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建湖文史网 > 人物春秋 > 乔冠华研究 > 正文

《才情人生乔冠华》重返联合国(2)

发布日期:2014/2/6 10:59:27  阅读:2758  【字体:
 

 

    乔冠华领命以后,马上进入紧锣密鼓的临战状态。他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指示,专程拜访外交部顾问、在外交部国际问题研究所上班的钱端升先生,商讨赴美事宜。钱端升(1900-1990),是资深的外交人士,曾获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学位。1949年后曾出任北京大学法学院院长等职,曾任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副会长。   

 

11月初,乔冠华主持在外交部六楼东侧的大会议室召开代表团成立大会。除代表团的全体成员外,还有其他部、司两级领导参加。据与会的章含之回忆,“那天下午,我忙着司里一个急件,等赶到会议室时,里面已坐满了人,连会议室门口也已有四五位临时搬了椅子来的与会者。我也从旁边国际司的办公室借了张椅子,坐在门外。此时,只听见冠华在里面宣布开会,他简单讲了形势和毛主席、周总理的一系列指示。因为我坐在门外,只听见他的声音,并不见他本人。讲完形势后,冠华说这 个代表团的成员来自部内各个单位,彼此可能还不熟悉,所以互相认识一下。于是,他逐个点名。当叫到我名字时,我在门外站起来,往前挪了一步,探了下头。大概当时不少人还不认识我,我听到会场里有交头接耳的声音,很多目光好奇地盯住我这个外来者。当时还在文化大革命之中,外交部基本上不进新人。我有点窘迫,赶紧退回座位坐下。岂料此时冠华的声音响了起来:“‘你就是章含之?你就是章行老的女儿?’“我更窘了,只好又站起来,轻声说:‘是的。’“冠华未放过我。他又说:“‘就是你扣了行老给我的《柳文指要》?’“到处又是一片耳语声。我不知所措,心里很是生气这位部长如此咄咄逼人,一点小事记得这么牢,叫我当众难堪。最后,冠华说:“‘好吧!今天算是认识你了。’”

 

事情原来是这样的:章含之的父亲章士钊不仅是一位著名的民主人士,同时也是一位文学家。1971年秋,他出版了一本曾经毛泽东逐字逐句校阅、修正过的得意杰作《柳文指要》,章士钊亲笔题字分赠各方朋友,其中有一册要送给乔冠华,因其女儿在外交部工作,就嘱咐她把书送到乔副部长手里。章含之把书拿到办公室后不觉犹豫起来。她想如果把书直接交给部长,怕别人背后议论这个新来的科员利用她父亲的书走上层路线,于是她把书暂时放在自己办公室的柜子里,等有适当的时机再说。岂料日子一长,此事就淡忘了。几个月后,乔冠华在北京医院见到章士钊,闲谈中章士钊问起赠送他的《柳文指要》翻阅过没有。乔冠华愕然,说他并未收到过他赠送的书,章士钊也很奇怪,怎么叫女儿带交的书会没有收到。后来乔冠华回部里问起他的秘书程远行,章士钊赠书的事,大概以为是程秘书忘记把书交给他,说话时有点责怪的口气。程秘书觉得有点委屈,于是打电话给章含之,说话可能有点不客气,一问才知道问题出在她那儿。   

 

章含之立刻把书送到程远行手里,秘书问她要不要去见见部长,这本来是见见部长一个很好的机会,可以顺便表示一下歉意。哪知章含之淡然置之,说没有什么别的话要说了。此事就这样过去了,但是她给部长留下的印象不太好,使人觉得这个新调来的科员态度有些桀骜不驯。中国政府组团参加联合国大会,在外交部反响积极,大家的工作激情高涨。就出国的服饰问题,章含之告诉我,代表团成员的料子上乘,不分级别与性别,且均要凭外交部的出国任务介绍信,才能到红都店去定做,乔冠华团长与司机的风衣一样,以致不熟悉的人常常搞错。   

 

乔冠华行前,当时还在患病的陈毅设家宴为他送行,在座的有中央军委副主席叶剑英和国务院副总理王震,驻法大使黄镇也来作陪、祝贺。陈老总为乔冠华饯行,表示他对中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的热烈祝贺和由衷的高兴。陈老总和乔冠华在外交部共事多年,尤其是在“文化大革命”这几年患难与共,使他俩感情笃厚。   

 

在家宴上,陈毅语重心长,谆谆嘱咐老乔任重道远,多多保重。这给乔冠华以很大的力量。陈毅的夫人张茜为即将飞赴纽约的乔冠华开了茅台,当时已遭癌细胞深深侵蚀肌体的陈毅遵医嘱不能饮酒,但为了庆贺进入联大与林彪倒台这两大胜利,陈毅还是和乔冠华频频 干杯。翌年(1972)秋天,当乔冠华再次去联大开会时,陈老总已离开人世8个月了。据章含之介绍,想到一年前与陈老总欢聚,如今已成故人,乔冠华情不自禁,热泪盈眶。在他出发前夕,写了下面这首《怀人》诗,悼念他敬重的陈毅元帅:

   

怀人

去年出国时,萧瑟门前柳。

落叶下长安,共饮黄花酒。

今年出国时,景物仍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青衫袖。

 

冠华后来加注曰:“1971527日至710日与陈毅同志住301医院,朝夕相处 。九·一三事发,皆大欢喜。7110月底11月初,陈老总邀叶帅、王震及我共饮甚欢。不久,陈老总病复发,197216日去世。”114日晚10(一说5日晚7),但据权威的《周恩来年谱》在“116日”条目下记载:“自月初以来,(周恩来)多次约外交部负责人及出席二十六届联大会议的中国代表团成员开会,研究在联大的工作方针和斗争策略,并修改中国代表团团长乔冠华在联大的发言稿。本日晚,同毛泽东等商定关于中国出席二十六届联大代表团的送行计划。8日,陪同毛泽东接见代表团全体成员。9日,同叶剑英及其他在京政治局委员前往机场,为中国代表团送行。”周恩来总理接见代表团全体人员(黄华因在国外,未能到会),作了重要指示。在长达5小时的接见中,他的高屋建瓴、平易近人、处事缜密以及惊人的记忆 力,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   

 

接见中,周总理谈了许多重要问题,政策策略性很强。有几件“小事”也很感人。总理反复叮嘱大家,“要临事而慎,又要有信心”。他鼓励大家要重视学习,加强调研。“做好外交工作,一定要掌握外语,60岁以下强迫学,60岁以上自由学。”“搞外交,不看地理,不懂历史,怎么行!”“原则要鲜明,要坚持,具体问题要慎重,要调查研究。裁军、中东、印支、印巴、种族歧视等问题,联合国讨论过多少年了,我们要心中有数。”    

 

周总理一再强调:“一国的事本国人民管,世界的事各国管,联合国的事要所有会员国共同来管。这是历史趋势,历史潮流不可抗拒。”后来,“历史潮流不可抗拒”这句话,就成为人民出版社汇编的第26届联大恢复我国席位有关文件集的名称。总理还仔细查询了代表团各项准备工作,并指示要增加一位负责向国内写简报的人。接见还未结束,乔冠华的秘书程远行就应命来会场报到。总理很随和地说:“听说你笔头快,所以请你来。”程远行有点腼腆地答:“总理,我写得不太好!”

 

接见的时间不知不觉地过去了好几个钟头,由于夜深,周总理还请大家吃了夜宵。夜宵是绿豆稀饭和包子,大家吃得有滋有味。     

 

随后,乔冠华反复修改了自己即将在联合国大会上的两篇讲话,一是以毛主席指示为基 本内容的在联合国的第一篇发言,一是总理口授的到纽约机场的讲话。乔冠华在作这项工作时,特别感到扬眉吐气,为之振奋。这次中国驱除“蒋帮”集团、重返联合国,也是他本人事隔20年再度来到联合国的讲坛,是以常任理事国代表团团长的身份去对全世界发言的。他的声音将是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声音。所以,美国的基辛格曾评论说,“中国外交部副部长乔冠华表明,中国人什么东西都不会浪费掉的:我在公报草稿中删掉的那些有争论的话,几乎全部写进他在联合国的初次发言中了。”

   

代表团出发前夕,118日晚8时,毛主席约见周总理、姬鹏飞、乔冠华、符浩、熊向晖 、陈楚、唐明照、安致远、王海容、唐闻生、章文晋、章含之及回国述职的驻法大使黄镇、驻苏大使刘新权。   

在谈到“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时,毛主席说,这是针对教条主义者讲的,至今我认为这句话还是对的。对这句话的理解不要偏。客观事物不断发展变化,人的认识总是赶不上这种变化,认识总是落后于实际。要求把一切都调查清楚再说话,再办事,那就永远不能说话,永远不能办事。了解了主要 情况、本质情况,就可以作出判断,就应该下决心。   

 

毛主席说,在联合国要搞统一战线。这是国际统一战线,和国内统一战线有同、有不同。根本区别是,国内统一战线是不同阶级的统一战线,无产阶级必须掌握领导权;国际统一战线是不同国家的统一 战线,没有谁领导谁的问题。大小国家一律平等,谁也不应该领导谁,谁也不应该听谁的领导。过去 我们说以苏联为首,因为它是老大哥,为了对付帝国主义,必要的时候让它牵个头,开会的时候让它当主席。但是它要掌握领导权,搞父子党,父子国,这就完全错误了。美国总是要别的国家听它的,这就是搞霸权主义。霸权主义应该被打倒。所以,搞国际统一战线就要平等协商,绝对不能以大国自居,颐指气使,绝对不能干涉人家 内政,绝对不能有领导人家的想法。   

 

毛主席还谈到陈毅同志的病况,谈到19672月外交部的一些司局长和回国的一些大使、参赞一共91人,写大字报批判造反派对陈毅同志的诬蔑。毛主席说,我是91人的战友咧。毛主席对周总理说,马上打电报给黄镇的助手,让他转告基辛格,我们的代表团在美国期间,美国政府必须保证安全。如果出了问题,唯美国政府是问。毛主席还特地关照周总理,代表团离京时要高规格机场欢送:明天代表团出发,在北京的政 治局委员、候补委员,党政军各部门负责人,再加上几千名群众,到机场欢送,要大张旗鼓地热烈欢送。也通知外国使馆,去不去由他们自己决定。乔冠华等人离开毛主席住处已是晚上10点多。周总理带领我们到人大会堂,又对代表团又作 了一些指 示。散会时分,已是9日凌晨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席联合国大会代表团及全体随行人员,在乔冠华团长的率 领下踏上征途,先从上海 转机,到巴黎,再转纽约。在此之前,由高梁带领先遣队赴美作准备。119日下午,首都机场热闹非 凡,红旗招展,锣鼓喧天,成千上百的穿着鲜艳民族服装的年轻人翩 翩起舞。新华社当天的报道说:“周恩来、叶剑英、……李先念、纪登奎、李德生、汪东兴、郭沫若、姬鹏飞等党政领导同志,首都革命群众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指战员四千多人前往机场热烈欢送”。“欢送队伍里响起了‘热烈欢送我国出席联大代表团!’‘毛主席的革命外交路线胜利万岁!’‘毛主席万岁,万万岁!’的欢呼声,热烈的锣鼓声和掌声,机场上呈现出一派十分热烈的革命气氛”。参加送行的还有六十多个国家的驻华使节。周总理和每一位“出征战士”亲切握手送别,乔冠华及全团人员也绕场一周向挥动着花束、 彩带的群众和前来送行的各方面负责人告别。他们同前来送行的各国使节一一握手。那一日,乔冠华成为真正的英雄。   

 

数千双眼睛注视着他,欢呼声簇拥着他,人们把中国的骄傲、民族的自豪都托付给了这位才华出众的中国外交家!而此时此刻,乔冠华清楚地意识到代表团肩负着七亿中国人民的重托与期望,这种隆重的送 行是在向全世界宣示:中国人民为恢复联合国席位而坚持22年的正义斗争,终于取得了历史性的胜利,中国代表团便是“胜利之师”!“威武之师”!身临这种场境,可谓人同此情。章含之后来追叙道:“我们随行人员对当时的情景都深受感动,热泪盈眶。我们深感自己肩上责任的重大。在中国被孤立二十年后,我们是第一批代表新中国的使者出席联合国大会,任重道远。我们意识到世界各国的代表将从我们身上看到新中国的精神风貌,我们也同样意识到此行不仅有鲜花和掌声,更有艰险和困难。当时台湾虽已撤出联合国,但是他们同美国尚有外交关系,台湾的‘大使馆’在华盛顿,‘领事馆’在纽约。他们不会甘心失败。此外,美国对中国也仍视为敌对国,对于他们阻挠中国进入联合国企图的失败也是耿耿于怀。”

   

乔冠华登机前神情自若,眼中充满了自信。他于次日(1111)从巴黎飞往纽约的途 中,心潮澎湃,难以成眠,写下了多首诗歌,其中有以下诗句:一九七一,十一月十一,万里大洋横渡,一望长空尽碧。此去欲何为?擒虎子,入虎穴! 19711111  乔冠华后来自己加注如下:“出国前主席多次找我们去谈话。最后一次,我问主席还有什么交待的,主席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另一首是:林陈丑类成何事?扫荡残余指顾间。且喜红旗升虎穴,五洲五国尽开颜。百亩园中半是苔,艾萧未尽兰花开。边缘战士知何在?前度乔郎今又来!乔冠华的另外一首诗名《从上海飞巴黎》,诗云:我辈乘机将歌行,忽闻黄浦淌歌声。长江万里深千尺,不及同仁送我情。

  

作者注写道:“1971119日,出席联大代表团离开北京乘民航到上海。周总理、叶剑英 等政治局全体同志到机场送行。剑英当场赋诗以壮行色:‘我队一行壮,任务亦艰巨;来风飘万里,横渡亚欧美 。”诗成即兴,意深可感。登机后,仿李白《送汪伦》诗,信手写了上面几句打油诗。”   

 

代表团抵达上海后,转乘法航班机前往巴黎。在离开国境抵达仰光前,乔冠华团长专门召集全体人员在乌鲁木齐机场贵宾室开了一个短会。他动情地说,再过一会儿,我们就要离开祖国了。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知道自己肩负的重要使命,用一句话说,任重道远。还要说一句,大家要严守纪律,注意保密。这番话无疑使大家再次意识到自己责任所在。在离开乌鲁木齐前,当地党政领导宴请吃了一顿丰盛的晚餐,作为送行。   

 

当时黄镇任驻法大使。他和乔冠华终生为友。在乔冠华最后遭到极不公平对待时,黄镇是坚持公道的少数老干部之一。在乔冠华逝世后,他和夫人朱霖、宋之光大使夫妇以及宫达非、柯华都是外交部老同志中给予乔的遗孀章含之同情与关怀的人,对此她心怀感激。那时,黄镇大使在他官邸给予乔冠华及其一行十分热情的接待。他和代表团主要成员一起最后一次在行前研究到联合国后的工作方针。章含之清楚地记得官邸的会议室是一间全都是暗红色装饰的舒适的房间,乔冠华与黄镇似乎有说不完的话,他们促膝长谈,竟夜不止。    

 

第二天,代表团(黄华也在此与代表团其他成员会合)搭乘法国航空公司班机前往纽约。大使和部长们以及主要翻译购买了头等舱机票。上飞机后,发现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资深主持沃特·克朗卡特和他的助手也在头等舱内。他们在纽约就开始注意乔冠华的行踪,并且神通广大地获知了乔和他的代表团将于1111日乘法航班机赴纽约。于是,克朗卡特赶到巴黎,订购了同一架航班的头等舱机票。   

当乔冠华等进入头等舱时,克朗卡特已稳坐在第二排等待着他要采访的人物的到来。尽管克朗卡特非常有礼貌地征询乔冠华意见是否能接受他采访,但这是一段横渡大西洋的漫长的飞行,如果拒绝采访 ,双方在这狭小的空间要共度10个小时,将会比较尴尬。当然, 乔冠华可能有更深一层的考虑,他很痛快地答应了,对方非常兴奋。采访结束后,克朗卡特取出录音带,诚恳地希望乔冠华接受他的小小的礼物——一台卡式砖头机(其实是最早一代的砖头式的卡式机)。乔冠华请他干杯,他祝乔冠华成功。    

 

这是赴联合国的中国代表团接受的第一家美国媒体采访。代表团中的不少人无不佩服美国新闻媒体的敏感和效率。法国航空公司对于中国代表团乘坐他们的班机赴纽约十分高兴。他们也采取了保证安全的措 施。但是也许他们过于谨慎,当代表团在大约下午四点左右降落在肯尼迪机场时,法航的机组竟找不到打开舱 门的钥匙。他们只好在飞机上等了约20分钟,才找到那把藏得太仔细的钥匙。   

 

其实,此前乔冠华已经接受过媒体的采访。当他们在飞往巴黎的途中,飞机上不知何时上来一些外国记者。他们不断地打开闪光灯,拍下了乔冠华团长等人的镜头,并连珠炮似地提出一系列问题,诸如如何估价这次联大决议,中国代表团将如何在联大开展工作,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席位与中美关系的前景,等等。乔冠华从容不迫,侃侃而谈。根据当时在场的吴妙发的记录,下面就撷取其中的一些片断:

乔:各位是从天上飘下来的吧?我们中国有句老话叫飘飘欲仙,在天上飘来飘去可真自由自 在啊!(记者们大笑)

记者:乔先生,你作为中国出席第26届联大代表团团长,对大会通过恢复中国席位的决议有什么想法?是否感到突然?

乔:我一点也不感到突然。用中国的一句成语来说,这叫水到渠成。联合国作为国际机构总不能把中国这么一个泱泱大国老是排斥在外吧。有的国家的外交不是采取现实主义的政策,像驼鸟一样,把身子往沙堆里一钻,以为就自得其乐呢!其实呢?它往沙滩里钻得愈深,

就愈显得它不聪明。臀部还露 在外面嘛!

记者:你指的是谁?

乔:各位都是聪明人,还要我明言吗?记者们:(大笑)我们明白了。

记者:你觉得这次联大决议对今后的中美关系会有什么影响?

乔:还是一句老话,中国采取现实主义政策,希望对方也采取现实主义政策,那么事情就好办得多。敌视中国乃至忽视中国的存在是没有用的,难道这样一来,中国就从地图上消失了吗?我很爱好地图,有空时,经常拿出来看看,从来没见过哪个国家的领导人讲不承认一个真正的国家,这个国家就从地图上消失了这样荒唐的事情,你们是记者,通晓事理。没有这个道理,是不是?(记者们笑并点头)我们坚持一个中国的政策,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 那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这就是我们发展中美关系的大原则,同意这个原则,其他事情都好办了。这就叫做共同语言。

记者:中国代表团将怎样开展自己的工作?   

乔:我们首先要感谢广大亚非拉国家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问题上多年来坚持不懈的努力,感谢坦桑尼亚等许多提案国为此做出的艰苦工作。对联合国的许多事务,由于多年的阻挠,说老实话,我们很不熟悉。我们要老老实实地学习,尽快熟悉联合国有关事务,作出中国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之一应有的贡献。   

     

在整个答对过程中,乔冠华始终不卑不亢,谈笑风生,还不时插上一两句英语,对中国成语 作些幽默的解释,使这些咄咄逼人的西方“无冕之王”不时发出笑声,甚至还报以阵阵的掌声。乔冠华尚未登上联大讲台,就先声夺人,初露峥嵘。这仿佛是一场演练,对乔冠华来说是小试“牛刀”。   

 

当日中午1230分,代表团的专机抵达纽约肯尼迪机场。在机场上,代表团受到联合国官员以及力主驱蒋和恢复我国席位的23个联合提案国常驻联合国的代表的热烈欢迎。来自纽约、华盛顿、波士顿、费城甚至远自亚特兰大等地的数百名美国友好人士也赶到机场迎候中国代表团。数百名美国以及各国常驻联合国记者也早早来到机场,等候采访这一重大国际新闻。到机场欢迎的还有纽约市公共事务专员,以及众多的华侨代表。   

 

对久居美国的爱国华侨、华人说来,中国代表团的到来更是一件大喜事。数百名华侨、华人代表在机场上喜气洋洋,有的年轻人还打着红布横幅,上边写道:“热烈欢迎祖国驻联大代表团!”“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团结起来,争取更大的胜利!”有的还高举毛主席画像。两位侨胞女青年向代表团正副团长献上了鲜花,不少侨胞眼含热泪,向他们频频点头招手,有的讲着英语,有的讲着广东、潮州话热情地致意。有的侨胞子女的小脸冻得红彤彤的,不断挥小手向代表团打招呼。据说,他们为等候代表团到来,在机场呆了三个小时。这种场面令人终生难忘。乔冠华团长显得格外激动,连声说,谢谢同胞们,谢谢大家来欢迎我们。人群中响起了异常热烈的掌声,久久没有平息。   

乔冠华团长在机场发表了书面谈话,其中说,“中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一向是友好的”,并特别向美国人民致意说:“美国人民是伟大的人民,中美两国人民有着深厚的友谊。我们愿借此机会,向纽约市各界人民和美国人民表示良好的祝愿”。   

 

当中国代表团车队驶入纽约市区时,沿途不时有人兴奋地指着车队喊:“中国!中国!”不 少人招手 说:“欢迎!欢迎!”   

 

这种场面在1115日乔冠华在联大讲坛上发表讲话时再次出现,甚至更加令人激动。此后侨胞们的贺信像雪片似地飞向代表团的临时驻地罗斯福旅馆,他们不但出席每次招待会、观看电影,而且一有心事或重要事务都来代表团找负责领事工作的人员倾心交谈或征求他们的意见。   

 

美联社报道说:“国务院官员对乔到达时的讲话感到高兴,白宫不因乔没有提到美国总统和 美国政府而不快,因为他是出席联合国会议,不是访问美国。”乔冠华团长出席26届联合国大会前,首先拜访了当时还在任的秘书长吴丹,呈交政府委 任书。乔团长由联合国土耳其籍礼宾司长引道,乘电梯来到38层秘书长办公室 。乔团长来到秘书长办公室,只见房间宽敞明亮,向外俯瞰,东河两旁摩天大楼尽收眼帘。吴丹当即朝前同乔团长热烈握手,表示祝贺。 吴丹个儿不高,鼻上架着一副金丝边眼镜,身着深蓝色西服,雪白的衬衫上佩着红色领带,讲话慢条 斯理,颇有一副儒雅外交家的风度,乔团长递上委任书,然后坐 下寒喧几句,仪式也就宣告结束。这 时,两旁响起热烈掌声,乔团长脸上泛起会心的微笑,随后以沉稳坚定的步子离开了秘书长办公室。    

 

随后,乔团长拜会第26届联大主席马利克,会见 了一直支持中国的发展中国家的大使,如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常驻联合国的代表。会见时,双方拥抱握手,气氛热烈。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查看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

    验证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