个台阶下,是否由我方主动提出复会”的意见。乔冠华查看了朝鲜地图,分析了美、李军15万人发动的夏季攻势和秋季攻势被中朝军队歼灭后的战略态势,回电说:“美国在战场上耍不出什么花样来”,“联大压不成”,“如果我以金(日成)、彭(德怀)致函形式,对方可能认为我性急,有些示弱,反易引起对方幻想”,“一动不如一静”,“拖到美国愿意妥协并由他来采取行动为止”。毛泽东、周恩来接受了乔冠华的意见。果然,3天后,联合国军新任总司令克拉克致函朝、中方面,建议在板门店恢复停战谈判。

20世纪60年代末,为解决中苏边界有争议地段边界划分问题,乔冠华出任中国代表团团长,与苏联代表团团长葛罗米柯举行马拉松式的谈判。当时,苏联某些敌视中国的学者,以研究历史为名,胡说什么中国的北部边界是长城,东北的柳条河以西不是中国的领土。乔冠华运用中国和苏联的历史地图疆界变迁事实,对这些谬论予以驳斥。因为事实俱在,铁证如山,连葛罗米柯也不得不承认“那是不正确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及其安理会的合法地位以后,继中日、中美两国外交关系分别建立,世界五大洲一百多个国家纷纷要求和新中国建交。有不少国家因其地方小,人口少,鲜为人知,作为外交部长的乔冠华,负责与各国谈判建交,不论国家大、小,都能说出这个国家的地理位置、面积和人口以及这个国家诞生前后的历史。这段时间,乔冠华夜以继日查阅世界各国的地图和历史资料。

乔冠华晚年送给《人民日报》国际部崔奇的一册《泰晤士世界地图》,上面有20多万个城镇乡村、山水岛屿的地名,这些地名都是乔冠华熟记于心的。崔奇说:“像天文学家心中有一幅星座图一样,在乔冠华心中有一幅相当详细的世界地图。”

 

 

千里姻缘革命牵

 

乔冠华一生中先后与三位女性有过爱情。这里记述的便是乔冠华爱情生活的片断:

 

[与姚锦新的初恋]

 

“七七”卢沟桥事变后,乔冠华从德国归来,在香港从事新闻工作。有一天,姚锦新的钢琴独奏音乐会,在香港豪华的半岛酒店玫瑰厅举行,徐迟给了乔冠华一张入场券,他欣然前往,想不到这张入场券成了乔冠华与姚锦新的“红娘”。姚锦新乃民国二年(1913)9月出生于上海,是大清王朝海军将领姚健勋的女儿,她胞弟姚依林(曾任国务院副总理)出生才70天,父亲就染时疫去世了,随寡母寄居常州二伯父家。她7岁时入美国人办的教会小学读书,开始学钢琴,后入上海中西女中,师从邱真霭女士习钢琴,毕业后考入北平清华大学政治系,后转入外文系,师从古布卡先生习钢琴。1934年她毅然中断在清华大学的学业,去德国柏林音乐学院深造,靠故乡安徽贵池县教育局每年提供120马克奖学金,度过了5年留学生活。1940年春,姚锦新来到香港,暂住在大银行家姨父的家里。在音乐会上,姚锦新临场发挥得很好,感情非常饱满,弹奏极为自然流畅。她的精湛琴艺令乔冠华如醉如痴。当姚锦新在钢琴上奏出的最后一个音符还在玫瑰厅里回荡时,济济一堂的中外听众连连拍手叫好,欢呼:“姚锦新成功了!”坐在最前排的乔冠华以及他那张英俊而富有才气的脸,引起了姚锦新的注目,两人几乎同时向对方伸出了手,他俩一见倾心,很快萌发了爱情。姚锦新随姨母赴美国耶鲁大学深造后,乔冠华与姚锦新频频鱼雁传书,感情日渐加深,此时突然发生了意外,姨父和姨母离婚,姨母撒手不管姚锦新了,她像断了线的风筝,准备回国,适逢太平洋战争爆发,她一时难以成行。不久,姚锦新与陈世骧在华盛顿闪电式地结了婚,乔冠华得知此讯,伤心欲绝,几次给姚锦新写信,痛诉衷肠,一再责问:这是为什么?姚锦新婚后并不幸福,不长时间两人就分手了,此后她一直未嫁,仍把乔冠华深深埋藏在心中,只和养女姚冬梅相依为命。新中国成立后,姚锦新任教中央音乐学院,直到1995年去世。

 

[与龚澎喜结连理]

 

日军侵占香港后,乔冠华来到重庆,在周恩来领导下从事新闻工作。乔冠华经常和龚澎一起去参加外事活动,龚澎的文才、风度和天生丽质,使乔冠华为之倾心,俩人渐渐产生了爱情。龚澎乳名龚庆生,又名龚维航,民国三年(1914)1010日出生于日本横滨港。父亲龚镇洲,是安徽省知名的辛亥革命元老,孙中山任命他担任陆军(铁血军)35旅旅长,因反对袁世凯称帝遭通缉,一家人流亡日本,母亲徐文,是黄兴夫人徐宗汉的堂妹。袁世凯死后,龚镇洲回国就任虎门要塞总指挥,后受陈炯明事件牵连,隐居上海。龚澎在上海教会办的圣玛利亚女中读书,和郑安娜(冯亦代的夫人)是同宿舍好友。1933年夏,龚澎考入美国传教士司徒雷登(后任美国驻华大使)创办的北平燕京大学。她不满现实,追求进步,常和姚依林(姚克广)、黄华(王汝梅)、黄敬(俞启威)、陈翰伯等同学一起,去崇文门内苏州胡同盔甲厂13号美国记者兼燕京大学讲师埃迪加·斯诺家里聚会,纵论时局,并从斯诺那里得到被国民党封锁的国内外最新消息。龚澎是学生会的负责人之一,“一二·九”运动中担任学生示威游行的大队长,还是第一个报名参加抗日敢死队的勇士,她爬西直门城洞进去,打开城门,让示威游行队伍进城,因此,她成了同学们心目中公认的“校花——花木兰”。民国二十五年(1936),龚澎由陈洁(晚清太傅陈宝琛的孙子)介绍,在学校加入中共地下党。龚澎毕业后回上海。在圣玛利亚女中教了半年书。民国二十七年(1938)去延安,先在陕北公学第22队学习,后入延安马列学院一班学习,在这期间,她曾担任毛泽东的英文翻译。同年9月,她随彭德怀去太行山武乡八路军总司令部,分配在秘书处工作。第二年除夕,她和新来的朱德秘书刘文华一见钟情。刘文华是河北大兴人,在北平汇文中学毕业后考入唐山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系,民国二十一年(1932)赴德国柏林科技大学进修水利。在此期间,他先加入了党的外围组织抗日救亡联合会和反帝大同盟,民国二十五年(1936)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中共德国支部负责人王炳南领导下,和温朋久一起主编油印《中国出路》和《抗日救亡》杂志。龚澎和刘文华经过一年零八个月的互相了解,在彭德怀的促成下,于民国二十九年(1940)81日在太行抗日前线一个小山村里结了婚,没有举行任何婚礼,只是二人在村前一棵树上刻上自己的名字和日期,作为结婚纪念。婚后不到一个月(830),龚澎即调去重庆担任周恩来的英文秘书、中共代表团的新闻发布员,刘文华则留在太行第二军分区担任政治委员(司令员是秦基伟)。民国三十一年(1942)六、七月间,刘文华因盲肠炎急性发作转为腹膜炎,受当时医疗条件所限,不治而亡。过了几个月,周恩来把刘文华已病逝的不幸消息告诉龚澎,并把刘文华的遗书亲手交给龚澎,遗书说:“……我的妻子,我在想她。我如有不测,请他嫁人。只要她不脱离革命,她就永远对得起我。”龚澎捧读遗书,顿时泪如泉涌,肝肠寸断,痛不欲生。经过周恩来、邓颖超夫妇百般劝解,龚澎方才强忍悲痛,一心扑在工作上。王炳南的德国夫人安娜丽泽在《中国——我的第二故乡》一书中,这样回忆重庆时期的龚澎:

聪明的龚澎,她就像是画中描绘的美人;在外国记者中,龚澎很受欢迎。因此,那些怀着恶意的家伙,便到处宣扬:外国记者的报道非常亲共,是因为他们想得到这个很有魅力的女共产党的偏爱。龚澎与记者们很友好合作,但并没有个人的感情、包括在内,对那些颇为露骨的求爱的话,她总是采取听而不闻的态度,不加理会,但外国记者中并没有人因此而对她抱有恶感。她的丈夫病死了,几年后,她与记者乔冠华结了婚。

乔冠华认识龚澎是她丈夫在前线病逝以后,当时乔冠华29岁,龚澎28岁。民国三十二年(1943)4月初,龚澎去约乔冠华会见外国记者,发现他正蜷曲着躺在床上,两手捂住腹部,低声呻吟叫“肚子疼’’!龚澎看他脸色苍白,知病情严重,立刻跑去七星岗,把市民医院外科医生李灏请来。李灏曾为龚澎治臀疮,和龚澎熟悉,他赶来为乔冠华一检查,诊断是肠穿孔引起的急性弥漫性腹膜炎,必须立即动手术,他和龚澎一起,将乔冠华火速送到市民医院抢救。李灏请外科主任梁树芳为乔冠华执刀,自己当助手,打开腹腔时,只见腹腔内大便四溢,原来是大肠与小肠之间有个大肿块,堵塞了大肠通道,大便把大肠涨破了,只得先做“肠腔外置”手术,清洗腹腔大便,待大肠内大便排除掉才缝合,手术从下午三时一直做到深夜,还算顺利,乔冠华有救了。乔冠华住院期间,周恩来、董必武、王若飞等领导人曾来探望,还派人送来当时最珍贵的进口消炎药盘尼西林(青霉素),《新华日报》和中共代表团的许多工作人员并主动为乔冠华献血,龚澎几乎天天来陪伴乔冠华,看他身体一天天康复,很是高兴。他俩互相了解,渐渐点燃起了爱情之火,但双方都把这秘密藏在心头,直到冯亦代、郑安娜夫妇出面作“红娘”,他俩才倾吐出互相爱恋之情。

这年11月的一天下午,乔冠华约李灏在一家小酒馆见面,李灏如约前往,见龚澎也在,乔冠华请他吃花生米、灯影牛肉、喝酒,李灏像往常一样,坐下吃起来,乔冠华突然宣布:“我和龚澎结婚了,请你吃喜酒呀!”龚澎也说:“你治好了我的臀疮,又治好了老乔的肠穿孔,你是救命恩人哪!”李灏一听高兴了,忙端起酒怀为他俩祝福,说:“你们一个才子,一个佳人,结为情侣,实乃珠联璧合,天赐良缘。”原来,在冯亦代、郑安娜夫妇的撮合下,乔冠华和龚澎前几天结了婚,他俩结婚后,就不再一个住化龙桥,一个住红岩,书信往来常让李灏传递了。此时,周恩来已给他俩在曾家岩50号三楼安排了一个小房间,从此他俩工作上互相切磋,生活上互相敬爱,共同生活了27年。

民国三十一年(1942)开始,每年的117日,都要在重庆的枇杷山举行纪念苏联十月革命节活动,并一直持续到抗战胜利。来这里参加活动的有公开身份的中共党员,也有地下的中共党员,还有各界知名的进步人士,乔冠华和龚澎总是每次必到,他俩利用这个机会,同各方面人士接触,了解国内外时局和国民党动向。平时,乔冠华和龚澎也常常一起外出,会见外国记者和进步人士。有一次,他俩参加完外事活动,从上清寺回城,发现身后有特务盯梢,龚澎示意乔冠华故意放慢脚步,等到特务走近,龚澎突然回转身,面对特务怒斥:“你们想干什么?”弄得特务张口结舌,悻悻离去。龚澎的机智引得乔冠华哈哈大笑。

民国三十三年(1944)秋,龚澎在重庆生下了第一个孩子,取名乔宗淮(现任国家外交部副部长)。龚澎分娩之时,乔冠华为了照顾母子俩,在产房席地而卧,一时传为美谈。龚澎满月后,又和乔冠华投入紧张的工作,常把小宗淮丢在“周公馆”,由周恩来、邓颖超夫妇帮忙照看,哭了抱,饿了喂,忙得不亦乐乎。人们都说这个“仔仔”福大命大。民国三十四年(1945),毛泽东应蒋介石邀请,赴重庆参加国共和谈,此时,乔冠华与龚澎不止一次地陪毛泽东接见中外记者和文化界人士,毛泽东认识龚澎,同乔冠华是第一次相见,他对乔冠华的文才、风度很赏识,曾戏对龚澎说:你二人是“天生丽质双飞燕,千里姻缘革命牵”。

新中国成立后,龚澎先后担任国家外交部新闻司司长、外交部部长助理,和乔冠华一起出席重大国际会议和出访世界许多国家。19705月,平时身体就不大好的龚澎,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动乱,心理上受到强烈刺激,加上疲劳过度,健康状况日趋恶化。此时,她得知老友韩素音和丈夫陆文星将来中国访问,十分高兴,就在她去卫生间时,突然跌倒在地,动弹不得,乔冠华立即送她去301医院,偏巧主治医师又不在,过了十几个小时才组织会诊,结论是:脑动脉血管破裂,脑子上半部全部破坏,已失去思维能力。周恩来闻讯,特地来医院探望,亲自为龚澎号脉,详细向医生询问她的病情,指示成立抢救小组,为她做了脑颅手术。手术后的龚澎,腊黄的面孔,深深的刀痕,厚厚的绷带,昔日的美丽不复存在。周恩来说:“我不愿看到龚澎这样子,看了我就难过。”那时马叙伦先生作为“植物人”,已活了12年。为了保住龚澎,周恩来特派他的保健护士郑淑云去医院了解马叙伦为什么能活那么久?有什么特殊的护理技术?医生尽了最大努力,终因抢救无效,56岁的龚澎于这年920日病逝了。三天后(23)《人民日报》第二版右下角登了一条电讯: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外交部部长助理龚澎同志,于1970920日因病逝世。龚澎同志1936年参加中国共产党,终年56岁。

龚澎同志患病期间,国务院总理周恩来曾去探望她。

这则消息虽不足一百字,但在“文化大革命”那个年代里,这已是难能可贵了。她不是部长,可她的骨灰和卫生部长李德全一起放在八宝山公墓正一室,这是给她的殊荣。

 

[与章含之的迟到爱情]

 

文化大革命期间,“四人帮”阴谋篡党夺权,插手外交部,时任外交部长的乔冠华日子不好过。就在乔冠华挨整的时候,比乔冠华小22岁的章含之,于19731211日毅然和他结了婚,这使乔冠华又一次得到人生最大的慰藉。章含之生父是陈伯权,母亲是上海永安公司文具柜的售货员(外号“康克令”小姐)。章含之还在母腹时,她祖父陈调元(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即借口陈伯权有妻室,不惜一切代价,要拆散这对“野鸳鸯”。时在上海任大律师的章士钊,为章含之生母仗义执言,诉诸法律,终于使其母获得五万银元的经济补助。章含之出生不久,其母改嫁,即由章士钊二夫人奚翠贞收为养女。章含之才貌双全,性格刚强,1952年加入青年团,1957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外语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1964年初开始,她每周去毛泽东那里教一次英语。“文化大革命”中,她两次受到冲击,被打成“里通外国”、“二月逆流分子”,于1968年下放北京针织总厂当工人。后来毛泽东派她去湖北沙洋干校搞外语教学改革。19713月,经毛泽东推荐,调外交部分配到亚洲司工作。她的第一次婚姻很不幸福,调来外交部时已和丈夫洪君彦分居了三年,生有一个女儿(洪晃)。她在毛泽东的劝导下,于19733月和丈夫正式办了离婚手续。她和乔冠华的相爱,是她到外交部后,多次随乔冠华出国当翻译,经过长时间互相了解,觉得二人性格、志趣相投,才萌发爱情的。开始章含之不愿“高攀”;当章含之有一天得知乔冠华在被爱情所“苦”的日子里,于梦绕魂牵、辗转反侧之中,为她写下“晚风孤叶深秋怨,隔江人在雨声中”这两句诗时,她终于感到这位历经风云变幻和世事沧桑的“乔老爷”那颗孤独寂寞的心,是多么需要慰藉,需要安抚!而后,这对不同年龄、不同级别的异性,终于在心灵感应之下,由相识、相知到真诚相爱了。他俩的结合得到周恩来、毛泽东的赞许,周恩来要乔冠华“嫁”到史家胡同5l号章家去(章士钊于这年71日在香港病逝,三夫人殷德贞和妹妹章眉需要章含之照顾),毛泽东则戏对乔冠华说:“乔老爷,你可真的上轿啦!

乔冠华婚后,思想苦闷时有章含之开导,生活无规律时有章含之细心照料,身体日渐强壮起来,体重恢复正常,面色红润。因为乔冠华属“牛”,黄华开玩笑,见到章含之就喊:“饲养员来了!饲养员来了!

章含之陪伴乔冠华走完了人生的最后十年。乔冠华病逝后,章含之将乔冠华的骨灰安葬在苏州东山藤湾湖沙村东侧的一个小山坡上,她叫工匠在乔冠华骨灰盒旁预留一个空穴,作为自己身后的归宿,她要永远陪伴乔冠华长眠于地下。人生难得一知己,乔冠华晚年有章含之这样一位生死与共、忠贞不渝的红颜知己,他应该含笑九泉了。

 

转自《塘河》流韵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查看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

    验证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