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建湖文史网 > 人物春秋 > 革命烈士 > 正文

张平,一位令人敬爱的领导者(大朋)

发布日期:2014/4/12 14:36:16  阅读:1956  【字体:
 

 

张平同志,原名张承训,安徽当涂人。一九三五年,他在南京安徽中学读书。新旅当时住过这所学校。他被新旅人小志气大,为国家危难出来宣传抗日救亡、实践生活教育的壮举所感动,提出参加新旅的要求。新旅当时正处在十分困难的饥寒交迫的境地,便没有答应他。一九三六年七月,新旅来到上海,借住愚园路胶州路口的明光中学,不巧又遇到他。他这时已高中毕业,考上了复旦大学,他一见新旅,立即放弃上大学的打算,决心先救亡,再读书,坚决要求参加新旅。他表示:“团体经费困难,我可以自费参加。”他并为此跑到当涂,找到在那里当邮政局长的父亲,请求把为他准备上大学的费用全部拿来交给新旅。父亲拗不过他,只好同意了他的选择。他从当涂匆匆赶回上海明光中学找新旅时,新旅已出发吴淞炮台参观“一·二八”战场遗迹了。他顾不上吃饭,买了几个面包,就追到闸北火车站。一见新旅的同志就说:“从现起在,我和你们一样,都是新旅的团员了!炮台湾我熟悉,我当向导!”他火热的感情,引起同志们热烈的掌声。他的愿望终手实现了。当时,他是新旅年龄较大、文化水平较高的一个团员。

 

他思路敏捷,工作积极负责,办事条理分明,果断认真,待人热情。参加新旅后,他谦虚刻苦,处处同大家一样。团体许多对外活动都由他负责。

 

一九三八年,新旅到武汉不久,他和童常负责率领新旅武汉工作队(后为新旅第二团),在武汉危急时,留下坚持保卫大武汉斗争,并在武汉时举行了庆祝新旅成立三周年的座谈会。陶行知写诗称赞说:人从武汉散,他在武汉干。二群小好汉,保卫大武汉。

 

新旅到达桂林后,他先后担任城市工作队和西南工作拟长,做出了出色的成绩。

 

他沉着机智,善于应付多种复杂环境。一九四O年,徐志贯调去延安工作后,他接替了新旅总干事的工作,并兼任党支部书记。这时,大后方政治形势恶化,反动派断绝新旅经费供给,情况复杂,斗争艰苦。他同顾问汪达之、党支部和新旅干事会的同志们,沉着地有条不紊地领导新旅,按照党组织的要求,同敌人进行斗争;同时又巧妙地做好统一战线工作,不放弃上层工作,广泛团结中间人士和进步人士,并在桂林西郊重建了新安学校。经他组织筹划,多方请人协助,统一安排调度,以新安学校筹募基金为名,胜利地公演了大型舞剧《虎爷》,扩大了新旅的影响,稳住了阵脚,赢得了为以后应变所需要的时间,同时解决了一些经费上的困难。《虎爷》的公演,几乎把当时西南文化中心的桂林文化界所有舞蹈、戏剧、音乐、美术等各方面的进步人士都动员起来了。大家团结一心,群策群力,为《虎爷》的演出贡献力量。形成一次空前的大协作,也是当时恶劣的政治形势下,文化界的一次空前大团结!进步力量的大检阅!,对反动派一次大示威!在这一斗争中,张平同志成功地发挥了主要组织者的作用。

 

皖南事变发生后,根据上级党的指示,他迅速收缩阵地,筹集经费,具体组织安排部署,保证了新旅向苏北敌后转移任务的胜利完成。他在一切布置妥贴后,率领一个小组,中期到达苏北敌后,随即积极筹划新旅在抗日根据地的重新组建和扩大发展工作。他在生活上也是严肃认真的。中学时代,一位女同学同他建立了恋爱关系。后来那人因不愿过新旅的颠沛艰苦生活,要他在爱情和新旅二者间选择。他宁愿牺牲爱情,也不愿离开心爱的新旅。两人终于断绝了关系。他直到转移苏北敌后前夕,才建立恋爱关系。这时他已二十五岁。

 

新旅的同志都认为,他是位不可多得的优秀领导者。

 

录自《水乡壮歌》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查看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

    验证码: *